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创新

2016-12-19 08:56陈晓芳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资源管理

陈晓芳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创新

陈晓芳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资源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科研经费配置主体多样、科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经费中物力费用与人力费用比例不合理、科研监督处罚制度执行难、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管理难、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会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破解科研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所遇到的难题。

互联网+ ;科研资源;管理创新

科研资源作为支撑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要素,已成为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科研项目安排、经费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和投入产出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垢病。加强包括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在内的科研资源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和经费配置、使用、管理的高效化、科学化、现代化,对于提高国家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益,切实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初步显现了我国科研管理的总体效益。一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二是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突破;三是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四是军事科技捷报频传。近年来,我国又取得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研究成果。量子纠缠交换、新型铁基超导材料、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备活体小鼠等基础研究领域成果,以及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玉兔相继发射成功,亿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二号” 的成功开发,“蛟龙号” 7000米深海载人潜水等成就,堪以比肩国际前沿。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布会资讯,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目前已经有1600个科技产业孵化园,容纳了8万家企业,175万人就业,另外还有115家大学科技园。[1]科技创新逐渐成为解放生产力和锐意进取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基础保障,在加快技术扩散、促成区域企业集群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显现。同时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作用方式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科技投入水平比科技创新水平对经济水平增长所起的作用更明显。[2]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表明,我国科研资源管理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正在与国际接轨。

一、“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互联网与科研资源管理相结合,促进科研资源管理现代化。“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云计算、社会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研资源管理相结合,提升我国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益,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基于上述思路,构建“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目标如下:

(一)科研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科研管理中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些人通过各种关系拿到课题,却没有研究能力,另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人,因为没有关系却拿不到课题。另外,在科研圈内流传“只有申请不来的项目,没有结不了项的课题”。科研人员获得科研经费后,不是将身心完全地投入到项目的研究中,而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将科研经费化公为私。在监管上对违规行为虽然也有处罚规定,但对项目批准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依托单位而言,这些监管措施意义不大。一者,中央一级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不可能完全直接地监管到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二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本身是利益共同体,如果寄望于项目依托单位来监管项目经费的合法使用,那无异于左手捆右手;三者,我国科研经费是采用预拨制,一旦出现滥用、违规、违法等情况,即使发现也难以追回;四者,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严重违反制度者只是采取停止其申报该类科研项目的若干年限,但并没有禁止其申报其他类别科研项目。缺少联动、制衡的监督,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几乎是零。有一个例子曾被反复提起:一个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并确认是错误的研究项目,却在我国某大学、部分院士的推动下强行开展,科研经费被严重浪费,最终却没有追究任何形式的责任。

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R&D)总量达到一万多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00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技术对外依存度还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说明我国科研投入产出效益仍然偏低。因此,“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提高科研经费配置和使用效率,使同量的科研经费能获得更高的科研产出,降低科技知识生产的平均成本,使科研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二)科研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环节,目前的科研项目预算不能全面地反映科研活动的全部支出,特别是在人力经费和物力经费的分配比例上。我国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是典型的“重物轻人”,经费的90%左右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在内的人力经费占比少。目前我们的政策是课题中的研究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收入的相关人员,如为了项目开发而聘用的流动人员(包括研究生)等的劳务型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但不能支付研究人员本身的劳务报酬,而实际上研究人员的劳动所得应该是科研经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美国、日本、欧洲等科研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内相当部分是用于人力费用支出,基本不低于40%,英国最高允许60%。到目前为止,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文件中并没有在职专业科研人员特别是给予项目负责人的奖励条款,这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毋庸置疑,科学家要有奉献精神,但如果科学家的个人生活没有充足的保障,没有相对体面的薪资,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科研人员再高尚往往也有心无力。

现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和活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重物轻人”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的目标之二就是通过获取国内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大数据,进行云计算、社会计算,寻找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合理比例,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在科研经费的配置中,应该更多地体现智力劳动的价值,为他们开拓自由探索、突破原始的环境。

