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姽婧
摘要:钢琴演奏过程中,单纯的应用各种技巧进行演奏,是无法提升演奏完整性的,也无法同观众进行有效的精神交流。事实上,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能够从内心深处对演绎的曲目产生深刻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演奏技巧的应用,才能够将情感赋予到优美的旋律当中。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钢琴演奏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对音乐作品分析进行充分的应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刻的认知,从而促使其在真实的演奏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自身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同观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关键词:音乐作品分析 钢琴演奏 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音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性都产生了深刻的认知。在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仍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只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就能够演绎出优秀的作品。事实上,这是对音乐作品欣赏课程的误解。现阶段,通过该门课程,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钢琴音乐曲目产生深刻的理解,在从内心深处以及精神上对曲目产生深刻体会的基础上,内心的真实情感才能够被激发出来,也才能够完成更加动人的表演。
一、音乐作品分析概述
音乐作品分析指的是在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姿势和资料的应用,分别从文学和技术两个角度出发,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者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1]。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创作者的分析,是音乐作品分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学角度来看,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者对该作品创作的背景、作曲家写作中的背景、内心思想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技术角度来看,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对作品当中包含的各种和声、旋律、音响以及曲式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还能够通过对这些技巧的应用,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由此可见,在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的,那么音乐作品分析更加类似于对音乐理论的分析。也因此,在对音乐作品内容进行彻底挖掘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音乐作品的技术分析和文学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更加深刻的、真实的音乐作品展示出来[2]。钢琴音乐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深度的理解,不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都将对学习者造成极大的影响,学习者在被动人的故事所打动的背景下,将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音乐作品的学习,也能够对钢琴音乐作品中各项技巧的合理应用进行有效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在音乐作品分析的基础上,钢琴音乐学习者能够对作品体裁、和声进行方法以及不断变化的调式调性等内容的了解,这些内容作为重要的音乐结构要素,对其的掌握,对于提升钢琴演奏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成功的钢琴家都能够对每一部钢琴音乐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每一部曲目的音乐风格,还能够结合自身的情感,重新构想音乐作品的内涵,并对作曲家创作这首曲目过程中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深刻的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对于提升钢琴演奏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3]。
二、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一)体裁以及主题的作用
钢琴作品的体裁特点同诗歌相类似,即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演奏者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对作品体裁的科学掌握,就不会发生混淆圆舞曲和进行曲的现象。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分析进行充分的应用,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分析全部作品体裁[4]。例如,《十月—秋之歌》的体裁同肖邦的《幻想进行曲》和舒伯特的《即兴曲》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十月—秋之歌》在创作以及演奏的过程中,对内心活动的描绘更加细致,但是随性的感觉是存在于《幻想进行曲》当中的;再如,干净利落是“三月—云雀之歌”的重要特点,因此演奏者必须注重细化处理连线,其中包含减弱或渐强的呼吸等方式。
在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的过程中,单纯的应用各种高难度技巧,是无法进行完美演绎的,事实上,演奏者对作品主题的了解,决定了演奏的效果和质量。在实际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通常会对一个特殊的主题进行确定,并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对这一主题进行丰富,促使形象化以及生动化成为该主题的主要特点[5]。体裁不同,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也将呈现出不同的作品风格,在不同的音乐作品风格下,听众将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无论什么种类的作品,钢琴演奏者都必须将作品最初的风格进行充分的体现,因此加强对音乐作品体裁的分析至关重要。
(二)曲谱分析的作用
