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不同地域《茉莉花》的民歌特色

2016-12-19 18:22袁玲娟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
关键词:茉莉花

袁玲娟

摘要:我国是历史文化古国,拥有悠久的音乐历史。与此同时,我国还有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这一特点导致同一种类的音乐在各地区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这主要是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文化传统差异和人民生活方式差异等造成的。因此同一首歌在我国甚至可以形成几十种版本,本文以民歌《茉莉花》为例,对不同地域《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我国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不同地域 《茉莉花》 民歌特色

朴实的人民,通过自身的劳动,不断创造生活的过程也是民歌产生的源头。民歌源于生活,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生活。在我国的多种音乐文化种类当中,民歌是以口头创作的形式产生的,但是它能够传达出更加真挚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期积累过程中,它传递了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特征。《茉莉花》是我国典型的民歌代表作之一,它广为人知,而东北、江苏等地的民歌更是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本文对不同地域《茉莉花》演唱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色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希望为我国民歌爱好者、学习者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茉莉花》在民间的流传

(一)民歌《茉莉花》的起源

清朝乾隆时期是《茉莉花》产生的年代,至今为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该曲目一经产生,就得以广泛的流传。其拥有委婉动人和优美的曲调,作曲家运用婉转抒情的方式构建了起伏的旋律。最初,这一曲目的名称叫做《鲜花调》,这同这一曲目最初的歌唱具有紧密的联系[1]。现阶段,《茉莉花》不仅被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广泛的传唱,同时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因此被改编成了多种风格。但是,不论曲目的风格如何转变,其中蕴含着的精神始终是一致的,这一点可以从部分乐句中看出来。清朝时期的《鲜花调》是现代各种风格《茉莉花》的“母曲”,各地区在发展中,不断将自身的民族风情、生活习俗以及精神理念融入到这一曲目中,从而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茉莉花》风格。这也充分说明,《茉莉花》这一曲目在多年来始终深受人民喜爱,它所传达的精神、情感能够符合人民对生活的憧憬,也能够通过茉莉花高洁的品质,来鼓舞人们在生活中、困苦中勇敢的站起来[2]。因此,在不断的传唱这一曲目的过程中,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节奏以及旋律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部分地区的《茉莉花》,还极大的转变了原有的调式和调性,还有一些地区将当地的地方语言的衬词、衬腔融入到《茉莉花》当中,从而造就了各具特色、充满魅力和智慧的《茉莉花》。

(二)《茉莉花》不同版本形成的地理因素

在《茉莉花》广泛传唱并形成多种风格特色的过程中,最深受欢迎的《茉莉花》版本是江苏、河北、东北三省改编而成的《茉莉花》。地理位置上的不同,造成了南北语言之间的差别,这是不同地区《茉莉花》的最大区别。针对东北《茉莉花》来讲,在对其演唱的过程中,通过起伏较大的旋律和演唱者粗犷嘹亮的歌声,充分传达出了热情奔放的情感[3]。东北《茉莉花》中,存在大量的衬词衬腔,其有效增添了《茉莉花》的东北特色,给予人一种爽朗豪迈之感;而河北的《茉莉花》在演唱的过程中,除了同样拥有优美的旋律,同时也更加能够带给人们一种诙谐风趣的感觉。具体演唱的过程中,拥有最为轻缓的速度,叙述性强。在对《茉莉花》进行改编和传唱的过程中,河北《茉莉花》中积极融入了地方戏曲曲艺因素,促使河北《茉莉花》将唐山皮影戏的戏曲味道表达了出来,促使其韵味更加独特;上乘《鲜花调》是江苏《茉莉花》发展的源头,其流传的主要形式是扬州清曲,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的经过艺术家的整理和推广,促使现阶段的江苏《茉莉花》呈现出了民族小调的特色[4]。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对细腻情感的表达和对典雅清新氛围的构建,要求演唱者熟练的应用一唱三叹的方式,保证演唱过程中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并努力构建规整的结构,从而更能够实现同听众之间的精神交流。

二、不同地域《茉莉花》的民歌特色

(一)东北民歌《茉莉花》

说到东北,人们就想到了黝黑的土地、淳朴而豪爽的民风以及乐观积极的精神,而这些精神也在东北民歌中充分的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艺术家在进行东北民歌创作的过程中,都会将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融入其中、同时也会将年轻男女之间热烈的情感表达出来、部分东北民歌也会对青山绿水等美景进行描绘用以传达情感等。由此可见,东北民歌表达出来的都是最真挚的情感,民俗画面拥有浓烈的地方色彩[5]。典型的东北民歌《乌苏里船歌》《瞧情郎》等的欣赏过程中,大江南北的人们甚至都能够闻到曲目当中传递出来的东北特产玉米的香味。

针对东北民歌《茉莉花》来讲,其旋律也是独具特色,重复和反复的表现手法被应用于曲目当中,并在接下来的编曲和演唱过程中,综合应用了“紧缩”和“加花”等多种手法。其旋律中,四度旋律音程出现的频率最高,同时也对小三度音程进行了突出处理,因此会产生规整的节奏和较强的旋律性。在东北民歌《茉莉花》中,艺术家为了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积极应用了短小简练的手法,提升了音乐形象的生动性。

