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光,王馨
(1.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2.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哈尼族鼓舞的生命意蕴研究
曹学光1,王馨2
(1.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2.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哈尼族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关联着哈尼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宗教观念、社会生活、情感世界,哈尼族鼓舞多用铓、鼓来作为辅助乐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铓、鼓从最初用于威慑猛兽以防身自卫、邀约猎手,逐渐演变为祭祀仪式辅助器具、婚嫁丧葬辅助器具、欢庆仪式辅助器具等。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鼓舞体现着由哈尼族人民所散发的生命意蕴。概括而言,这种生命意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哈尼族的魂灵观;二、哈尼族的生殖崇拜;三、哈尼族旺盛的生命力;四、哈尼族的情感世界。
哈尼族鼓舞;魂灵观;生殖崇拜;生命力;情感世界
哈尼族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区,共有160多万人口,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农耕民族。据不完全统计,哈尼族的舞蹈多达四五十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棕扇舞、铓鼓舞、木雀舞、乐作舞等。鼓舞是哈尼族舞蹈的一种类型,主要有铓鼓舞、大鼓舞、奕车鼓舞、扭鼓舞等。此外,哈尼族的很多舞蹈都采用铓、鼓来作为辅助乐器。鼓舞与哈尼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体现着哈尼族人民散发出来的生命意蕴。
在远古时期,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哈尼族人们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日升月落、降雨、下雪、火灾、人死后的自燃等,人类的各种生理与心理现象如生育、休克、意识与潜意识、疯癫等,哈尼族人民还没拥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精神科学、医学知识去解释。因此他们认为存在着神灵,是神灵们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人类、野兽、动物、植物等。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世界是由一条名叫密乌艾西玛所诞生的。“那是一条老实粗大的金鱼,名叫‘密乌艾西玛’,这神圣的密乌艾西玛啊,就是生下天地神灵的鱼娘”。[1]它从自己身上的各个部位分别诞生了天神、地神、日神、月神、人神,然后再由这些神灵去创造万物。这些由神灵们创造出来的万物都具有自己的魂灵。哈尼族将巫师称为“贝玛”,认为他具有通灵的能力,亦即是说通过一定的仪式贝玛能够沟通神灵与万物,达到向神灵表达祈求、意愿,向邪魔与恶鬼传达震慑力量的目的。
哈尼族除认为自然万物有灵外,也认为除可见的肉体之外,还有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灵魂寄生在活人身上,当人死之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演变为善鬼或者恶鬼。“哈尼族灵魂观念认为不管任何人,一旦降生落地,随着三声哇哇啼哭声,便都有了十二个魂,哈尼语统称为‘约拉’。第一魂为主魂,谓之‘拉汤’,紧附于人的躯体;第二魂为次魂,以此往下类推。第十二魂是最末尾的小魂。这十二魂依它们先后不同的排位层序,对卫护人体安福康宁起着不同的作用。离人体愈近,卫护人体所起的作用愈大,反之则愈小。”[2]当哈尼族人认为某人被魔或鬼上身,就会由贝玛主持仪式,同时由旁人跳着如地鼓舞、铓鼓舞等祭祀性舞蹈来吓退魔鬼,将被上身者已经丢失的魂灵找回来。另外,在丧葬仪式上,哈尼族也会举行宗教仪式,通过鼓舞来营造一个场,使得死者的魂灵能够得到超度,顺利地演变为善鬼,去到安乐世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鼓舞实际上体现着哈尼族人们的魂灵观。
在远古时期科学知识缺乏,人们无法理解生育,认为生育是一种充满神秘的活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是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结合,成长为胚胎,最后才能诞生新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殖崇拜。从各种出土文物来看,无论是汉族,还是众多少数民族,都有这种生殖崇拜。他们认为生殖是一种创生的力量,超越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似乎有神灵从中起作用。“在人们的认识超出动物界不远,认识还离不开感觉动作的时期, 人们并不知道妇女受孕是由于两性关系的作用, 而是认为某种神秘力量进入妇女腹内的结果。对这个时期的原始初民来说,整个生育过程充满了神秘力量的作用。”[3]当然,哈尼族人民的生殖崇拜,除了因为生殖本身的神秘外,还有着其他的原因。
