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融的突尼斯

2016-12-19 04:51徐昕
世界博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苏斯突尼斯阿拉伯

徐昕

法语是突尼斯通用语言,突尼斯人也学会了法国人休闲的生活方式,礼貌,绅士,法国范儿,用餐讲究,均按法餐礼仪,我们每顿正餐都吃了两小时。

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征服突尼斯,开始长达12世纪的统治,并大批移民,通过伊斯兰教同化柏柏尔人。突尼斯的建筑、食物、服饰、商品、风俗大多打上了阿拉伯风格。

阿拉伯人的麦地那

阿拉伯风格最突出的体现,是清真寺和麦地那。麦地那即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老城。目前突尼斯仍有7个保存相对完整的麦地那,其中突尼斯市和苏斯的麦地那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所到之处,皆去过当地的麦地那。

苏斯的麦地那,城墙长700米,宽450米,基本保存完好。城墙东南角耸立着古老的卡莱福方塔,高30余米。苏斯大清真寺可追溯至9世纪。附近有以镶嵌画闻名的苏斯博物馆,镶嵌画是突尼斯民族艺术瑰宝,有的作品距今3500年。苏斯老城最早由腓尼基人修建,9世纪中期后逐步发展为阿拉伯城市,被誉为“地中海的花园港”。看完麦地那,我们去艾勒·甘塔乌依港用餐,餐厅典雅,窗外是鲜花和海盗船,面包浓香,至今难忘。

突尼斯市最繁华的布尔吉巴大街,东头是共和国广场,西为独立广场,附近有首相府、国防部、财政部,往下走就是清真寺、麦地那。该麦地那是所有麦地那中保护最好,古色古香的阿拉伯风格,琳琅满目的传统商品,热闹非凡。走了一段,右折进入一座老宅子,三层,四方,拱顶,祖上是奥斯曼帝国的将军,烤饼很好吃,临走时门口有侍应撒香水。

每个城市甚至村镇都有清真寺,但看清真寺该去与麦加齐名的北非圣地凯鲁万。突尼斯人说,到凯鲁万朝觐七次等于去麦加朝觐一次。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最著名的是奥克巴清真寺,系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还有“三大门”清真寺。我们没去凯鲁万,可惜。

最不阿拉伯的阿拉伯国家

突尼斯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也多信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但突尼斯又是最不像阿拉伯的阿拉伯国家。

突尼斯是阿拉伯世界中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家。1957年突尼斯实施人权法,有些规定在阿拉伯国家是破天荒的,如禁止一夫多妻制,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成年男女婚嫁须父母同意的习俗;废除休妻制,实行离婚制;妇女拥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突尼斯妇女的地位很高,法律对女性有特别保护,女方提出离婚,都会得到支持,离婚时男方不仅要分一半财产给女方,还要支付抚养费至女方再婚为止。

突尼斯的超市能买到猪肉,餐厅能吃到猪肉,通常有猪头图片的标识。突尼斯不禁酒,超市卖酒,许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来此喝酒。突尼斯还有赌场,红灯区。红灯区据说是对女性的保护,强奸犯罪率因此降低。

目前突尼斯仍有7个保存相对完整的麦地那,其中突尼斯市和苏斯的麦地那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革命前很长一段时间,突尼斯政府禁止男性蓄大胡子,女性穿蒙面黑袍,目的是削弱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在突尼斯很少看到这种穿着,尽管也有,朋友解释说,革命后,民主了,人民想干嘛干嘛,这是自由;但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时,见到不少蒙面黑纱。

张铭宴在杰尔巴岛的酒店泳池,被工作人员提醒“泳衣不合要求”。房间及泳池有图片提示,四种样式不合要求:女士长衣长裤;女士长袖连衣裙;男士过膝沙滩裤;男士上身着装。符合要求的样式为:男士三角裤或平角裤;女士比基尼或连衣泳装。朋友解释说,因为泳衣布料太多了。张问,“把泳衣外摆剪去就可以吗?”“剪去还是不行,宾馆要求女性泳装的下半部分是三角的,平角的不行。”

此事充分说明了突尼斯的开放与世俗。最近一些国家因布基尼(能盖住身体大部分的连帽泳衣)禁令引发争议,但酒店禁止是出于布料多可能带来卫生问题。在突尼斯各地的海滩,穿布基尼的女士挺多。

地中海明珠

突尼斯地处非洲最北,北部东部临地中海,与西西里岛仅隔148公里,有1300公里的海岸线,是典型的地中海国家,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地中海明珠。突尼斯海滨确实像欧洲,哈马马特、苏斯、杰尔巴岛都是海滨度假胜地,我们看日出,观夕阳,沙滩漫步,海中徜徉。突尼斯还是世界第二大海水浴疗法目的地,不止是加热海水泡温泉,还可依医嘱治病。

