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内容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曾多次翻拍成电影搬上荧屏。奥斯汀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的地位及其生活状况,表现了觉醒的女权意识。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对自身主体意识的思考。
关健词:《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伊丽莎白 女权意识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文坛,简·奥斯汀无疑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她一生共留下六部小说作品,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最为出名。尤其是《傲慢与偏见》几乎成为简·奥斯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下,《傲慢与偏见》更是受到也编剧们和导演们的喜爱,成为他们改编和翻拍的重要名著之一。2005年,电影版《傲慢与偏见》再此登上电影荧屏,其中的伊丽莎白角色由英国当红女性凯拉·奈特丽出演,该影片再一次向观众展示了经典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伊丽莎白这个角色,就其所体现的女权意识谈一点看法。
一.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声音”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依然是男子占主导地位的男性社会,男权意识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意识。首先,男性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家庭中,只有男子才能获得继承财产的权利,而在当时的英国,女子成年后只有三条出路——做老处女、做家庭教师或者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做老处女自然不是人生的理想结局;做家庭教师地位底下、工资微薄,实际境况与仆人差不多;而即使嫁了有钱的丈夫,对家庭财产也没有任何的支配权。其次,男性由于其经济地位,在社会与家庭事务中享有绝对的决定权。妇女则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天生不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而妇女所接受的一切相关教育——音乐、绘画、唱歌、跳舞以至读书等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要使自己成为男人心目中的淑女,从而增加自己在婚姻市场中的筹码。贝纳太太面对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可以继承自己财产的情况,只能想到让财产的继承人柯林斯来取自己的五个女儿之一。而柯林斯深知这一点,所以经济殷实但庸俗不堪的他在向才貌出众的伊丽莎白求婚时,认为自己这是便宜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柯林斯向好友伊丽莎白求婚未果转而向自己求婚时欣然应允。对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来说,夏绿蒂的选择是真正聪明的选择。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几乎是作者简·奥斯汀的真实再现。奥斯汀终身未婚,因为她相信婚姻是必须以爱情为前提的,而她的这种想法在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必然是受到严峻的考验。她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傲慢与偏见》表现出来,也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其中。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是个有血有肉的年轻女性,她抗拒压迫,她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如其所说的:“我自由主张,怎么做会幸福,我就决定怎么样做。”在男性的世界里,在男权意识的压迫下,伊丽莎白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本身就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一个巨大进步。这种女性的“声音”,配合上丰满的女性形象,女权意识开始觉醒。
二.女权意识下的爱情婚姻观念
一直以来,《傲慢与偏见》都深受着读者或观众的喜爱,尤其是青年男女的推崇。这重要归功于其中的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结局。其中涉及到四组年轻男女的爱情婚姻故事:达西和伊丽莎白、珍妮和宾里、柯林斯和夏绿蒂、琳迪和韦翰。前两对婚姻代表了正面的婚姻观念:以爱情为前提;后两队则是代表着反面:以金钱或外表的诱惑为前提。女权意识的代表人物伊丽莎白用其言语和实际行动表达了她的爱情婚姻观念。
“傲慢与偏见”,傲慢是指达西,偏见即使指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偏见,正是其女权意识的最好体现。“婚姻不应该以金钱的考量为前提,只有深爱才会让我想结婚,这也是我最后会变成老处女的原因。”伊丽莎白比谁都更清楚地认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但她追求的却不是以金钱去改变自己的地位,而宁愿选择孤身一人,这本身就是女性独立的体现。她敢于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她宁可不要这份财产也不想陷入一桩无爱的婚姻,因为那样就意味着对自我理想的放弃与自我幸福的否定,因为也就否定了自我。而伊丽莎白的偏见,首先是因为达西的傲慢所引起的。第一次面对达西的求婚时,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她义正严词地说:“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何况你抬举我也是十分勉强的。”另外,通过伊丽莎白,奥斯汀表明了自己对女性聪明才智的肯定,认为女性应该像男性一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而不是仅仅学些唱歌跳舞来愉悦男性。