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9108机插秧宽窄行种植方式适宜密度探讨

2016-12-20 07:41:08王洁周有炎邢志鹏沙安勤陈春生钱有宏王继汉王正波
中国稻米 2016年6期
关键词:颖花生长率拔节期

王洁周有炎邢志鹏沙安勤陈春生钱有宏王继汉王正波

(1江苏省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兴化225700;2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第一作者:xhwj320@163.com)

南粳9108机插秧宽窄行种植方式适宜密度探讨

王洁1周有炎1邢志鹏2沙安勤1陈春生1钱有宏1王继汉1王正波1

(1江苏省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兴化225700;2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第一作者:xhwj320@163.com)

以30 cm等行距种植为对照,探讨了宽窄行(窄行行距20 cm,宽行行距分别为30、35、40、45和50 cm)机插水稻产量的形成规律及适宜机插规格。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在宽行行距适宜范围内,宽窄行机插增产1.1%~ 6.5%,差异显著,增产主要归因于群体颖花量的增大、群体结构的优化和后期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的增强。其中,窄行行距20 cm、宽行行距40~45 cm的宽窄行栽插规格是实现高产的最优模式。

南粳9108;机插稻;宽窄行;密度;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4-2015年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以大面积等行距机插(行距30 cm)为对照(CK),设置5个宽窄行处理(T1、T2、T3、T4、T5),见图1。各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5 m2,共计18个小区。

试验于5月30日将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机插塑料软盘上,旱育壮秧。于6月17日人工模拟宽窄行机械(富来威2Z-455机型)栽插,用长竹竿画点控制行距,秧苗靠点栽插,株距为13.3 cm,每丛3苗。田间总施氮量255 kg/hm2,基蘖肥∶穗肥=6∶4,其中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穗肥分2次等量施用,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2∶1∶2,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和促花肥2次等量施用。水分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同当地大面积生产。

图1 各处理行距设置及相应密度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生育期

其实,阅读教学,不单单是阅读方面的教学,而是通过阅读的形式,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阅读也不是独立于听、说、写等语文技能之外的,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通过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认真阅读,使读与写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

记载各处理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准确日子,收集温光资源数据。

1.3.2 干物质及叶面积

于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按每小区茎蘖数的平均数取代表性植株5丛,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各器官干物质量,并采用比重法测定叶面积。

1.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成熟期采用“五点法”每小区普查50丛,计算有效穗数,并根据平均成穗数取10丛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测定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并实收测产。

1.4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表1 各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图2 关键生育时期各处理单丛茎蘖数和群体茎蘖数

光合势(×104m2·d/hm2)=1/2(L1+L2)×(t2-t1),群体生长率(g/m2·d)=(W2-W1)/(t2-t1),净同化率(g/m2·d)=[(lnLAI2-lnLAI1)/(LAI2-LAI1)]×[(W2-W1)/(t2-t1)]。式中,L1和L2、W1和W2、LAI2和LAI1、t1和t2分别为前后2次测定的叶面积、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和时间。

由于2年数据趋势一致,故本文以2015年数据进行分析。相关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运用DPS 7.05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1可知,T5与CK密度相同,但较CK增产1.1%~2.0%;T4和T3处理密度高于CK,分别较CK增产5.8%~6.5%、3.9%~6.1%,增产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实率和千粒重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而T3、T4的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CK。进一步对穗数和穗粒数进行分析发现,T5与CK穗数无明显差异,但T5的穗粒数显著高于CK,T4、T3与CK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但T4、T3的穗数显著多于CK。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宽窄行处理具有显著增产效果,主要归因于群体颖花量的显著增加,源于穗数与穗粒数的优化组合。

从表1可见,宽窄行处理间,T4和T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T1到T5,各处理穗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穗粒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群体颖花量与产量趋势一致,并且T3与T2处理间穗粒数变化特别明显。说明宽窄行的最适密度应在T3和T4之间,高群体颖花量是增产的途径,较小的行距有效提升了穗数但显著降低了穗粒数。

2.2 茎蘖动态

从图2可见,在移栽期,单丛茎蘖数各处里间差异较小,但受各处理行距的影响,群体茎蘖数随密度降低呈减少趋势;单丛茎蘖数以T1最少,群体茎蘖数以T1最多,随着密度的降低,单丛茎蘖数呈上升趋势、群体茎蘖数呈下降趋势。抽穗期、成熟期趋势同移栽期,随密度降低,单丛茎蘖数呈增多趋势、群体茎蘖数呈减少趋势。