对乐谱中呈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就是曲谱分析,指法、拍号、力度等都是曲谱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演奏者是否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以上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关系到了其演奏过程中能够呈现出来的具体演奏水平,同时也可以充分说明演奏者对作品内涵以及作曲家精神的深刻掌握程度。部分中等钢琴演奏者,在对莫扎特的《幻想曲》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对其中包含的节奏、休止符以及连线等复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行板指的是作品在开端环节中所呈现出来的速度[6]。行板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中等速度,这一速度类似于从容步行以及平稳流动过程中的速度特点;当进入到曲目的主题环节以后,柔板成为作品的主要速度标记,慢速度即柔板。针对《幻想曲》来讲,需要将小快板作为其第二速度的标记。
《幻想曲》中共存在五次华彩段,当其出现时,由慢到快再转慢是速度变化的主要特点,这些环节在演奏过程中难度较大,必须引起演奏者的高度重视,其在日常钢琴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一环节展开多次反复练习。丰富的力度变化是《幻想曲》的最大特点之一。尽管有效的幅度范围存在于变化中,但是拥有多变的层次[7]。慢慢减弱的现象甚至会在部分小节之间产生,并突然向中强方向转变。因此,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要求演奏者能够提前在对这部分演奏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提升控制下键速度的力度。
(三)风格分析作用
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蕴含了作曲家不同的情感、体会以及思想,也因此,在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制造出不同的听觉效果以及特殊的情感体验。事实上,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都是抱着风格创新的目的展开创作。而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首要目的就是能够将该部作品原本的风格以及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及对作品风格给予尊重和真实的再现[8]。因此,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进行结构分析,而在对作品外部表现形式进行充分掌握的过程中,必须对其风格进行有效的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包含以下几种:
1.节奏风格。使用节奏音型就是节奏风格在乐谱中的体现。个人、民族以及时代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特殊的音型组合,同时音乐种类及题材也对节奏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2.和声风格。在钢琴音乐演奏实践的过程中,为和声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和声还会随着时代的变换以及钢琴演奏手法的变换而发生转变。因此,在对和声风格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学习者就能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作曲家不同,其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和声风格也有所差异。例如,《蓝色狂想曲》是由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所创作的,这一音乐作品现阶段已经成为爵士风格音乐的典型代表,布鲁斯是该作品中的主题原型,这是这首音乐作品的特殊之处,同时也促使别样的韵味得以产生。
3.旋律风格。作曲家在对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呈现出不同的旋律风格,它能够直接体现出作品中的真实情感。钢琴演奏者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单纯的针对一首曲目的旋律风格展开分析,是无法彻底掌握该作曲家的特点的,因此必须能够对该作曲家创作出来的不同作品都进行旋律风格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某一旋律风格以及作曲家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例如,德彪西在其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旋律动机通常以高度五声化为主,从而促使该作曲家的调性手法和和声手法都呈现出明显的丰富性。
三、结语
钢琴演奏学习者,从最初进行钢琴演奏的学习开始,就应当对音乐作品分析产生高度的重视,在对其在体裁以及主题、创作背景、曲谱分析以及风格分析中的重要性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学习,努力将音乐作品分析的功能同钢琴音乐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紧密的融合,从而逐渐对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了解,为打下坚实的钢琴演奏基础做准备。通过音乐作品分析,钢琴演奏者能够对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内心情感等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在演绎过程中,也更能够将音乐作品的灵魂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莺.钢琴演奏中对作品音乐性的把握与展现——以《水妖》为例进行分析[J].黄河之声,2014,(13):50-51.
[2]陆冬.音乐感知·技巧训练·思维培养——从卡巴列夫斯基及其钢琴教学谈我国钢琴教育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4):199-202.
[3]黄晓晴.试论钢琴音乐的意境重建——以储望华钢琴前奏曲《筝箫吟》为例[J].中国音乐,2013,(03):103-109+124.
[4]王蕾.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新疆舞曲》与《春舞》的音乐与演奏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2):202-204.
[5]张海霖.谈音乐文献资料收集与钢琴作品分析及演奏的关系[J].音乐天地,2014,(02):50-52.
[6]姚瑶.王建中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中国化”意境演奏技巧分析[J].音乐时空,2014,(06):164-165.
[7]林菲菲.物动心感,情动声发——试论钢琴演奏中内心感应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5,(09):86-87.
[8]李倩.从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J].科技信息,2014,(26):18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