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水城铁艺文化公园调查与研究

2016-12-20 09:18张亚琴范贤坤李晓琴杨玉和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城六盘水雕塑

张亚琴 范贤坤 李晓琴 陆 云 杨玉和 蔡 伟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水城铁艺文化公园调查与研究

张亚琴 范贤坤 李晓琴 陆 云 杨玉和 蔡 伟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水城铁艺文化公园展现出三线建设与本土文化完美的融合,有清晰的三线历史发展记录,并通过景观雕塑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于研究三线文化建设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勘测并进行研究。

六盘水市;铁艺公园;三线建设;景观雕塑

雕塑被誉为“凝固之舞蹈”,水城铁艺文化公园不仅宣扬六盘水文化艺术,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以六盘水为代表的中国西南三线文化这条支流源远流长、川流不息。水城铁艺文化公园雕塑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浓缩了六盘水多年的文化与辉煌。文化品味高,寓知识于娱乐休闲之中,融艺术、历史、雕塑、园林于一体。铁艺公园雕塑强调文化型主题公园的个性,继承和运用中外造园艺术手法,因地制宜。

六盘水市水城铁艺广场位于双水新区广场一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作为双水广场的辅助性广场,它的内部景观雕塑是围绕着三线文化而建设的,也是六盘水市区三线景观雕塑较为集中之地。笔者在对六盘水三线文化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也对水城铁艺广场进行初步研究。

经实地调查,水城铁艺文化公园位于六盘水市双水新区,主要以铁艺文化为主题,是由钢城大道、铁艺雕塑广场组成,通过修建铁路模型、铁艺雕塑,来彰显“三线文化”之要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图1 铁艺景观雕塑

“铁艺景观雕塑”是全园最大也是最中心的一座铁艺景观雕塑作品,整个雕塑屹立在圆石柱上,由三个部分组成,由下往上的顺序可看到牛头、圆柱、人物。牛头上有圆柱体,圆柱表面上刻有祥云图案,圆柱顶上有五个不同民族、不同身高、不同穿着的男、女人物代表。牛头的面部轮廓清晰,造型生动形象,目光炯炯有神地直视前方,不仅象征着吃苦耐劳地精神,还是一种民族头饰的烘托,牛角正是苗族头饰上最突出的装饰。由于地处乌蒙地区的六盘水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发展城市,因此“铁艺景观雕塑”体现的是本地独特民族文化与三线建设文化相结合,从雕塑中部的人物形象可以了解,戴着矿灯的是西部开发建设人员,另外四个从穿戴、服饰来看,分别有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五个不同民族的小品人物组成的一个高大的艺术品。彝族人头部包裹头巾,左侧肩膀有披风垂直而下,两手自然垂在大腿两侧,是一个形象严肃而又端庄的男人。嗦嘎长角苗的人物小品代表尤为一新,头上的装饰不得不让人感到一丝厚重感,左手臂轻松地放至腹部位置,并且挂有长长的衣袖,动作简单而又优雅。他们各具民族风格,表情不一,神态各异,体现了六盘水的民族风情,让不同习俗的民族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从这尊雕塑的文化元素呈现出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三线建设文化元素的无缝链接,凸显本土文化内涵与三线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铁艺景观雕塑”的右侧不远处,是一个彝族的舞蹈雕塑,在基座上有一个直径为230cm的大腰鼓,腰部直径55cm,在鼓的左侧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形象,女子的高度为175cm,右侧是蹲着、双手一上一下地正在挥舞鼓棒的青年男子,面带灿烂的笑容露出牙齿部分,整体黑色,穿着彝族服饰,真人同等尺寸的男子蹲着的高度为105cm。由此可看出刻画的形象逼真,这样的雕塑更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但是两个人物雕塑的衣服上都没有图案装饰,呈现服装的轮廓,表面都是光滑的铜色,视觉上虽然能被他们的舞姿所吸引,雕塑纹理却没有那么生动。从舞姿来看,体现彝族人民在此地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