在原始部落时期,哈尼族人们生产力比较低下,无法认清大自然,更谈不上较大规模的对大自然进行控制与改造。在种种大自然的灾害或者异常现象面前,人们的力量非常薄弱,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譬如说,种种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地震等,种种异常现象如闪电、打雷等,种种找不到治疗方法的疾病等,都超越于人们的掌控能力,并构成对人们生命的威胁。为了使种族能够不断地延续,保持着兴旺与发展,哈尼族人们就通过宗教仪式来与神灵进行沟通,祈求人丁兴旺,种族繁荣,铓鼓就是这样一种宗教仪式的辅助器具。铓鼓的制作与表演非常庄重而神秘,“选取优良的树木作为鼓身,将树木中间挖空,放在祭祀房内,由一男一女赤身裸体各站鼓的一侧,顶胯扭臀,神秘而严肃地做着各种好似模仿性爱的动作,然后将一些金银饰物与谷种放于鼓内,再绷上牛皮,最后在鼓面上画女性生殖器,以此来向神灵祈祷,保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4]
地鼓舞也体现着哈尼族人们的生死崇拜。它可在祭祀、魔法巫术、节日活动时由全体男性或男女混合模仿动物或男女性交动作来跳,其队形单一,动作质朴,但其基本动律、体态都不变。都是围绕一个颠跳步的动律而舞:动力腿跟随主力腿膝盖弯曲的颠跳动律,抬至90度左右,双手持鼓棒,交错击鼓,边唱边跳边击鼓。整个舞蹈沉雄有力,富有阳刚之美。事实上,哈尼族的许多鼓舞都主要由男性来跳,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由母系氏族转向了父系氏族,男人越来越代表着力量。男性不仅仅具有体格上的优势,在应对大自然种种挑战的过程中也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其隐含着的意味即是:宗教仪式能把男性更为阳刚、雄强、壮大的力量延续到后代中去,使得种族的繁殖更为旺盛。
通常而言,鼓舞都刚劲有力,气势浑厚,豪放洒脱,深沉有力的特征,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哈尼人激扬的生命活力与热情奔放的情怀。以地鼓舞为例,其舞蹈表演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男性的群舞;二是男女混合的群舞,一人一鼓,分别由男主音,女配音的鼓点为伴奏;三是男女混合的群舞,但是两人一鼓,一男一女配合一起击鼓。但无论是哪一种,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奔放有力,沉雄壮实,充分体现了哈尼族旺盛的生命力。
根据哈尼族的历史传说推定,哈尼族最初是在北方的游猎民族,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后来跋山涉水,不辞艰苦地南迁到云南南部的哀牢山区,过起了较为安定的农耕生活。在交通不发达,西部多崇山峻岭而且气候较为恶劣,食物不充足,群兽的威胁等情况下,哈尼族人们成功完成这一路程遥远的迁徙。由此可见,哈尼族人们有着坚韧的意志及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坚韧的意志及旺盛的生命力如同基因一样,传承在每一个哈尼人的身心之中,体现在雄强有力的鼓舞之中。
哈尼族南迁至云南南部的哀牢山区之后,迅速地开山造田,安营扎寨,形成了许多有着一定规模的、较为稳定的村落。他们逐渐开始探索农耕,积累着开山造田以及种植水稻与庄稼的经验与技术,实现了从游猎民族向农耕民族的顺利转变。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尽管山区地势不平,多山坡少平地,不适宜耕作,但哈尼族人们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与旺盛的生命力,成功地克服了种种困难,将一座座山岭开垦成了开阔壮观的梯田。从山脚到山顶,全是可供耕作,能够生产稻谷与庄稼的田地。哈尼人从事农业劳动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技术,在他们的各种舞蹈留下了痕迹。以铓鼓舞为例,“据哈尼族老人讲,铓鼓舞的动作来源于哈尼族先民早期的生产劳作。此说与现今流传的铓鼓舞的律动仍就吻合,其原始生产的情景至今仍依稀可辨。如铓鼓舞中的‘糊田埂’‘撒谷种’等充满原始生产气息的律动,鼓舞中的‘踩肥料’‘过河沟’等摹仿性动作,都通过身体的左右摆动,屈伸起伏,以及腿部的踩步、退步、搓步、拖步、跪步、跨跳步等具有独特风韵的移动,展现出哈尼族先民远古农耕生活的图景,映照出远古农业祭祀活动的踪迹。”[5]这种舞蹈所体现的正是哈尼族人们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凭借着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哈尼族人不但完成了从游猎民族向农耕民族的顺利转变,也战胜了各种困难,掌握了农业耕作技术,创造出了独特、灿烂的梯田文化。
哈尼族的鼓舞,除了应用于祭祀仪式中,也会应用于大节日、婚嫁日、房屋落成日等欢庆日子。哈尼族民间节日很多,主要有:扎勒特(十月年)、六月节、老人节、龙巴门节等二十余个,其中以十月年和六月节最为隆重。在这些日子中,舞蹈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助兴工具。在这些舞蹈当中,鼓舞自然是其中一员。通过奔放、有力、粗犷的鼓舞,哈尼族人们尽情地表现着他们丰收的欢乐、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生的体悟。
哈尼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因此,农业是他们的经济基础,支撑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农业的收成状况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当风调雨顺的日子造就了水稻与庄稼的大丰收,他们就会举行隆重的、大规模的欢庆仪式。在这种欢庆仪式上,哈尼人欢歌起舞,尽情地表达着丰收的喜悦。在富有节奏的鼓点中,在奔放响亮的鼓声中,哈尼人腾挪雀跃,将欢乐尽情地表达。在十月年、六月节、房屋落成日等节日上,哈尼族都会欢歌起舞,共同庆祝。简而言之,哈尼人充分享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一切,并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图1 哈尼族鼓舞(一)