二、“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科研资源基本信息整合功能

1.科研项目基本信息整合功能

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主要采用的是按照机构所属部门分配科研经费。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始统筹设立科技计划和项目,把过去的拨款制改成了竞争分配机制。但是科研经费配置主体的多样性没有改变,国家级层面科研经费配置主体主要有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四个渠道,而且四个部门各自下达项目,直接从财政部获得独立预算。此外,其他部委,如发改、工信、农业、卫生、环保、海洋、交通等部门也可根据需要安排科研项目和经费,也都有科研立项。省级层面,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等政府部门和农科院、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有科研立项或委托项目。此外,还有通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从境外获得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多头分配,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管理主体,造成科研项目统筹和信息流通不充分,出现项目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并存,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相生,成果研发与成果应用脱节,导致科研经费配置的低效[3]。由于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安排,不仅导致科研经费不能集中发挥效益,而且资源难以共享,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有甚者,因为科研经费多头配置,多头管理,给一些人多头申请以可乘之机。

针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配置主体杂乱而导致的重复立项、重复申报的弊端,“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科研项目基本信息整合功能。任何科研项目经费配置主体的课题立项以及申请人都必须经过系统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确认立项题目及申请人没有冲突、重复或多头立项,方可通过立项申请。这一功能可以有效杜绝科研重复立项、多头立项问题。

2.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整合功能

我国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审批由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完成。领导参加科技课题的遴选,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专家,有一些专家甚至参与审查超出其专业范围之外的项目审核。这就导致少数人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的决定权,出现了“大项目不审,中项目小审,小项目大审”现象,还衍生了权力寻租空间。虽然多提倡科研立项招标,开展竞争,推优选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立项单位不易全面顾及所有项目,造成项目评审和考核流于形式。更为突出的是,评审专家权大、利小、无责任,即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决定着课题申报者的成败——权大;但项目专家的评审费很少(如通信评审)——利小;评审结果不管对错、公正与否,没有考核——无责任。有些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敷衍了事,一目十行,粗阅即出意见;有的专家甚至请自己的博士生代看代评(如通信评审)。甚至有些评审专家相互沟通串联,为圈内学生、同事拉票说情。不论是在通信评审阶段,还是在上会评审阶段都有这类现象。缺乏科学评价体制和流于形式的评审,导致科研经费向少数人或团队集中的倾向,也出现托人情、跑关系、变相送礼等怪现象。

针对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评审专家与项目申请人之间关于申请人科研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趋势,“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整合功能。具体做法:一是建立科研人员的科研记录,包括科研诚信记录、在研项目记录、历次科研结项记录、未完成项目记录、推迟结项记录、项目成果鉴定记录等。二是建立科研人员科研综合能力评估模型,综合考评科研人员科研论文、科研项目成果、学术思想、科学贡献、社会影响力等,并利用云计算进行量化评估。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整合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科研能力低的研究人员获得重要科研项目和一个人同时获得多项科研项目。

3.科研设备信息整合功能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虽已登记入账,但由于科研设备管理部门并没有联动机制,造成科研项目结题后无人要求上交,没有统一归口管理,设备私有化、闲置化、重复购置现象相当严重。[4]由于不重视结项管理,一些鉴定会流于形式,某项科研成果到底在促进科技进步或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何贡献,所支付的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如何,有何推广应用价值,鲜有问津。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把科研项目的鉴定通过作为科研工作的终点站,只要开完鉴定会,就算大功告成,万事大吉。

针对我国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率高等问题,“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科研设备信息整合功能。通过仪器设备登记模块,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录入以往年度科研仪器设备,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库。然后运用物联网技术平台,了解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实现科研仪器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和区域范围内的共享。

如下图为科研项目基本信息模块的索引模拟图,申报和审批科研项目可从信息库中查询验证相关项目研究现状,避免重复或冲突。

图1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模块的索引模拟图

(二)科研项目评估功能

当前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主体普遍建立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及结题验收等绩效评价制度。但是,绩效评价模式简单、粗放。一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目前实行的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部门根据通用的财务规则设置而成,对科研投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反映,缺乏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指标。由于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样本数据的匮乏,难以利用数理统计原理等工具进行测算,并建立一系列标准参照数据,如何科学有效评价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科研绩效评估亟待解决的难题;二是绩效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较差。主要是由于项目相关信息量化困难和成果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在评价过程中,如何科学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三是绩效评价缺乏约束力。一方面人员支出过度限制性约束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绩效评价结果也无法约束项目执行责任人,因为评估结果并不能直接对国家科技拨款项目的成果鉴定与责任分担产生影响。

