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2016-12-20 02:36杨贵平
中国军转民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 杨贵平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 杨贵平

江西是人民军工的摇篮,也是军工大省,既具有军民融合的产业基础,又具有率先实现军民融合破题的现实条件。我们要把握好中央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路径”、创造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江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主动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重大举措。江西是人民军工的摇篮,也是军工大省,既具有军民融合的产业基础,又具有率先实现军民融合破题的现实条件。我们要把握好中央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路径”、创造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一、深刻认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核心要义是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国防科技工业一头连着经济建设,一头连着国防建设,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天然载体和核心领域。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江西经济经过10多年持续的高速增长后,2015年全省GDP增长9.1%,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达10.5%。增速的换挡回落不能简单看成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延续,而应视为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就成为破解我省经济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国防科技工业许多产业具有军民融合特征,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是现实可行之路,比如近年我省大力发展的通航产业,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约为1:10,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宽、技术扩散率高、带动效应强等特点,能引领新型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对于推动我省产业的集群化、产品的高端化和技术的通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造就一批军民结合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江西工业转型升级,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作出新贡献。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机制。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拥有各类企事业单位220多家,职工10万余人,涵盖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核、兵工、电子产业、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江西本土产生院士的1/3、央企所属在赣科研机构的2/3以及2000年以来我省荣获的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部出自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国防科技工业已经成为引领我省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军工和民口科技资源互动共享,建立军地科技人才联合攻关模式,有利于形成军民科技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的全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互动融合,有利于建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开放升级的重要载体。江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扩大开放决定着江西的前途和未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军,既可以对口争取中央军工集团入赣发展,又可以通过军贸“走出去”。当前,我省要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契机,深度对接中央军工集团,促使中央军工集团在赣布局军工能力项目,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军工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军贸出口为牵引,加大我省技术装备出口力度,争创外贸出口新优势。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武器装备升级的重要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军事革命交错推进,现代武器装备的技术复杂性和成本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全社会资本、工业基础和高技术成果支撑和保障武器装备建设。在发达国家先进科技结构中,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事领域。国内不少民口企业和科研单位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具备民参军的基础和条件。我省也有不少企业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达到甚至超过军用技术。我们要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民口资源、民口高技术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发生产,努力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加快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推动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实现国防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江西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门大力支持下,江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坚定军民融合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军转民、民参军的路径方法,军民融合发展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军品向军民品并重、从计划型主体向市场竞争型主体、从单兵作战向集群发展、从军转民向军民互进等四个转变,全省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两”:

(一)紧紧把握产业融合和技术融合两大方向

一方面,着力推动产业融合。立足江西在航空、船舶、核等领域的比较优势,集中精力抓南昌航空城项目、景德镇直升机平台项目、九船公司海工装备项目、北汽景德镇洪源工厂等一批产业化项目,成功打造了南昌和景德镇航空产业基地,鄱阳无人机试飞基地,九江船舶制造、配套和海工装备基地,北汽景德镇汽车基地,江西铀矿大基地等一批产业基地,有效发挥了军工的人才、技术、资金、装备优势,促进了军地产业融合。另一方面,着力推动技术融合。引导组建了若干技术创新平台,并推动军民科技双向转移转化。目前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全系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科研院所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院士工作站8个,高技术产业创新联盟3个。“十二五”以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获江西科学技术奖37项,其中一等奖6项。

(二)牢牢抓实军工央企入赣和民参军两大载体

一方面,推动中央军工集团入赣发展。我省先后与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一批军工央企,以及北汽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过半数的中央军工集团在赣进行了产业布局,有效扩大了江西军工经济增量、带动了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其中,中航工业集团计划到2020年把我省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中部最大航空产业基地;北汽集团计划到2020年在我省完成汽车产业投资270亿元、通航产业投资60亿元,实现汽车产业1000亿元、通航产业100亿元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民参军。省国防科工办为引导民参军,开展了民参军政策宣贯活动,优化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查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服务。目前民口企业数量已占据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半壁江山,清华泰豪等企业已成为国内民参军的品牌企业。

(三)不断强化军工改革和全面创新两大动力

一方面,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合。推动中央军工与地方军工、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之间,以资本为纽带,打破体制束缚,实现互动融合。如中航工业洪都重组了地方军工企业海虹测控公司,中国兵器北方信息公司重组了联创通信公司,中电科海康集团参与重组控股凤凰光学,民口企业清华同方重组了江西无线电厂、江新造船厂,泰豪集团重组江西省属军工,组建了江西国科军工集团公司。另一方面,用创新的思路引导融合。创新不仅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如在机制创新上,针对军民融合特征突出的航空产业发展,我省形成了省国防科工办牵头的航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围绕协调解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了“绿色通道”的服务模式。

(四)着力抓好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两大保障

一方面,从组织上加以保障。早在2012年2月,我省就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国防科工办、省发改委等21个单位为成员的江西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防科工办,负责推进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大事项协调。另一方面,从政策上加以保障。近几年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如《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军区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军民融合加速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防科工办省科技厅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通航产业发展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关于加快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初步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架构,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

三、今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考虑

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并于今年5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联合印发,标志着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进入新的阶段。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将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努力在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上创造新经验、取得新业绩。

(一)明确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统领,坚持安全和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围绕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总目标,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大需求,强化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聚焦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和推进军民协同创新两大方向,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撑,强化公共服务,引导民参军,推动军转民,实现军民资源互动共享和技术双向转移转化,着力提升先进武器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军民融合产业的引领能力、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军民资源要素的共享能力,形成全要素、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益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创造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江西模式”。

(二)明确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军工与民口基本实现资源互动共享,民口配套单位大幅增加,军工和军工院所改革完成,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体系完善、创新驱动、高效增长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形态基本成形。全省军民融合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成为江西新的支柱产业。

(三)明确四大任务

一是构建“四个体系”,即规划体系、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工作体系。尽快完善“十三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纳入全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制定江西省加快游艇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以航空产业、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卫星应用产业等八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为主体,加快建立我省军民融合产业体系。依托省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建立省、市两级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工作联动机制。二是打造“四个平台”,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以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基地、九江船舶制造、配套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等十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平台。以全行业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纽带,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争取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策划设立融股权转换、技术交易、产品对接、资本运作为一体的军民融合服务中心。三是抓好“三个环节”,即民参军、军转民、军民资源互动共享和技术双向转移转化。组织新一轮的民参军企业筛选吸收,把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到民参军队伍中来。鼓励军工企业开发民品,推进军工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依托军民融合龙头企业,引导组建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推动设备、技术、信息、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四是推进“四个融合”,即技术、产品、能力、资本融合。举办2016江西军民融合产品、技术、资金对接洽谈会,打造军工开放新载体、新品牌。支持南昌或景德镇向国家申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全面融合的典范。

杨贵平,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