2.3 叶面积动态

从图3可见,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但以T1最大;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以T4最大。播种-拔节期的光合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拔节-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均以T4的光合势最高。

图3 关键生育时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及阶段光合势

图4 关键生育时期各处理单株质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

图5 阶段性各处理单株质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

2.4 干物质积累

从图4可见,拔节期单株质量在低密度处理下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高密度下高于低密度,但差异不显著;抽穗期单株质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株质量T4和T5处理明显高于CK及T1、T2和T3处理,且T4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单株质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抽穗期趋势一致,但处理间差异增大。

2.5 阶段干物质积累特征

从图5可见,播种-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比例以T1处理最高,T4处理最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趋势一致,均表现为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6 阶段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从图6可见,播种-拔节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以T1处理最高;拔节-抽穗期群体生长率T4处理显著高于T5以外的处理,净同化率T4、T5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抽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净同化率T2、T4和T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图6 阶段性各处理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以大面积生产应用的30 cm等行距机插为对照,探讨“双窄一宽”的宽窄行配置下机插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及差异。与对照相比,宽行行距为40~50 cm时,宽窄行机插方式比对照增产1.1%~6.5%。在适宜的宽行行距范围内,宽窄行机插水稻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且水稻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3]。说明宽窄行机插水稻增产的主要特征为:群体颖花量增大、群体结构优化和后期光合物质生产及转化能力增强。

通过行距的不同配置,宽窄行栽插方式使水稻群体移栽期栽插密度呈规律性变化。窄行行距固定为20 cm,宽行行距从30 cm增加到50 cm,栽插密度从3.22万丛/hm2减少到2.51万丛/hm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宽行行距为40~45 cm之间。与低产的宽窄行配置相比,高产的宽窄行配置方式能有效协调群体大小,实现穗数和穗粒数的优势组合,增大群体颖花量;充分发挥水稻单株生产力,于抽穗期构建优化的群体结构;并且显著提升抽穗后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促进了光合物质生产与转化,从而攻取高产[3]。

[1] Wang R,Cheng T,Hu L Y.Effect of wide–narrow row arrangement and plant density on yield and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of mechanized direct-seeded canola in Central China[J].Field Crop Res,2015, 172:42-52.

[2]王子平,何登骥.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算 [J].作物学报,1999,25(1):105-108.

[3]张洪程,李杰,戴其根,等.机插稻“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高产栽培精确定量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10,16(5):1-6.

Study on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Wide-narrow Row Machine Transplanting Method of Nangeng 9108

WANG Jie1,ZHOU Youyan1,XING Zhipeng2,SHA Anqin1,CHEN Chunsheng1,QIAN Youhong1,WANG Jihan1,WANG Zhengbo1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Xinghua City,Xinghua,Jiangsu 225700,China;2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1st author:xhwj320@163.com)

Discussion on the yield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machine transplanted rice under wide-narrow row(narrow row spacing is 20 cm,and wide rows spacing are 30 cm,35 cm,40 cm,45 cm and 50 cm respectively)method,the equal row(spacing is 30 cm)method as the contr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CK,the yield of wide-narrow row method increased by 1.1%~6.5%under suitable wide row range,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f yield were the total spikelets increased,rice population structure optimized and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uring grain-filling phase improved.Wide row spacing of 40~45 cm and narrow row spacing of 20 cm is the optimal density to achieve high yield.

Nangeng 9108;machine transplanted rice;wide-narrow row;density;yield

S511.048

B

1006-8082(2016)06-0098-04

2016-09-01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5)1002];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5]25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805);江苏重点研发计划(BE2015340)

猜你喜欢
颖花生长率拔节期
GLOBAL SOLUTIONS TO 1D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ALLEN-CAHN SYSTEM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 AND FREE-BOUNDARY*
二氧化碳浓度对不育系和可育系水稻颖花关闭的影响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
作物杂志(2022年6期)2022-02-03 04:56:22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分析
北方水稻(2021年6期)2021-02-17 07:17:50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防护林科技(2020年9期)2020-11-09 01:45:24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海洋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14年8期)2014-05-05 06: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