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为例

2016-12-20 08:32
戏剧之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革命交响曲资产阶级

王 琼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山西 太原 030051)

试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为例

王 琼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山西 太原 03005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音乐史上具有最高价值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古典主义的高峰,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他的《第三交响曲》首次将政治内容引入到音乐的创作领域,体现了贝多芬独有的音乐表达方式。为此,笔者通过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具体分析,探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

贝多芬;法国资产阶级;第三交响曲

一、贝多芬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18世纪的欧洲,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思想家,他们抨击封建专制和愚昧的宗教,并向人民宣扬民主、平等、自由,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进行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贝多芬的一生正处于这个动荡年代,在波恩他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和“德国狂飙运动”的思想冲击,曾听过激进的施奈德教授的讲座,并对其创作歌曲《谁是自由人》,主题就是对德国封建专制的抨击和对自由平等的讴歌。这是贝多芬第一次现实意义上接触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思想,也是对贝多芬的思想轨迹做了真实的记录。在他创作成熟阶段,正处在拿破仑的王朝复辟,这让贝多芬大失所望,原本认为的资本主义革命因为领导人的私利摇身一变成为了新一轮的王朝更替。人民仍然要受神权和皇权的压迫,依旧得不到平等和自由。贝多芬深刻地了解到人民对自由的期待是不会退缩的,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仍然充满了向往。在逆境中,他的音乐逐渐向浪漫主义生根发芽。在他晚期的创作中,由于拿破仑王朝彻底失败,民族意识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愈加明显,他的《第三交响曲》及《庄严弥撒》都成为对民族自由、人民平等、博爱信念的证明。

可以说,贝多芬一生都在不断拼搏,为音乐更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他不断超越自己挣脱束缚。就像蝉的破茧成蝶,即使过程惨烈,他也一样用乐观的心态和坚持不懈地执着面对,而最终得到升华。

二、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

(一)创作背景。《第三交响曲》(英雄Op.55)是贝多芬在1803-1804年间所创。这部作品与拿破仑有着不解的渊源关系。据说当时,法国驻维也纳大使建议贝多芬写一部交响曲,贝多芬确实是将拿破仑·波拿巴作为英雄来谱写的,其作品的规模也是其他同类乐曲的两倍。也正是这首《第三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不仅如此,《第三交响曲》还开创了音乐史上的先河,将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内容首次引入到大型交响乐作品的音乐领域上来。

(二)《第三交响曲》作品分析。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快板,降E大调,四分之三拍。此乐章雄壮伟大,变化无穷。罗曼·罗兰曾经这样形容它:“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在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翅膀,意志的主题投入烈火冶炼,在铁毡上捶打,他裂成脆片,伸展着,扩张着。”①

贝多芬用古典奏鸣曲式结构来讲述一位英雄的故事。一开头的两个主三和弦,将完美的英雄主义和豪迈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示部中第一主题是对引子的详尽描写,该主题朴实,简洁,兼具有德国传统的乡村圆舞曲风格。第二主题则包含了两条旋律,一个是木管和小提琴交替呈示的抒情性旋律。值得众人惊叹的是,贝多芬在展开部不仅将呈示部的主题重点阐述,还有插部主题的两次涌现。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新主题的出现,在弦乐上演奏的属九和旋在渐行渐远之后,加入e小调与第一主题遥相辉映,亦在尾声上再此出现。正是此原因,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分量是呈示部的两倍有余。再现部的第四小节,长号吹奏出第一主题的主和旋,有趣的是,小提琴声部却演奏的是七和旋音,结果就造就了主和弦与属和弦混合的一种新的音效。这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上又是新的创举。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慢板,c小调,四分之二拍,用复三部曲式来呈示。该乐章极为著名,曾多次在音乐会单独演出。这一乐章,赋格的效果分外明显更加突出英雄性。A部分构建在c小调上,第一小提琴在弦乐四声部上柔和奏出主题,缓慢而深沉。八小节后,换为双簧管为其续奏,同时鼓乐声清晰可闻。B部分从葬礼的沉重转为坚定的信仰。这一转变由乐队的配器来实现。B部的配器相对比A部更为丰富、明确,调性也转到了明亮的C大调。此时可以听到军号声,这是由英雄主题演变而得出的,仿佛是对英雄一生做出的总结。A’部分则回到原先的c小调上,在原先的主题上,由第二小提琴呈示新的主题,同原主题形成赋格曲的形式,仿佛在对英雄生平再一次地陈述和回顾。之后,送葬主题的再一次呈示,让送葬的队伍向英雄生命的终点缓缓走去。长达38小节的尾声,由第一小提琴断断续续地奏出主题走向结束,音乐时断时续,像人们的叹息,又像对英雄的缅怀,在一片宁静中,步伐沉重但难掩希望地走向终点。