1.科研项目创新查询功能

针对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评审专家对于申请人科研项目创新程度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科研项目创新度查询功能。通过对中外科技成果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确定科研项目的创新度,从而为科研项目立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科研项目绩效预算功能

由于科研工作不像企业生产活动那样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往往不能在短期内显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使得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产生很高的不确定性,致使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评审专家很难断定项目申请人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经费中人力费用和物力费用比例是否合理。因此,“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科研经费绩效预算功能。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似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数据,建立预算评估模型,进行云计算,获取相对合理的科研项目经费标准,防止项目经费虚高或偏低,防止因项目经费预算结构失衡,而影响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及科研项目完成质量。

3.科研项目质量鉴定功能

科研项目成果在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潜在贡献多大,所花费科研经费经济效益如何,应该评为何质量等级,给予何奖惩措施,这些都是科研项目管理遇到的难题。鉴于此,“互联网+”科研重要管理系统应具备科研项目成果质量鉴定功能。通过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模型,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云计算,可以对科研项目成果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从而为确定科研项目成果的质量等级、奖励等级提供数据支持。

(三)科研项目统筹管理功能

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需要众多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协同攻关,在管理中涉及到大量配套单位、科技人员、关键技术、零件设备等方面的统筹管理,例如“嫦娥登月”工程就涉及到230多家集中攻关的参与单位。再如,一架大飞机有300万至500万个零件,其产业覆盖机械、电子、材料、冶金、化工等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涉及到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我国1960年代采用统筹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毕竟还处于人工管理为主的阶段,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管理效益还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

1.科研项目成果共享功能

通过科研成果登记模块,录入以往年度科技成果,建立成果库和项目库之间相互关系,为后续研究人员深化研究或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政府决策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能有效地提高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科研项目智能管理功能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会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同时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科研攻关项目核心系统和攻关配套单位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以提高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的效益。

图2 “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构架

三、“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撑

(一)传感的基础设施

包括前端进行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采集的传感设备。

(二)网络传输基础设施

包括使用各类通信手段将物联网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的设施,包括使用Zigbee,802.11协议簇以太网、甚至光纤网等。

(三)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基础设施

主要负责采集数据的使用,处理和展现,物联网的价值也将在这一侧得到最大的体现。当然,物联网最终不仅仅是物联,还要和人或者其他系统连接起来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有些应用还将涉及移动设备与物联网之间的交互。

(四)云计算设施

传统科研资源管理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影响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云计算”颠覆了原有互联网应用模式,以科研资源信息云服务为平台构建的“互联网+”科研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电脑、笔记本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整合科研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

(五)相关网络工具和研究方法

1.维基——超文本系统。利用其使用方便、自组织、可增长和开放性的特点,调动最广大的科技人员的集体智慧,参与创造创新和互动。

2.社交网络——社会交流工具。通过社会交流工具这一载体把科技人员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研发创新特点的互动交流团体。

3.Living Lab——以用户为中心,以科研机构为纽带,集聚用户、需求、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科研资源的协作,促进科技创新。

4.综合集成法——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

四、结语

“互联网+” 创设了科研的新环境,正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科研的思维,同时引导并推动着科研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互联网与科研资源管理相结合,整合科研资源、统筹项目管理、考核项目绩效、实现成果共享,促进科研资源管理现代化,是解决科研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和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资源管理新常态的有益途径;也是引导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益探索。

[1]林亚茗,刘泽周.科研经费配置应更体现智力劳动价值[N].南方日报,2015-05-24(2).

[2]李琳.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卿涧波.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路径创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4):116-121.

[4]薛亚玲.课题制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分析、国外经验借鉴及对策建议[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4):58-63.

(责任编辑 王魏红)

"Internet+"Research Resourc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CHEN Xiao-fa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of the diversified research funding allocation,the in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funding, unreasonable project funds cost and manpower cost ratio,ill-implemented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system,difficulties in research input-output benefit management,imperfect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ine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After us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big data,cloud computing,social computing and other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alizing"Internet plus"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the problems of research resource management can be solved.

internet+;research resources;management innovation

F279.232.923

A

2095-2082(2016)05-0112-07

2016-02-26

陈晓芳(1965—),女,福建福州人,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资源管理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