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冰,张 薇,王 伟,李 敏
(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所,江苏 徐州 221000)
阴道超声可视下微管人工流产的效果探讨
聂 冰,张 薇,王 伟,李 敏
(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所,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探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阴道B型超声可视(简称超导可视),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简称微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所门诊自愿终止妊娠(孕期<70天)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早孕妇女2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超导,可视微管吸宫,对照组自愿采用传统手术行人工流产手术。对比两组术中的疼痛分级,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疼痛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超导可视,一次性微管,能有效减轻妇女疼痛,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阴道超声可视;一次性宫腔吸引管;人工流产;疼痛分级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和治疗性流产的有效补救措施,可以减少非意愿妊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创新,临床上相继开展了能够相对减轻受术者疼痛及减少并发症的镇痛减痛人工流产术。我所于2013年6月起在人工流产手术中,使用阴道B型超声可视,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吸引宫腔,代替传统的金属吸管,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所门诊自愿终止妊娠(孕期<70天)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早孕妇女240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34.5岁,体重41~72 kg,平均体重56.4 kg,妊娠6~8周,平均孕期6.78周,术前常规妇科检查,血常规和出凝血测定,B超确定宫内妊娠。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在同一间手术室,同一位妇产科医师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均进行心理护理与卫生宣教,术中固定由一名护士观察受术者情况并详细记录。
观察组给予超导可视(BELSON700型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子宫位置将阴道可视探头固定于特制的扩阴器放入阴道,探头置于阴道穹窿处,调节扩阴器角度至超声屏幕清晰显示子宫位置及宫腔形态,宫腔内妊娠囊着床位置。使用一次性P型宫腔组织吸引管(由宁波天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TYY6.0型),无需扩张宫颈,吸管在超导可视指引下直接进入宫腔,在阴道B超指示的妊娠囊着床部位吸引操作,吸净妊娠囊后再吸引蜕膜组织,观察宫腔内无明显妊娠物残留后(特别注意两侧宫角无组织残留图像,宫腔内膜线均匀一致),吸管退出宫腔。对照组妇女按传统人工流产方式吸引操作。术中均观察吸出物有无绒毛组织,并使用量杯测量吸出的血量。术后常规告诫,并定于术后2周、转经后来所行B型超声复查,并详细询问记录术后阴道出血情况。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
1.3.1 疼痛判定分级
Ⅰ级(无痛):无明显腰腹部疼痛,表情安静,无出汗,稍感不适,能配合手术操作;Ⅱ级(轻痛):轻度腰腹部疼痛,能忍受,无明显痛苦表情,微出汗,能配合手术操作;Ⅲ级(中痛):中度腰腹部疼痛伴出汗,能忍受,呼吸急促,有明显痛苦表情,勉强配合手术操作;Ⅳ级(重痛):重度腰腹部疼痛伴出汗呼叫,不能忍受,明显痛苦表情,烦操不安或者叫停手术操作。
1.3.2 术中出血量测定标准
吸出物使用滤网滤出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后,使用量杯测量血液量,测定标准为少量出血<15 mL;中量出血15~30 mL;大量出血>30 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2.1 镇痛效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n(%)]
2.2 术中出血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出血比较 [n(%)]
2.3 术中观察
两组出血均未超过30 mL,均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漏吸等并发症。
2.4 术后两周B超复查结果
两组术后两周B超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两周B超复查结果比较 [n(%)]
女性健康的主要组成是生殖健康,对于早期妊娠的妇女,人工流产虽然是有效的补救措施,但是传统手术中依次扩张宫颈及金属吸管吸引宫腔常常给妇女带来较为强烈的腰腹部疼痛,少数妇女还会因为疼痛难忍(手术中牵拉、扩张宫颈,吸引宫腔),受术者高度的精神紧张造成人流综合征[2]的发生,越来越不被女性接受。对于为广大育龄妇女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受诊疗条件和医疗设备的限制,难以开展药物麻醉等全麻的人工流产手术[3](全身麻醉术中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窒息等麻醉意外,需要严格的心电监护,麻醉医师全程配合)。此时,在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超导可视下微管终止妊娠的人工流产手术,显得尤为必要。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能准确显示子宫位置及妊娠囊大小、着床位置,引导微管进入宫腔,直接吸引妊娠囊着床部位,手术医师迅速、准确完成手术,对于前倾前屈或后屈的子宫避免盲视操作中出现的风险[4],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微管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管径较细,无需扩张宫颈,吸引宫腔时损伤小,有效的减轻了受术者的疼痛,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时超导监测宫腔有无残留,可以有效的减少子宫穿孔、漏吸和吸宫不全的发生,同时微管为一次性材质,有效的降低了感染可能性。
综上所述,人工终止早期妊娠使用超导可视下微管人工流产是能减少手术创伤,减轻妇女疼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一种新型流产方式,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广泛开展。
[1] 吴国英,等.异丙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6):365.
[2] 范广胜.无痛人工流产.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3(9):575.
[3] 秦泳芳,等.无痛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12):749.
[4] 毛华芬.腹部手法按压配合超导可视技术用于子宫过度前倾前屈妇女人工流产效果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 18(7):434.
本文编辑:张 钰
Effect of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on abortion of microtubules induced abortion
NIE Bing, ZHANG Wei, WANG Wei, LI M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of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Xuzhou 221000, China)
R169.42
B
ISSN.2095-8803.2016.07.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