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全,邱良妙,林仁魁,占志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 350013;2.福建省仙游县植保植检站,福建仙游 351200)
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与评价
刘其全1,邱良妙1,林仁魁2,占志雄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 350013;2.福建省仙游县植保植检站,福建仙游 351200)
为明确10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速效性较好,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80.78%,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是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杀虫剂;稻飞虱;药效;评价
稻飞虱是稻田飞虱类害虫的统称,俗称浮尘子,属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水稻“两迁害虫”之一[1-2]。其种类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其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属远距离迁飞性农业害虫,为典型的“r-对策”害虫,具有极高的内禀增长率和环境适应能力,极易暴发成灾[3-5]。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褐飞虱频繁暴发成灾[6-7]。1975—2005年间,福建省褐飞虱年发生面积超过10万hm2的有10年,田间虫量大,水稻受害严重,大面积踏圈枯死[8]。2007年,稻飞虱特大发生,发生面积超过100万hm2(次)[9]。2015年,福建省单季水稻褐飞虱局部地区大暴发,部分田块严重踏圈,损失严重。稻飞虱的间歇性暴发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杀虫剂主要有敌敌畏、毒死蜱、异丙威、仲丁威、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稻飞虱对防治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10-13]。为了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及在稻飞虱大发生情况下实施有效的应急防控技术措施,开展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与评价显得尤其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开展稻飞虱防治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与评价工作,旨在为稻飞虱防控及田间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保证了水稻粮食生产的安全。
1.1 供试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0%异丙威乳油,江西省赣州宇田化工有限公司;50%敌敌畏乳油,广西金穗农药有限公司;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1.2 防治对象及作物
防治对象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混合种群;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游洋乡梧椿村,试验地为平地,海拔约700 m。试验地土质为冲质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较好。水稻于2015年6月2日人工移栽插秧。试验地水稻田稻飞虱常年中等或偏重发生。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4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150 g/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1.25,18.75 g/hm2、20%异丙威乳油450,600 g/hm2、50%敌敌畏乳油450,600 g/hm2、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30,60 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75,112.5 g/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60,90 g/hm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75,120 g/hm2、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75,120 g/hm2和清水喷雾作为空白对照(CK),共21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5 m2。
1.5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14]进行试验。于2015年7月15日,在水稻分蘖末期,田间稻飞虱初孵低龄若虫发生始盛期,采用利农HD-400手动喷雾器(最大工作压力0.5 MPa)对水稻茎叶基部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为750 L/hm2。施药后稻田保持3~5 cm深的水层。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3,7,14 d分别调查1次稻飞虱残存活虫数,每小区按平行跳跃法10点取样,每点调查水稻2丛。根据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的稻飞虱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和SPSS数据统计软件。
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1。从总体上分析,在稻飞虱初孵低龄若虫发生始盛期喷雾施药1次,供试的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均具有控制作用,但不同药剂处理之间的防效存在明显的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种供试药剂的总体防效偏低。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2种供试药剂在药后1~3 d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4 d的防效明显下降。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5种供试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田间持续控制效果。
从供试药剂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方面分析,不同杀虫剂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具有显著的差异。速效性方面,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速效性较好,施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 ~80.78%,与其它试验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持效性方面,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的持效性较好,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与其它试验药剂处理的防效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表1 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控制效果
安全性方面,根据田间调查,在水稻分蘖末期喷雾施药,供试药剂在设计剂量下对水稻叶色、株高、分蘖等生长性状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
根据试验结果,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3种药剂的防效不甚理想,原因可能是这3种药剂已较长时间应用于稻飞虱防治生产实践中,稻飞虱对其产生抗药性。稻飞虱抗性监测结果显示,福建省稻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程度已达高抗或极高抗水平,对噻嗪酮、噻虫嗪也产生了中至高水平抗性[12,15]。为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以延缓稻飞虱抗性的发展,这3种药剂不宜作为稻飞虱大暴发时应急防控药剂使用。异丙威、敌敌畏分别属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快速击倒作用。因此,这2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一般,在田间稻飞虱发生量较轻时可以较好地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但在田间稻飞虱大发生情况下,异丙威和敌敌畏不足以较长时间内将稻飞虱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下。异丙威和敌敌畏可以作为稻飞虱大发生时应急防控的理想药剂,可与其它持效性较好的药剂配伍使用,既可以快速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又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抑制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2015年,福建省稻飞虱局部大发生,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三明市沙县等地区,采用异丙威或敌敌畏与烯啶虫胺、吡蚜酮等长持效药剂配伍使用,实施稻飞虱应急防控技术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具有优良的长效性防效,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稻飞虱较理想的药剂。但需加强稻飞虱新型防治药剂的抗性监测,进行科学合理地轮换或混配使用,以期有效延缓稻飞虱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实现可持续有效控制的目的,保护水稻生产安全。
[1]傅强,黄世文.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91-98.
[2]程家安,朱金良,祝增荣,等.稻田飞虱灾变与环境调控[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76-182.
[3]王彦华,王强,沈晋良,等.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2009,46(4):518-524.
[4]程遐年,吴进才,马飞.褐飞虱研究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0-101.
[5]杨峻,袁善奎.中国农药生物活性评价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8-42.
[6]王彦华,王鸣华.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5(2):49-54.
[7]陆剑飞,黄国洋.浙江省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与治理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1):42-44.
[8]关瑞峰.福建省褐飞虱发生特点浅析[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6):16-19.
[9]孔丽萍,关瑞峰,潘初沂. 2007年福建省早季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7(6):40-41.
[10]姜辉,林荣华,刘亮,等.稻飞虱的危害及再猖獗机制[J].昆虫知识,2005,42(6):612-615.
[11]高希武,彭丽年,梁帝允.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6,32(2):23-25.
[12]邱良妙,林仁魁,吴玮,等. 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424-431.
[13]张帅,李永平,邵振润. 2009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用药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33-34.
[14]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7980.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5]王鹏,甯佐苹,张帅,等.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2):191-197.
Field Efficacy and Appraisal of Various Insecticides on Rice Planthopper
LIU Qi-quan1,QIU Liang-miao1,LIN Ren-kui2,ZHAN Zhi-xiong1*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13,China;2. Xianyou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Fujian Xianyou 351200,China)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n kinds of insecticides for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 in rice field,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 of spraying on stems-leaves of rice,and the experiment data were analyzed by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soprocarb 20%EC and dichlorvos 50%EC exhibited rapid effect,with efficacies of 75.61%-80.78%on the 1st day after spraying. Nitenpyram 10%SL,pymetrozine 25%WP,dinotefuran 20%SG,sulfoxaflor 50%WG and clothianidin 50%WG had good durable effect,with efficacies of 85.37%-94.16%on the 14th day after spraying. The ten kinds of insecticides could control rice planthopper. The insecticides of nitenpyram,pymetrozine,dinotefuran,sulfoxaflor and clothianidin had better effects among the ten kinds of insecticides,and could be applied and extended in rice.
insecticide;rice planthopper;efficacy;appraisal
S481+.9;S 435.112+.3
A
10.3969/j.issn.1671-5284.2016.02.013
2016-02-05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24-10、2015R1024-5);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
刘其全(1978—),男,福州市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E-mail:liuqq1221@163.com
占志雄(1964—),男,福建省莆田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E-mail:zzx64@sohu.com
顾林玲)
◆农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