女性不但可以同男性一样具有成长的广阔空间,并且只要在正确的引导下,女性完全可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后达到与男子一样的高度。并且,从故事的发展看来,伊丽莎白后来由于达西的帮助而获得了自我成长,并且作为女性的她,完全可以凭借与达西一样的智慧,去帮助达西完善自身。达西的傲慢来自于他高高在上的身份,而伊丽莎白的出现以及对达西的“偏见“恰像是当头一棒把他打醒,所以他不得不以全新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和伊丽莎白,最终改掉了傲岸的习惯,凭自己的真心与善举赢得了伊丽莎白的放心。从这个过程,我们也不难看出,像伊丽莎白一样的女性完全可以站在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上,去影响他们,改造他们。女性可以与男性一样智力超群,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事情中超过男人。在女权意识刚刚觉醒的18世纪的英国,由于生活的场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的限制,对女性的这种关注只能通过与当时女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婚姻来体现。通过伊丽莎白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看到了女性对自我人格的肯定。
三.女权意识的社会局限性
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刻画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竭尽全力地维护自己作为一名女性应该有的尊严和权力,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女权意识。但在那个男性主宰的世界里,《傲慢与偏见》中仍摆脱不了男权话语的束缚,虽然这也是简·奥斯汀或电影的编剧及导演希望极力摆脱的东西。伊丽莎白固然耀眼,但在仍无法摆脱时代及社会对其自身追求的限制。
伊丽莎白是贝纳家五个女儿中最为聪慧的,也是最受到父亲宠爱的女儿。其堂兄对贝纳家的财产具有绝对的继承权。当柯林斯选中伊丽莎白作为其求婚的对象的时候,伊丽莎白却坦然地拒绝了:“先生,对于你的提议我感到相当荣幸,但遗憾的是我必须拒绝你。……我是很认真的,你没办法让我快乐,而我绝对不会是能让你快乐的女人。”伊丽莎白对柯林斯的求婚拒绝的非常彻底,但在柯林斯看来她的拒绝只是其含蓄或借以抬高自己身份的表现。在柯林斯男权话语里,伊丽莎白的一切话语都是没有影响力的。在伊丽莎白冒着可能终生未婚的结果拒绝了在任何人看来都是非常完美的婚姻时,她受到来自各方面尤其是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攻击。而伊丽莎白最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摆脱柯林斯的纠缠,主要是来自于其父亲贝纳先生的支持。那个时候的英国,对于伊丽莎白这样有着自我意识的女性来说,她的女权意识仍只能在男权的干预下去实现。
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简·奥斯汀最喜爱的人物之一。这个人物也代表了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观念。08年上映的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是根据简·奥斯汀的生平改编的,这部电影在剧情上与《傲慢与偏见》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爱情的道路上,男主人公的傲慢和女主人公的偏见给剧情增加了不上亮点。奥斯汀本身是个终生未婚的女性,她将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所有的没有愿望都寄托在《傲慢与偏见》中,因此可以说,这部作品代表了作者理想化的爱情。但在伊丽莎白和达西美满婚姻的背后,其所反应的历史局限性也体现出来,而这正是与女权意识向背离的。奥斯汀认为:“结婚为钱是错误的,而结婚得不到钱则是愚蠢。”伊丽莎白追求的爱情,终逃不出金钱的控制。达西的傲慢,来自于其与生俱来的贵族优越感;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情,却是处于纯粹的欣赏和喜爱。而达西之所以能让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偏见改正过来,主要就在于达西帮助了自己的离家私奔的妹妹。当伊丽莎白得知妹妹和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男人私奔后,也提倡赶快结婚,而不是让妹妹摆脱韦翰这个伪君子,她也照样生活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在与达西的恋爱方面,伊丽莎白也有过自己的虚荣心。本来已经拒绝了达西先生的求婚,但回到彭伯里庄园仍会情不自禁地家乡自己差点就成了这里的女主人。这就是作者爱情的体现:婚姻应该有爱来做基础,但是也应该有金钱来做后盾。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女权意识觉醒的代表,当她的女权意识必然也要受到社会历史的局限。
《傲慢与偏见》将镜头对准那个时期英国社会中长期被忽视的女性的命运和地位,通过人物之口,表明了自己的女性观点。而受时代的局限,对女性的这种关注只能通过与当时女性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婚姻来体现。《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权意识可能与当代社会中的女权意识有一定的距离。但这种女性的“声音”却在女性觉醒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简·奥斯汀.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何申英.美满婚姻:爱情和金钱不可或缺——读《傲慢与偏见》所感[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2006年第5期
4.黄庭月.奥斯汀的婚姻观与18世纪英国社会[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27卷第5期,2007年9月
5.杨世宇.试析《傲慢与偏见》中透露出的社会现象[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1卷第4期,2008年11月
(作者单位:江西抚州广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