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画最美的乡村
——记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王秀民

2016-12-20 01:26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丝瓜农户养殖

◎文/本刊记者程晓松

描画最美的乡村
——记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王秀民

◎文/本刊记者程晓松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大石桥市石佛镇丝瓜村村民对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秀民的评价,也是王秀民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谈到“不忘初心”这四个字时,王秀民坦言:“我始终记得当年刚当村干部时的誓言——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今,丝瓜村的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而王秀民依然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因为他正在——

走进大石桥市石佛镇丝瓜村,一望无际的田野中,紧邻村部坐落的一排银灰色居民楼格外引人注目。

寒风凛冽,村路两旁挺立的树木褪去了绿装,似乎在诉说严冬的来临,而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居民楼楼道窗台上的盆花伸展着枝条,青翠欲滴,枝头上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又像在预报着春天的讯息。

步入村民田洪艳家两室一厅的住房,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壁挂式液晶电视播放着绚丽的画面,爬满阳台的吊兰、绿萝垂下绿色的丝绦,在一株株盆花探出的枝丫上,花朵含苞待放。

“你看这屋里多暖和,买房时村里就给铺好了地热,能到26℃呢。水、电、气样样齐全,以前住瓦房的时候,冬天要生火烧柴,满屋子都是烟,屋里特别脏,那时的生活条件和现在简直没法比啊。”住在亮堂、暖和的楼房里,田洪艳一脸幸福的表情。

在丝瓜村,已经有300多户村民像田洪艳一样圆了楼房梦。

从2011年起,王秀民和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集资联建住宅楼,集约用地,陆续建起了4栋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住宅楼。

“建楼之初,由村里请施工队,没有开发商,省去很多环节。村民们按照自愿原则,以成本价购房,仅花10万多元就能买一套房子。”王秀民的话语中透着自信,“下一步,村里要继续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让更多的丝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这是悬挂在王秀民办公室墙上的格言。“当村书记就是要为百姓不停地办实事、好事。”坚守工作岗位近30年的王秀民,对群众的大事小情格外上心。

今年的冬天来得早,按时令已到了农闲时节,可王秀民却闲不下来。

在一位养虾专业户的虾池旁,王秀民问:“今年收成怎么样?明年有什么打算?”

“刚开始养虾,经验不足,今年的收成不如预期,来年调整养殖模式,保准没问题。”正在忙碌的农户笑着回答。

这位农户去年5月才开始养虾,万事俱备、只待精彩之时,才发现还欠关键的“东风”——养殖用电。王秀民马不停蹄地一趟趟去镇里、跑市里,10天后,用电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农户的虾池建设如期开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世代相传、看似古朴的俗话,让王秀民摸索出了一个兴村富民的“诀窍”。

结合丝瓜村的实际情况,王秀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企业与农户签订无公害水稻订单合同,全村无公害水稻生产面积达到6000余亩,形成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园区。村里还成立了两家淡水鱼专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淡水鱼养殖生产园区,并实行稻蟹套养,利用坝外坑塘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

“有事找秀民”,这在丝瓜村已经成了村民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每年重阳节,王秀民都会挨家挨户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补助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先后为31个贫困户办理了低保,扶持他们发展家庭饲养业;采取“村集体出一点、党员群众捐助一点、个人自筹一点”的办法,为6个特困户建起了新房。

户户通柏油路,家家养花种草,秸秆燃气、水冲式改厕工程、太阳能路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工程……丝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喜上眉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王秀民正一步一个脚印为村民描绘着更新更美的蓝图。

猜你喜欢
丝瓜农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丝瓜
一架丝瓜满院香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