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敏
(湖南工业大学 包设学院,湖南 株州 412000)
由中美日动画造型风格比较探寻国产动画发展方向
杨丽敏
(湖南工业大学 包设学院,湖南 株州 412000)
动画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和经济带来许多新的元素。在动画制作中,造型是最能吸引观众的要素。虽然不同国家的动画造型风格各不相同,但都能反应动画产业发展的趋向。本文从动画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中国、美国、日本三大动画产业大国的动画造型风格的差异,从中窥探国产动画发展的基本方向。
中美日;动画造型;比较;发展方向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动画产业风格呈现多元化。这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的动画设计以及动画形象的造型风格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的特色。动画造型是动画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它是在一个动画系列里,融合动画风格或者表达动画中某些含义的审美形象的构造。动画造型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部动画的成败。动画造型是动画的外在表现,它往往承载了动画中许多深刻审美意义或者文化内涵。因此,动画造型要与动画的整体风格相契合,要能够表现出动画的整体文化含义,这样才能构建有机的整体的动画体系。中美日动画造型的风格差别迥异,这也是源自于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差异以及动画制作者创作理念的差异。
(一)中国的动画造型风格分析
中国的动画发展历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在动画史上,中国的动画经典也非常多。中国的动画造型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这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许多动画片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因此,在设计动画造型时,作者更多考虑到动画造型本身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动画形象构造上就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感,但是具体形象的设计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人物个性。
(二)美国、日本动画造型风格分析
美国的动画历史比较悠久。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美国动画的定位是娱乐大众、寓教于乐,因此,美国的动画造型反映了美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美国动画的人物设计采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在角色的设计中,动画角色的动作特意夸大,这有利于烘托气氛,营造气势。角色的颜色采用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正面人物或者英雄人物的构造一般都比较鲜亮,色彩比较明艳,而反面人物的色彩则比较暗淡。日本动画的风格也具有日本民族的特色。日本具有70年的动画史,其动画发展时期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初创期、探索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创新期。在日本动画的初步发展时期,日本动画造型多借鉴中国的动画风格以及传统的故事作为题材,在成熟期,日本动画造型风格具有其独特性。在造型设计上,日本动画片的人物造型没有美国动画的夸张,具有趋于写实的风格。动画角色比例均匀,体态修长,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内敛以及东方的审美取向。日本动画的造型比较简约、色彩简单,走的是“写实”路线,给人一种唯美简洁的审美体验。
(一)国产动画要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动画的意义在于娱乐和教育。虽然在历史上我国制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动画作品,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动画产业还比较薄弱。有人分析我国动画难出精品的原因是陷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窠臼。其实,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内涵非常雄厚,中国传统文化不是限制动画发展的因素,相反,如果中国动画能够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那么中国动画产业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的动画作品可以吸取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族史诗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和元素,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
(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创新道路
近年来,美日动画之所以能够对国产动画形成冲击,主要是在动画设计上,他们能够主动创新,运用先进的动画技术。因此,国产动画要走出困境,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走创新道路。采用先进的动画技术,优化动画特效。在融合传统的基础上,动画造型设计也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许多立体的、多维的、风格多样的动画造型。以《秦时明月》为例,这部大型CG动画的造型非常奇幻、炫酷。在风格上,融合了历史、武侠、玄幻等多种动画元素,同时又吸取了中国古典水墨画的创作精华。整体造型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3D技术的运用给动画增添了许多奇幻感和真实感。国外CG技术与我国古典文化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动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发展理念。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动画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动画造型的风格也独具特色,美国的动画造型比较张扬个性,日本的动画造型简约唯美,中国的动画造型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产动画也逐渐找到独特的发展道路,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动画理念,发展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动画作品。
[1]朱少辉.中美动画形象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蔡亚南.日本动画产业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
J218.7
A
1007-0125(2016)12-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