图2 哈尼族鼓舞(二)
鼓舞也体现着哈尼族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理解。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后期,哈尼族人们也会跳鼓舞。“这时哈尼男性一拥而上,争抢铓鼓而舞,随着铓鼓的节奏,跳起刚劲有力、粗犷豪迈的铓鼓舞。跳铓鼓时,铓在中间,鼓围铓转。鼓可用手击,铓则用棒或刀击。响一声铓,击一声鼓,跳铓鼓的人随着铓鼓声的节奏做各种挥臂、转 腰、蹬腿、屈身及武术的步型、姿势等动作。女性则在一旁唱歌跳舞或围观。到了晚上,男女青年开始对歌,说情谈爱,选择对象。”[6]哈尼族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比较自由,族内会专门提供一些有利的条件让青年男女聚起一起、玩在一起,不加干涉。因此,青年男女能够拥有较为宽松的环境去谈情说爱,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幸福与甜蜜。在婚嫁日,哈尼族也有鼓舞表演。他们通过这种热烈奔放、激情有力的舞蹈祝贺青年夫妻百年好合,爱情美满,永远都像鼓舞那样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近些年来,哈尼族人们更加注重鼓舞的娱乐功能。在很多节日或者特殊日子中,鼓舞都成了必不可少的助兴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鼓舞成了哈尼族人们情感世界的载体,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与理解、对人生的体悟。
综上所述,哈尼族鼓舞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体现着哈尼族人们丰富的生命意蕴。它既体现了哈尼族的魂灵观、生殖崇拜,也体现了哈尼族人民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哈尼族古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11.
[2]毛佑全.哈尼族祖先崇拜文化内涵[J].云南社会科学,1993(6): 73-79.
[3]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鼓文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1):92-98.
[4]曹艳.哈尼族“奥玛突”祭祀性舞蹈介析[J].艺海,2014(12): 143-145.
[5]汪致敏,候健.哈尼族铓鼓舞源流新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3 (3):73-78.
[6]谭承泽.哈尼族铓鼓的源流及其前景[J].体育文史,1992(8): 47-49.
[责任编辑 龙倮贵]
On Life Implication of the Drum Dance of Hani People
CAO Xue-guang1,WANG Xin2
(1.Honghe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Mengzi 661199,China;2.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99,China)
Hani encouraged has a long history,it is related to Hani people's traditional culture,religious beliefs,social life,emotional world,Hani and encouraging with mang,drum as a secondary instrument.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Mang,drum from the initial for deterrence beast to self-defense,invite hunter,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ritual AIDS,marriage funeral assistive devices,celebrating ceremony AIDS etc..In the evolution,we can find inspiration embodies the meaning of life emanates from the Hani people.Generally speaking,the meaning of life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Hani's ghost concept;second,Hani reproductive worship;third,Hani and exuberant vitality;fourth,Hani's emotional world.
Hani inspire;soul view;reproductive worship;vitality;emotional world
J722
A
1008-9128(2016)06-0001-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6.001
2016-04-06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哈尼族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14CZX053);2015年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云南哈尼族鼓舞文化研究(2015Y462)
曹学光(1971- ),男(哈尼族),云南金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