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名人政要如何与百姓互动?

2016-12-19 04:54王露露
世界博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专栏作家政要艳遇

王露露

他们平时不敢造次,处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时刻准备着接受粉丝、媒体、公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而不愿承担这种职业风险的人,最好远离盛名和政坛。

在荷兰,越有盛名、地位、钱财的人,就越对同事、下属、粉丝等热情过度。他们见人就笑,笑得跟花似的,好让大家感到他们赋予他的荣誉和地位给对人了,最好接着给,多多益善。

荷兰人讲究低调做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2004年。我回国探望父母双亲。有一天, 我同父母逛商场,我正对玲琅满目的商品垂涎三尺呢,突然被父亲拉到一旁。他对我耳语道,你不是爱看他的小说嘛?我顺着父亲的食指看去,发现斜对面有一位中年人在购物。不能说他是个美男子,但明显是个男的。我低声问父亲,我爱读的小说多了,这位作家的文风是什么?父亲捅了我一下,低声回答说,逗哏!

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里,激动得大冬天里香汗淋漓。由于我的荷文小说,我在荷兰比利时大街上走,常有读者找我签名,今天我也当一把粉丝!我拉直衣襟、鼓足勇气、一个箭步窜到那位逗哏作家跟前,毕恭毕敬向他老人家请安。他像检查货物是否假冒伪劣似的,把鄙人从头到尾审视一番后厉声问道,你有什么事?!俺还不知好歹,兴高采烈地说,您小说里的人物对话写得太棒了!每每读来,我都笑得前仰后合。他略微点了一下尊贵的头,二话没说,拂袖而去,接着逛他的商场。

我后悔莫及。想当年我要是不移居荷兰,留在祖国从事文学创作并鼓弄出点名堂来,那该多拽呀!只有粉丝哈我的份,没有我拍粉丝马屁的义务。我倒不在意这位逗哏作家对俺这棵草民的态度,不过,要是他在荷兰也这样对待粉丝,好戏还在后头呢。

能量小点的荷兰粉丝,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七大姑八大姨打电话,通告他们,自己今天遇到哪位名人了,他是怎么对追星族不肖一顾的;能量大点的粉丝则回家沐衣焚香、奋笔疾书,撰写读者来信。然后他一稿多投,哪些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大,就往哪儿投,晒晒他的“艳遇”,声讨那位名人。

他会一字不漏地引用自己与那位名人的对话,绘声绘色地描写那位名人趾高气昂的派头,不添点油加点醋就是那位名人不幸中的万幸。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对这类案件兴趣盎然,所以这类读者来信有望见报、上广播或电视节目。近年来,社交和视频软件遍地开花。因此,我于2004年在北京某商场的艳遇如果发生在今日的荷兰,那位文豪就不能拂袖而去了。十有八九,他还没走出商场,粉丝就用社交或视频软件把这个“艳遇”有图有真相地公布于众了。届时那位名人就是名声震四海也在劫难逃,纵是浑身张嘴也说不清楚。

另外,荷兰一年四季就有三季阴雨连绵、狂风大作,它又是个清教徒国家,所以大家普遍性格内敛(有点沉闷),自律勤俭(有点抠门),讲究低调做人。荷兰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名人政要鼻孔朝天。数百年前,荷兰的新教徒们把天主教堂给砸了个稀巴烂,就是因为中世纪天主教的神父们自封上帝使者,除了我主耶稣以外,老子天下第一,他们像螃蟹一样,横着走道,撞着人白撞。就这样,荷兰的名人政要们虽非中国通,但他们鬼使神差地牢记中国古训,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并且,在此新媒体时代,舟覆得速雷不及掩耳。

政要如履薄冰

荷兰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咖啡馆里喝酒聊天。几杯小酒下肚后,他话多了起来。此后没过几天,荷兰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炸开了锅,纷纷披露他的“谈话内容”。

原来和那位政治家喝酒的人中有一位专栏作家。她把政治家的酒话抄录下来,写在她的专栏里,故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登天,名声大噪。据她透露,那位政治家亲口对她说,他访问过风尘女子,还用办公室的电脑上网欣赏过一丝不挂的美女。不知他是酒后吐真言,还是他想在女人面前吹牛不上税,更不知他到底说没说过那些话,反正全荷兰人民都知道了。他能咋办?只能认栽,摘下乌纱帽,下台了事。

事发后,媒体车轱辘话连轴转地抨击这位政治家的行径。值得注意的是,据我所知,没有任何媒体说过那位专栏作家的不是。平日火眼金睛甚至捕风捉影、以笔锋锐利为目标、以口诛笔伐为己任的众记者们,还有那位政治家所属的党组织成员们,以及他的同事同僚、亲朋好友们,这些人集体失声,无人站出来对那位葬送别人政治生涯的专栏作家有一丝不满或半句牢骚,更不用说启动他们手中的权利、关系或钱财给那位专栏作家买只小鞋穿穿、下个绊儿让她栽一跤什么的。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7日,荷兰王后马克西玛等王室成员庆祝国王节。王后在众目睽暌之下相夫教子,在镁光灯下胜似闲庭信步,倍受荷兰臣民赞赏。

我出于好奇,见人就问,他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多数人说,那位政治家自食其果,那位女专栏作家见义勇为。可见坐在荷兰船里的名人政要一旦被人挑出点毛病来,就要面临覆舟的危险。所以他们平时不敢造次,处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时刻准备着接受粉丝、媒体、公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而不愿承担这种职业风险的人,最好远离盛名和政坛。

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吧?但为什么仪表堂堂的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陛下在登基之前、正值风华正茂、恋爱交友之时,荷兰女孩子不打破脑袋争着和他交往,以便登上王储王妃的宝座呢?我前后左右地问了荷兰的许多适龄女青年。她们统一回答道,名誉和地位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参半,还不如找个默默无闻的老百姓过日子呢,轻松快活,无忧无虑。如今荷兰王国来自阿根廷的新女王——昔日的王储王妃能够玩转这把双刃剑,在众目睽睽之下相夫教子,在镁光灯下胜似闲庭信步,倍受荷兰臣民赞赏。这位来自拉丁美洲的女子心甘情愿地代替荷兰女臣民担起这副苦乐参半的重担,使荷兰全体臣民感到欣慰。

荷兰并非天生就是高风亮节、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的民族,但他们将名誉和地位铸成一把双刃剑。在这把剑下,名人政要只好谨慎从事,导致在此名不压人,人不媚名,王位不压人,人不稀罕王位。

猜你喜欢
专栏作家政要艳遇
图看天下
同里,等候千年的一场艳遇
Ode to the Chrysanthemum
吴晓波(财经专栏作家)
媒介融合背景下专栏作家的二元身份呈现
——以《中国青年报》曹林为例
治国理政要把握“四个全面”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
被“截和”的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