在众多的《茉莉花》旋律中,东北民歌《茉莉花》旋律最为明朗,同自然语言形态最为接近,在准确生动的展现形象的过程中,对2/4拍进行了应用,提升了曲目的活力,也充分展现了东北的地方特色。

(二)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民歌《茉莉花》本身也拥有三个区域特征,冀西北、冀东、冀中三个地区的《茉莉花》各具特色。

1.冀西北民歌《茉莉花》的特点

该地区民歌通常受烂席片和山歌的影响较大,其小调中也体现出了冀西北民歌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即太行山区。其民歌多为(da.dada dada da)的二人台典型节奏特征,在精简的结构中,应用了上下句对应的乐句和多变的衬词;徵调式同商调式的综合应用,突出了区域特点。这一《茉莉花》呈现出了豪爽的风格,在聆听的过程中,更能够打动听众的心灵。

2.冀东民歌《茉莉花》的特点

旋律清丽是冀东的《茉莉花》最大的特点,大粘连现象常常产生于乐句中,委婉连绵的拖腔,再加上丰富的衬词、衬句和跳进的六度、七度,极大的突出了冀东民歌《茉莉花》的特点[6]。徵调式是主要调式类型,同时还综合应用了宫调式和羽调式。非方整型结构的应用呈现出了较强的自由性。同另外两个区域的《茉莉花》相比,凸显出了朴素率直的音乐性格。

3.冀中民歌《茉莉花》的特点

同以上两个区域相比,冀中民歌《茉莉花》呈现出更加规整的结构特点,其主体结构是四句体方整型结构;徵调式是整个调式中的主要类型,同时也增加了对宫调式的应用数量;通常情况下,在演唱过程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弱起动机和散板起句特点;短小规整是衬句的主要特点,在对节奏型进行垫衬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衬词进行充分的应用[7]。因此,冀中民歌《茉莉花》不仅融合了以上两个地区《茉莉花》的特点,也展现了独具一格的旋律风格,例如跳进在宫音和角音之间的体现和下行进行的变宫、商、徵音等,促使冀中民歌《茉莉花》呈现出了简洁、干净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本地区人民淳朴直爽的民风。

(三)江苏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一经产生便得以迅速传播。“鲜花调”是其曲名,在鸣唱的过程中,拥有上百种的唱法,由于不同唱法在江苏民歌《茉莉花》都非常相似,因此业内人士将其称之为“近似音调”。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明清时期,该曲调广泛流传,而江浙是其流传的主要位置[8]。最初,它属于秧歌小调,独属于扬州,在长期的发展中,当地各个时期著名的艺人不断的对该曲目进行雕琢,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鲜花调”,同时它也成为了扬州清曲的曲牌名。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对《茉莉花》有所了解,其中最受喜爱的就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它拥有严谨的结构和委婉流畅的曲调。

《茉莉花》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其歌词代表了柔美、淳朴的情感,并将这一情感,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表达出来。《缀白裘》中对《茉莉花》歌词进行了记载,该戏曲剧本集出版于清朝乾隆年间,这可以充分说明《茉莉花》产生的历史,以及其深远的影响力。

三、结语

《茉莉花》不仅在我国国内广为人知,同时也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地,被改编成了多种音乐类型。针对我国国内的民歌《茉莉花》来讲,无论哪一地区的演唱方法,都体现了这首区域古老、神秘和美丽的旋律。而不同地区的人民再将自身的生活习俗、民族特色等融入到《茉莉花》的演唱当中时,更促使这首曲目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东北唱法中的《茉莉花》给予人一种粗犷的感觉,促使“茉莉花”这一优美细腻的形象,透出了一股傲气,因而更加突出了它的美丽。而河北、江苏等地的《茉莉花》也都呈现出了自身的民歌特色,它们共同给予了人们一种精神和艺术领域的享受,为每个人心目中开放的茉莉花注入了灵魂。

参考文献:

[1]李育强.东西南北 茉莉芬芳——不同地域《茉莉花》的艺术特色[J].长沙大学学报,2014,(01):122-123.

[2]王耀华.泉港北管“唱曲”对【鲜花调】、【孟姜女调】的运用、变易及其规律性[J].中国音乐学,2015,(01):82-92.

[3]王娜娜,陈娇.论民歌《茉莉花》在传播中的南北地域性差异——以江苏、河北地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6,(16):39-40.

[4]连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流变——从民歌《茉莉花》的源流之争说起[J].艺术百家,2010,(S2):13-17.

[5]张丽萍.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5,(25):232-233.

[6]孙伟.花香烂漫 异彩纷呈——谈各地方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民歌[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190.

[7]邓莹.如烟江南茉莉 古朴陕北牲灵——从《茉莉花》和《赶牲灵》的比较中认识其地域特色及产生原因[J].艺术探索,2014,(05):148-150.

[8]殷子晴.民族声乐中传统民歌作品风格的把握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暗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182-185.

猜你喜欢
茉莉花
茉莉花
茉莉花
茉莉花开正待时
小小茉莉花
茉莉花
茉莉花全面上市 产量、价格双丰收
茉莉花
茉莉花
茉莉花开
我愿化做洁白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