第三乐章,谐虐曲式,生动的快板,降E大调,四分之三拍,仍然沿用第二乐章的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通篇都沉浸在嘈杂的战斗声与骑兵们的嬉游中。这一乐章,是英雄从死转向生的涅磐,经历诸多苦难,英雄在黑暗中痛苦的挣扎,在沉痛中深思,他艰难地爬出死亡的领域,在无尽的痛苦中重获新生。贝多芬将自己融入了作品中,耳疾让贝多芬心中充满了负面情绪,曾经的自杀,也不能阻挡贝多芬对死亡的向往,并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但幸运的是,那个贝多芬死去了,这个贝多芬重生了。

第四乐章,变奏曲式,快板,降E大调,四分之二拍。此乐章的主题材料引用自己早年所创作的《普罗米修斯》中的主题。

他用长达十一次的变奏,将主题逐步推向了高潮,最后以急板收尾,成为英雄凯旋的颂歌。其中,我们可以从每一次的变奏中,看到贝多芬心目中英雄的成长,他的胜利,他的辉煌。贝多芬式的发展手法,将音乐从简单走向复杂,同时也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雄在一步步地成长,为信仰而战,直至燃尽生命的火种。

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第三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谈到《第三交响曲》如何深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音乐的影响,首先要提到的是该作品的创作背景。1804年的贝多芬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爱情上的失意以及即将失去自己爱若生命的音乐事业的恐惧使他写下了《海里跟斯塔特遗嘱》。此时,恰闻拿破仑的胜利,让陈云笼罩中的贝多芬看到了一丝生命的希望。贝多芬将普罗米修斯,拿破仑,他自己以及千百个过去的、现在的英雄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具有史诗性质的并且独属于贝多芬特色的《第三交响曲》

其二,《第三交响曲》的四个乐章,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而来并贯穿全曲。四个乐章相连,如同史诗般叙述并且还原了那一段历史,那个曾经波澜壮阔也曾宁静悠远的年代。四个乐章,记录了一位英雄的诞生,成长,胜利直至死亡,在饱受苦难后,英雄得到了涅磐,重获新生,最终,人们终于迎来真正的胜利。

其三,《第三交响曲》中,贝多芬将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为自由而战的拿破仑等英雄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四个乐章中,大量使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音乐特点作为各个乐章主题的音调基础。比如,在第一乐章,引子的两个极具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特点;第二乐章的主题动机源于戈塞克为米拉波葬礼写的《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的主题动机来源于梅尔序曲《年青的亨利》;第四乐章的主题动机来源于格列特里《共和国之女代表》等等。在《第三交响曲》的创作上,贝多芬突破了海顿和莫扎特所固有的框架,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

1.整部作品从一个题材出发,通过不同动机的走向变化,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使四个乐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包括内容之间叙述连贯,在音调上相互关联,布局安排慎密,结构合理;2.整曲从头部到尾部一直建立在以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英雄式主题从始到终贯穿于整部作品;3.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标题性的创作理念,将《第三交响曲》中复杂多变的结构及布局中的细节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刻画从里到外深刻地展现给观众;4.作品中不断吸取与运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音乐的基调,使旋律穿梭于每个乐章之中;5.《第三交响曲》所体现的音乐内容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相结合,大大加深了交响曲题材所赋有的社会意义,并为器乐创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四,贝多芬的一生,都深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认为受到压迫,反抗和斗争是必须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音乐旋律往往通过激烈的斗争最后取得艰难的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一生的音乐创作,所以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极具英雄气质,并巧妙地将英雄与平民揉在一起。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都来自社会下层人民,在宗教和贵族的欺压下艰难求生,在资产阶级争夺政权时觉醒,拿起手中的武器,向神权和皇权宣战。英雄刚劲豪迈,不屈不挠的意志都汇集在贝多芬那如史诗般宏伟壮丽的篇章中。但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音乐家,贝多芬不会通过一种方式来千篇一律地表达他思想。贝多芬在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辩证地看待事物。

四、结语

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大师之一,更是将浪漫主义音乐引入人们的视线,他一生都致力于将钢琴以及交响曲音乐推上新的巅峰,为此,无论是致命的耳疾还是不如意的爱情,都成为了他创作前进的动力。身体上的坎坷和爱情路上的不顺都没有打倒贝多芬,他在重重困境中,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站着走完了他的一生,甚至在历史上划下了重重的一笔。他的音乐不单单代表着个人,还道出了人民内心的声音,同样也正是因为自由、民主、斗争的思想深刻骨髓,贝多芬的音乐才会那么动人心魄。贝多芬将这种从革命中领悟到的心声融入了他的音乐中,不仅创作出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还为音乐创作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浪漫主义。

注释:

①张春雷.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分析[J].今田(励志),2012(11).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

[2]张春雷.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分析[J].今田(励志),2012(11).

[3]沈丽.浅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4).

[4]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手法的独创性[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J605

A

1007-0125(2016)12-0050-02

王琼(1980-),女,中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研究。

本论文为2015年中北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山西省高校钢琴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猜你喜欢
大革命交响曲资产阶级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周末交响曲
法国大革命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的建军思想与实践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