到突尼斯,必去蓝白小镇。蓝白小镇西迪布萨义德,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风格近似于希腊的圣托里尼和印度的焦特布尔。小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花草从窗台和屋顶伸展,主街商店陈列的工艺品五颜六色。安达路西亚风格的圆顶房,洁白的墙壁,蓝色的门窗,金色的阳光,蔚蓝的大海,组合成浪漫的童话世界。我最欣赏的法国思想家福柯,与他的同性恋人在此生活多年。

我们在山顶一家餐馆吃饭,时而不经意地看看窗外的大海。若有时间,可去草席咖啡馆喝杯薄荷茶,吸一口阿拉伯水烟,或在风景最好的那家露天咖啡馆坐会。置身于蓝白世界,看港口千帆停泊,游艇在海面摇曳,云朵在蓝天飘浮。

近现代欧洲与突尼斯关系密切,法国作为突尼斯保护国近百年,二战后突尼斯成为法国主要的海外投资地、原料和廉价劳力供应地,也是法国在地中海的战略基地。法国文明对突尼斯影响深刻。法语是突尼斯通用语言,突尼斯人也学会了法国人休闲的生活方式,礼貌,绅士,法国范儿,用餐讲究,均按法餐礼仪,我们每顿正餐都吃了两小时。

目前中国人到突尼斯的不多,我们所到之处,常有路人微笑着打招呼:Hello,你好,甚至多次被人求合影。说到Chinese,他们常竖起拇指。逛麦地那时,店主们热情却从不强卖,看半天不买也不皱眉。在托泽尔,我们每人买了一公斤盒装椰枣,店主另抓了各品种的散装椰枣要我们尝。突尼斯是北非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突尼斯人热情友好,民风淳朴,到此旅行无须担心安全问题。

感受突尼斯的民主

从杰尔巴岛到突尼斯市,我们搭乘突尼斯航空的航班延误四小时,这在当地较为罕见。一些乘客非常愤怒,围着机场工作人员指责,举牌抗议,电视台不知咋的也跑来采访。朋友说,革命后,民主了,各种抗议多了。

1956年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布尔吉巴出任首任总统,三次连任后转为终身总统,1987年因政变辞职,总理本·阿里接任。本·阿里亦多次连任总统,后因茉莉花革命而逃亡。革命起因于2010年一位找不到工作、无奈做小贩的大学生抗议城管暴力而自焚,触发全国大规模示威,最终导致本·阿里政权倒台。这场革命在阿拉伯世界掀起连锁反应,但突尼斯革命却是唯一成功、非暴力并促使国家和平转型的革命。

突尼斯入友好淳朴,店主们热情却从不强卖,看半天不买也不皱眉。

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公民的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高。布尔吉巴执政后改革教育,创建男女公立学校,逐步取代教授《古兰经》的旧教育体制,推行全民义务教育,不让孩子上学的家长会被抓,政府预算的1/3用于教育,提倡双语制,阿语法语并重,学生要学阿语、法语、英语三种语言。突尼斯虽是阿拉伯世界中资源贫乏的小国,但综合发达程度不低,重视教育是重要原因。

二是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发达。突尼斯劳工总联盟、工贸与手工业者联合会、人权联盟、律师协会四大组织2013年组建突尼斯国家对话大会,促成和平的政治过渡,较短时间内建立宪法体系。由于为革命之后的突尼斯建设多元化民主社会做出决定性贡献,该机构获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此外,突尼斯种族和宗教的一致性有助于社会安定。布尔吉巴推行司法改革,取消穆斯林法庭、犹太法庭和法国法庭,成立统一的非宗教法庭,独立并有效运行的司法体系也保障了国家的稳定。

尤如程序正义,民主不但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作为游客,我们多少能直观地感受突尼斯的民主。革命后,民主了,悬挂国旗的突尼斯人越来越多。我们经过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边境时,朋友说到,革命时边境地区的公民自发守卫,防止外国人越境。这算是人民自发地当家作主。街边,公路旁,尤其是郊外居民较多的公路旁,垃圾满地丢。民主之后的突尼斯,环卫工人经常罢工,要求加薪,但加薪后工作也不积极。要是以前,谁敢不干活?谁敢罢工?开除,甚或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可见,民主也有坏处。

突尼斯的街市,常有人托着草盘卖茉莉,花店通常不卖,当地人说,茉莉是“自家的花朵”,从自己院里摘来卖。大街上常能看到有人耳后夹一朵茉莉花,多为男性。一路同行的司机送我们去杰尔巴岛机场时,在路边买了两束茉莉,送给同行的两位女士,她们开心地夹在耳朵上。突尼斯之旅结束,茉莉花香久久回旋,歌声曼妙萦绕耳旁: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全文完)

猜你喜欢
苏斯突尼斯阿拉伯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期待
温柔情人竟是连环杀手,副局长毙命牵出16年前命案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