图2 彝族舞蹈雕塑

“体验式微缩火车头”小品沿着公园里的园路分布,设置一组“火车”坐凳,整个坐凳呈火车造型,象征着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仿火车坐凳摆放在公园道路一侧,与广场设施周围的环境风格相协调,坐凳的材质以木材与金属材料相结合,全园仿火车坐凳共计10个,基座一侧为火车头,另一侧是火车尾,火车头和火车尾车轮各两对,直径12cm,火车高32cm,长103cm,宽40cm。 木质部分为方形木条,横架在火车头与车尾之上,长200cm,宽36cm,高8厘米,其质地光滑、安全、美观、实用,经过加热注入防腐剂的处理,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坐凳不仅供市民休憩,同时也是一道景观小品,其造型逼真,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公园里的火车坐凳在这里不仅是一道景观,同时也象征着过去它走过了几十年的光辉历程,那震撼的汽笛、庞大的车头、滚滚而来的红色巨轮和那强劲有力敲击钢轨富有节奏的声音深深嵌入人们的脑海,那无坚不摧滚滚向前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距三线建设已时隔多年,这段历史渐渐退出人们生活,因此,仿火车坐凳不仅保留了历史,而且为广大市民带来一种返璞归真的喜悦和怀旧情怀。火车仍旧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它是一代人的印记,值得人们永远铭记与怀念。在铁艺公园中,一辆辆火车被赋予新的使命,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铁轨记忆”呈两段铁轨状,以“铁艺景观雕塑”为中心向外放射扩展的形式,靠近水池方向的铁轨枕木长460cm,外部水池一头枕木长740cm。同样立交桥方向的铁轨一面枕木长740cm,接近立交桥的另一面枕木1120cm。在这模拟的铁轨中,枕木与砂石由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花岗岩地砖组合而成,模拟枕木是100cm×40cm,偏灰白色的,砂石为20cm×20cm,偏红灰色的,每两块模拟枕木之间嵌入一块叙述三线建设发展成就的铁板,水池方向铁板40cm×200cm,立交桥方向铁板40cm×400cm。以水池方向开始、立交桥方向结束,依次记录1964年确定六盘水为三线建设重点至1989年底的工业交通等的、重大成就,部分内容如下:

图3 体验式微缩火车头

煤炭:1965年云贵煤矿设计研究院在水城土桥成立。同年10月老鹰山竖井主井动工兴建,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吨,1970年建成投产。12月19日煤炭工业部批准《水城矿区总体设计意见》,矿区新井建设规模为408万吨,洗煤城设计洗原煤能力为240万吨。

钢铁:1966年冲沟平硐矿井动工,设计年产能力90万吨,1975年建成投产。到1987年成为生产铁120万吨、钢60万吨、钢材55万吨之钢铁联合企业。

“铁轨记忆”与“体验式微缩火车头”结合在这儿正应验了六盘水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那句话,一项项工业成就,一个个卧轨而至。水城铁艺文化公园模拟国际火车道,做了两段铁轨小品,它的存在渲染了公园的三线文化氛围。

“艰苦奋斗”位于园路外侧靠近河道,基座呈长方体,在基座上有的一面党旗,中间出现镂空的弧形使雕塑立而不倒地站在基座上,然而这个优美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正在随风飘扬,旗子上依然有镰刀和锤子相交的图案,它是顽强不息精神的标志。在雕塑的前面有三个人,左边两位手握钻机是正在工作的三线时期的建设工人,他们含辛茹苦却又面带微笑,他们在参加三线文化建设时是多么欣喜。身体向前俯卧很专业的姿势专心致志地握住钻机,头戴头盔,各自头盔上还有一个矿灯,颈部围着一块毛巾,交谈甚欢地工作着。右边一位有着不同着装的人两手叉腰站立,像是在进行指导。旗尾部上的三条线,意味三线建设在建设者们的坚苦下不断地加强和上升,代表着三线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向前、生生不息。雕塑材质采用铁和钢材料组合而成,雕塑顶部最高点为290cm,中部高为255cm,最矮处220cm,之间间隔210cm,高度为85cm。

铁艺公园是六盘水文化载体公园,融入了六盘水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同时又是三线建设的标志,彰显出钢铁资源的成就和贡献。

铁艺文化艺术是整个六盘水关于“三线文化”展开的一种“新型”艺术,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的出现是对过去三线精神的认可,从艺术角度出发,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寄托、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因此可以让人们不假思索地想象过去的历史,感受铁文化的真实存在,让来到这里闲暇散步的游客可以直观地看到和了解到曾经六盘水矿铁资源的丰富,感受到三线时期的文化精神,了解到“铁文化”“铁艺术”可以融入生活,可以贯穿历史,可以打造很好的人间精神雕塑。铁艺公园是六盘水深化和弘扬“三线精神”的引领,是水城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水城相依相融的标本。雕塑本身具有独立成景的渲染效果,在整体景观中又能起到调节景观气氛和色彩的作用,在深化和弘扬“三线”的同时也为钢铁资源量身定做了一个文化载体,让这样地域历史、背景文化浓厚的六盘水铁资源融入艺术文化景观雕塑中,永远得到传承和发扬。

[1]余朝林主编.三线风云(贵州六盘水专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2]网页.客居羊城之九·雕塑公园_李绪廷_新浪博客,2011(8):13.

[3]百科.微型蒸汽火车,2010(44).

[4]科技日报.宁煤大胆科技创新 变煤矿井工开采为露天复采,2008.

[5]董贻正.转变观念立足自身加强减亏扭亏工作的力度,1997.

G124

A

六盘水师范学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六盘水市三线建设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10977006)。

本文所有作者所在院系为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

猜你喜欢
水城六盘水雕塑
巨型雕塑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我的破烂雕塑
诗书画苑
写实雕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