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势驱动下高职院校科研建设探索

2016-12-19 22:02王文祥郭燕刘莹李慧颖陈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6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学研高职院校

王文祥+郭燕+刘莹+李慧颖+陈敏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十八大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实施创新创业的重要政策,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就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如何与国家鼓励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相结合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院科研定位、校企合作、科研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驱动;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51-03

一、引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当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大行为主体,因此,要实现创新驱动,我国的各类高校应积极发挥作用,做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要实现创新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作为各类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作为其三大职能之一,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高职院校科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此为契机,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2]。高职院校开展各项科研活动,进行各类科技创新并将创新成果转化,可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改进和相关科技的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高职院校的科研还能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进步。

其次,高职院校的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2]。在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可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科研等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人才培养处于学校和社会两种环境之中,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学校层面上,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大多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的,而对于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的科研,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部分高职院校忽视科研在学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有的高职院校在探索“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片面强调“产学”结合,对“研”的作用和定位不明确,因而忽视了科研在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有的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不清,没有充分考虑高职科研应注重技术应用开发的特点,存在重教育科学研究、轻技术应用开发的现象,片面强调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忽略了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使科研最终只停留在科学研究的层面,削弱了高职院校应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一方面,由于科研经验较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受一些高职院校内部的政策的指引,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认识误区,这使得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会将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而对于科研的参与积极性却不高。

2.科技资源不足。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尚未形成。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由于科研相关经验不足,科研人员常常是单枪匹马、各自为战,且在科研过程中沟通交流较少,受到学科的局限,科研人员的信息量、知识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鲜少有跨学科联合申报项目的能力,且缺少团队科研的有效领导和组织,很多人对于科研的方向感到迷茫,主观认为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再加上社会资源有限,职称较低,使得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成功率较低。

另一方面,科研基础条件不足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一个客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仪器很多都是日常教学设备,科研专用设备较少,且存在分布散,使用面窄,使用率低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科研氛围动力欠缺。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教师主动参与科研工作的动力不足,尚未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研意识不强。很多教师受到事业单位“铁饭碗”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一种安于现状的思想,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做好教学及教学相关工作,其他都是副业。因此,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的意识比较淡漠。

二是教学任务量繁重,无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受到师生比较小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紧张,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较重。且高职院校一般将教学作为教师的主要考核指标,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把大部分精力甚至是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出现重教学而轻科研的现象。

三是对科研方向的迷茫,对做科研存在畏难情绪。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由于科研的相关经验不足,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科研团队的带领,很多人对于科研的方向感到迷茫,主观认为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再加上社会资源有限,职称较低,使得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成功率较低,这进一步增加了教师做科研的畏难情绪,使得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大打折扣。

四是对科研成果荣誉归属存在怀疑。由于目前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在确认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大部分只认项目第一完成人或项目参与的前几名完成人的贡献,忽略排名较后的参与者的贡献作用。青年教师相对于年长教师来说,由于资历和职称的限制,即使在科研中有较大贡献也很难挤入前几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五是参与科研的功利性较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中真正能以兴趣为出发点做科研的教师并不多,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唯“功利”倾向。很大一部分教师仅仅把科研当成自己评职称或提升职务的跳板,为评职称或晋升而做科研,一旦职称或职务问题得到解决,科研工作也即宣告终结。

4.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一方面,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用、重申报轻过程管理、重学术轻成果转化的科研误区,且绝大部分科研成果只是为了鉴定或职称评定,因此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动力来进行实际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另一方面,由于受资金、设备、时间等多方面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在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般习惯止步于科研成果本身取得的实验室小试成果,在完成原理样机或原理设计的基础上,以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即告结束,而合作企业则要对中试开发阶段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一旦企业对科研成果的成熟性和效益比产生怀疑,科研成果就会被动中断转化进程。

四、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对策建议

1.协调教学和科研关系,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科研与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两个基本职能,其关系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促进。科研和教学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角度层面以及学院、院系和教师层面的冲突,其相互促进集中表现为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只有正确认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并对科研和教学的相互融合进行各种积极探索,才能正确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关系,使科研和教学协调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积极进行高职院校的机制体制创新,如改变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方式和绩效考核方式,推行各项激励教师从事科研的政策制度,使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为促进科研和教学相互融合提供制度保障。(2)积极进行各项有利于解决两者冲突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所提高。(3)在科研课题的选取上,尽量提升科研和教学内容的相关度。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相差甚远,那么势必两者都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将严重影响科研的产出和教学的质量,影响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但若两者相关度高,既可以改善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也更加有利于教师将科研带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4)教师个人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协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由于每位教师的个人特点不同,如教学投入时间长短,个人追求不同,专业的差异等,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冲突。因此,在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教师应积极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和困难,努力探索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方式,做科研与教学并重的优秀大学教师。

2.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大类。研究成果要最终转化为可服务于社会的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的科研内容应以技术创新为主。近几年来,国家发布多条政策措施,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进行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鼓励各级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技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事应用型创新科研工作,研究针对行业企业的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创新、产品开发、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生产技术的服务等科技创新工作,着力解决行业企业技术瓶颈。

3.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在新形势下,国家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从各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保障。争取适合自己的合作项目,与企业共同搭建校企协同创业平台,进行科技和技术创新,为企业分忧解难的同时,提升科技的成果转化率,真正做到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另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小微企业特别是技术型的小微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撑和不断的技术创新,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于实现的。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科研可以指导这类企业,使他们逐渐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逐渐具备一定的实力,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技术难题和资金投入将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投入新的活力,使高职院校的科研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持。

4.建设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科研队伍。目前,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建设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科研团队,它能够优化整合高职院校内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为了提高课题申报的效率,在当前课题还在研究的时候,负责课题申报的人员就要提前做好下一年度课题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科研的连续性。

5.鼓励并引导在校优秀大专生加入科研。当下,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在本科院校中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然而由于大专生的专业基础及个人能力的欠缺,以及高职院校本身科研氛围较本科院校淡薄,因而,大专生参与科研的现象并不多见。虽然相对于本科生,大专生存在一定的弱势,但是在整个大专生群体中,总存在一小部分优秀且愿意从事科研的学生。若可以吸引这部分学生进入科研队伍,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水平,也可以分担科研人员一小部分的工作量,使教师为主的科研人员能够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重要的任务上,这样,可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赢局面。因此,应鼓励并正确引导在校优秀大专生参与到科研中。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切实保障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和按时获得一定的工资补贴。在大学生开始实验操作之前,要对其进行全面安全培训,同时,科研团队需为其提供必需的安全防护设备,保证其在实验过程中免受伤害。在其开始实验操作时,需配备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要定期为参与科研的学生发放一定的工资性补贴。(2)积极鼓励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可将参与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内容作为作品,教师对其作品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丰富其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支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做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责任重大。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高职院校自身努力下,各高职院校只要发挥自己的科研特色,找准自身位置,建设优秀的科研团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就一定能把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求是,2005,(20):3-12.

[2]胡锦涛.胡锦涛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6,(01).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产学研高职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