文/刘为举
创新理念盘粮源 激活潜力促发展
——浅谈随县粮食产业发展对策
文/刘为举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食品,也是生产、加工其他食品的基本原料。湖北随县作为农业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粮食复播面积210万亩、总产92.6万吨,油料面积16.6万亩、总产2.3万吨。据初步统计,纳入政策性粮食收购,年均农民因托市收购增收近5000万元、人均增收80元,粮油工业总产值达50多亿元,步入了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良性轨道,始终坚守了“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两道底线,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企增效。
湖北随县是产粮大县,粮源充足。全县粮食仓储分布广,共有国有库点142个、400余栋、总库容2.7亿公斤,加之各类粮食收购经营主体累计达280家,全县总库容达13亿公斤,但标准化仓容主要集中在随中沿316国道。盘活粮源,做大做强产业是发展随县粮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经过深化改革,招引企业,原粮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有了新突破,但就充分发挥产粮大县优势,走转型升级之路来盘活粮食资源仍面临三大难题。
(一)融合难。具备充足粮食资源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生产。农作物生产离不开耕地,土地是自古以来农民经营收入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外出打工潮的持续盛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进军城市,实现了农民变工人、甚至市民的身份转换,经营土地的重任落在了留守妇女、小孩和老人组建的“386199”部队,特别是户籍改革的推进,举家迁出的现象将逐步显现,耕地的整合势在必行。随县尽管采取了组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公司+基地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20个、家庭农场465家、种粮能手23户,流转各类土地31.6万。但从运作模式与实际效果看,流转土地资源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冬闲田有增无减,部分地方粮食生产由夏秋两季变为一季中稻,最终致使大部分土地资源闲置,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下降。
(二)存储难。仓储资源是聚粮源的首选条件。近几年,面对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全县大部分国有、民营粮仓高库满存,只能采取腾仓并库、维修老库、扩仓建库等措施来破解“卖粮难”问题,以保障农民利益。特别是面对收储条件智能化建设进程加快和仓储标准进一步规范的新要求,全县仍有133个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粮食收购站点,具有点多面广、资产老旧、小而散、交通不便的等问题,而且六成以上的储粮库点年久失修,“带病存粮”安全隐患大。特别是今年,随北高城、小林、万和和太白顶景区以及随南三里岗、柳林片区基本无仓来满足农民出售政策性粮食需求,制约了聚集粮源、盘活资源。
(三)转化难。盘活粮源必须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程度和比例,同时,还应提升物流速度。随县粮食加工企业稳中有增,特别是天星粮油、金银丰、神农稻香、金禾米面、康泰粮棉、创新米业、大洪山米业等一批加工企业在粮源加工转化增值上示范带头作用强,全年销售原粮达1.65亿公斤。尤其是天星粮油在开发、利用附属产品生产菜籽粕、米糠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但从其他收储企业看,粮油初级建工能力过剩,深加工水平不高,具有本地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90%的收储企业仍然没有打破“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仍有较大空间。
粮食部门要以“收好粮、储好粮、管好粮”为己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的重要指示,要统筹协调,多措并举,着力提高粮食保障能力。要进一步树立创新驱动理念,谋划新思路,完善新举措,促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大力实施“整合资源—搞活经营—培育龙头—集团运营”发展战略,着力盘活资源,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以一季换两季,盘活土地资源。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立足随县实际,不断总结可圈可点的成功经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强力推进土地依法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根据市场价格水平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租金,切实把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收购作为盘和资源、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或粮食合作社+粮食购销企业+用粮企业”等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探索通过“二次结算”“多次结算”、股份制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订单粮食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或粮食经纪人、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种粮大户参与订单的积极性。二要采取“产权折现抵资入股”、“产权入股股份合作”等运作模式,完善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流转程序,大胆探索“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新路,从而解决部分地方存在的土地闲置、产出率低下等现实问题。
(二)以资源换产业,盘活仓储资源。合理利用现有仓容是随县盘活资源、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加快粮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几年,随县一方面争取项目和资金,维修老库,扩大收储面;另一方面,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扩仓建库,在一定阶段、特殊时期增加有效收储能力,聚集粮源。但是对于大部分仓容小、交通不便的危仓老库,要抢抓“十三五”契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本着“宜租则租”原则,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盘活原有仓储资源,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对仓容不足50万公斤且有使用价值的洪山镇八里棚等收购站点,租赁给种养殖大户用于储存苞谷等饲料,另一方面租赁给神农茶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用于储备原料和产品等,走资源保值增值之路。二是本着“宜改则改”原则,通过拆、改、建、整等方式,确保每个原中心粮管所辖区拥有一个2000万公斤标准仓容主阵地,实施先进储粮技术,打造全县粮食收储监管平台,着力健全售粮便利、储存安全、物流通畅、供给稳定、应急高效、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建造早、分布偏远村组附近的年久失修、部分倒塌损毁、无使用价值的仓库,应作为集体资源,整体划转,由粮食、财政、国土部门联合调查,并结合实际,改建村级活动场所,或者进行土地整理后,植树造林,发展果茶等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三)以存量换增量,盘活粮食资源。存量是发展的基础,增量是发展的保证。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粮食部门着眼去库存、补短板,已逐步建成了天星粮油、金银丰等具有一批粮油加工的产业基础。从发展壮大产业的方面来看,湖北随县的大部分粮食加工企业仍
处在资源主导型发展阶段,产业链较短、产业关联度低、产业总量不大,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要打破收原粮、卖原粮的存量僵局,实施粮食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改升级,尤其是要加大以米糠为原料的多糖类活性物质以及马铃薯精深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与技改力度,在休闲食品上做文章,走增量、增值之路,力求在创品牌,扩知名度,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竞争力方面下大功夫,要做实做大做强富硒产业,不断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步入集约化强企快车道,真正成为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区域性龙头企业。如金禾米面公司主动顺应市场变化,将引进石磨面粉加工设备,变初加工为精细加工,提高面粉价值。同时,要整合资源,走扶强扶大之路,大胆向边缘产业、交叉产业和延伸产业探索。既要利用电商、建物流园区,发展现代物流,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使之成为引领和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也要在“变废为宝”上做文章,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人才引进和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国内外有产品、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的优势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嫁接改造,综合利用粮食附属产品,把资金、资产、粮源优势变成资本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快速裂变扩张,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存量的优化调整为更大的增量,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如以生物质能源为突破口,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本地养殖业消化副产品等,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省随县粮食局)
栏目主持/刘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