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小平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但长期以来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却一直比较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健康权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农村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就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共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各村成立“农村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委员会”,成员由村委会干部及村民组成,制定《食品安全村民自治章程》,全体村民按照章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维权。除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外,自治委员会还要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包括对流动摊贩的监督,配合监管部门做好食品检测工作,成立联络站,协助监管部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等。
食品安全工作仅靠监管部门单枪匹马很难达到最佳成效,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至关重要。农村食品安全存在小、散、乱、多等现象,在管理和监督上难度较大。而农村食品消费量大,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地区,普及村民自治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农村食品安全事件高发原因如下:
—农业投入品使用随意性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然而,田间有虫打农药,作物增收施化肥已成为农民的惯性思维,农药化肥的随意施撒是农村食品安全的隐患之一。
—农村是假冒伪劣食品销售的主要场所。由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假冒伪劣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农村地区扎根,农村小卖部、集市往往是假冒伪劣食品的集中地。一些不良商家经常打着“厂家直销”等名义在农村兜售劣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大有市场。
—农村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部分农民不讲究卫生,饲养鸡、鸭、猪等牲畜的环境较差,举办红白喜宴时生熟不分,餐饮具不消毒,餐厨垃圾不清理,随意食用毒死、病死禽畜以及毒蘑菇、毒鱼胆、发芽马铃薯等原因,导致农村经常发生食用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有毒有害的动植物,而发生群体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从事食品相关工作,但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食品知识的学习,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民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将自己加工的酱菜、蜜饯、烟熏制品等挂网售卖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食品没有经过检验,也没有确定的保质期,开始腐败时不易察觉,如果将其销售出去,会直接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新宁县农村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系统的成熟做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这项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成立农村食品安全自治委员会,制订自治章程。新宁县在政府的指导下,号召村民成立了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定出台了《食品安全村民自治章程》,村民按照章程的规定,自主管理食品安全事务。村里成立了12331联络站,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处理食品安全投诉和纠纷。
村民自治委员会以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监管部门指导各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章程。章程中要明确红白喜宴、集市等管理要求,村民举办各类集体聚餐均应报备自治委员会,委员会则要派专人对聚餐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是农村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食品安全宣传,能有效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强化自治能力。自治委员会组织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建立投诉、举报平台。每个村都会设立投诉、举报平台,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或发现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以及其他食品安全违法现象,村民可及时进行投诉和举报,以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提供技术服务与快检设备。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可配备冰箱、照相机、快检箱等设施设备,调动自治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性。
农村食品安全自治制度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实行,极大地保障了该县农村的食品安全,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了更好地推行农村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制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给予重视和支持。
—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村食品安全自治制度。农村食品安全自治制度是个别地方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自发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建议国家决策层面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其予以规范和引导。
—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县级以上政府可以制定3年或5年计划,逐步全面推行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制度,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宣传、培训、信息平台建设、快检设备购置、投诉举报奖励等工作。
笔者以为,推行农村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制度,是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四个最严”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可助力治理和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完善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管理,积极推进监管重心下移,是形成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有益探索,以实现食品安全工作社会共治,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