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腾
(湖北美术学院 版画系,湖北 武汉 430000)
论黑白木刻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之道
柯 腾
(湖北美术学院 版画系,湖北 武汉 430000)
黑白木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它简单而深刻,具有独特的木质与朴实的刀法,在画面中巧妙地运用黑白的对比,营造出作品中强烈的冲击感和感染力。黑白木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黑白木刻;优势;生存
黑白木刻是一种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纯艺术,是木刻的一种表达手法之一,而木刻又归属于版画艺术类。当代黑白木刻没有受到较大的关注。本文分析了黑白木刻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黑白木刻未来的生存之道。
1.1 黑白木刻的力量
首先从黑白木刻的特殊的载体说起,一般而言,绘画语言的载体直接就是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而黑白木刻则是依托于木版,最后才印在纸、布上等多种可选择的载体上。
因此,黑白木刻属于一种间接艺术形式。然而木刻注定成为一种表现力的方式和在天真方面的发展和成长中的可使用媒介[1]。这种天然的优势便是木头成为可发展艺术媒介的原因——自身是有其不同的肌理纹路所组成,所以在刻的过程中,很容易留下木头破碎或有意识的撕开、断开的效果。所以这种自然的破碎和构造又是和我们的国画、油画以及水彩作品有着不同的感觉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木味”这一特点,在自我的创作上,主观的放大木头的特点,有意识的夸大“刀味”刻在“木味”上的韵味。然后木刻刀的选择上,基本的是三角刀、圆口刀、斜口刀以及平铲刀。木刻的技法并不多,基本上是以挖刻圆线块组成。因其只有非黑即白的两种颜色和一刀刀的刀痕,而在刀法上也只有点线面三种基本方法的处理,所以就需得当的安排刻出来的点线面。通过这些基本元素的疏密、大小来控制画面的节奏与韵律。而点线面的变化也是通过黑白木刻作品上的情感而施以转换的。从创作方法上都看似坚硬毫无柔和,但木刻的强硬胜于纤柔,挺拔胜于流华,锐利胜于松软,力度胜于柔媚[2]。是这些看似它局限之处却因为处理巧妙反而转向成为了它独特的魅力之处。这样,在刀和木,两个硬件的碰撞下,画面不会是僵硬的,反而是形成了有意味、有规划、有节奏、有特色的整体绘画语言[3]。木版画没有铜版画的多样技法烘托,也没丝网版画的多彩清新颜色,更没有石版画的精细素描之感。所以比起木版画的刀法,更重要的是展现这幅画本身的一种黑白突出所带来的强烈情感思想和引人深思的共鸣感。刀工技法只是为了产生效果和表达情感的辅助手段而已。如果只是沉迷于刀法的各种绚烂,就很难上升到艺术品。因此能够引起观画者通过看画带来的情感和思想乐趣才是重点之在。就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说过的“一个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的相仿的感情。别的感情,表现的无论如何精彩,对他都不生作用;用眼睛望着,心中一无所感,眼睛马上会转向别处[4]。”人与人之间可以不相识,甚至空间时间上的跨度大到无法逾越,但是必然会存在遥远的相似性。正是那个同样的点使他们感同身受简而言之这就是所谓的共鸣。黑白木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共鸣。这是黑白木刻的特点之一,也是它赖以生存发展的优势之一。
另外,以与黑白木刻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依托于相同的载体木版而发展的木版年画为例。木版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且木版年画的风格也因地区特色而各有千秋[5]。2008年6月7日,为了使木版年画告别濒临的状态,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代,木版年画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拥有一定的文化市场,开阔了新的发展道路。并开展了多种促进其发展的的展览活动。如今年一月的”拓福迎春”馆藏杨家埠木版年画展便是其一。木版年画也是极大的利用了木头的质感来制作艺术品,古代的木版年画是用木版印出来,贴在木头门上。与黑白木刻相比,它更偏向于是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扎根于百姓的真实生活中,门神是为百姓辟邪祈福的精神英雄。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映的电影《小门神》就是依照山海经里的门神形象——郁垒、神荼门神而引发的故事,就此电影内容的主角——门神突出了百姓对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精神依赖的情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木版年画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具有民族文化情怀下,木头这一载体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木头于中国人而言是具有深刻的情感的物质存在,它如泥土一般给人踏实安稳之感。所以,木头这个特殊载体,确实可以帮助黑白木刻一边保持其不同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
1.2 黑白木刻的灵魂
另外一个让黑白木刻生存发展的特点即优势就是颜色——黑白。黑白木刻刻画方法是刻白留黑,即你要最后出来的作品中,黑的地方是留出来是不刻的,你要刻的是最后作品中白的部分,也就是你不需要的。换句说话,就是画你没画的。如同,丹纳所说艺术的目的是使一个显著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4]。因此到底在不同的黑白木刻作品中是黑支配着白还是白支配着黑,哪个是显著哪个是衬托都值得思索。黑白木刻最重要的是黑和白所占的比例和距离远近一起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感,根据人的视觉敏感,首先应当是被黑色吸引。可白色又有着突出黑色的重大作用。在各种绘画艺术作品中,颜色种类繁多,但是黑白木刻单单是依靠了所有色彩中最极端的两种颜色即黑与白来构成艺术作品,看起来是黑白木刻相对于其他绘画方式的颜色稀少的缺陷却往往也能转化为最大的亮点。特别是当两个色彩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冲突感对比感更明显,而且正因为这两种独特单纯的颜色构成,给人一种纯粹极简感;给人一种深沉稳重感;一种黑色幽默的嬉皮感。在摄影上,黑白也起到同样的效果,人们常常说黑白乃经典,因为单纯,与世界上的花花绿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抓住观者的眼球吸引力和引起深思[6]。所以在两个颜色占有的程度上做选择,所以越简单的越困难,更考验对画面的布局和考究。这样排版的挑战也是一种思维酝酿所带来的乐趣。
综上,只有好好把握黑白木刻上述的两点赖以生存的独特之道,才能更好的发展如今的黑白木刻。
以始终从事版画尤其是黑白木刻的艺术家刘春杰为例。刘春杰老师擅长于版画创作,曾荣获过许多版画相关的奖项。任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少数当代版画中一直坚持做黑白木刻的艺术家,且他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一直在发展。他的代表作《私想着》一书,曾获得过“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下面是他的一副作品《少开口为宜》(图1)进行分析其利用黑白木刻的特点的创作构成。画面整体构成极其简单,整张画面就是一张人脸,倒置的剪刀把手构成了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是概括化的图形形象,简单清晰。而倒置的剪刀口,囊括了鼻子和嘴巴,仿佛一开口的同时,剪刀会关闭,危险也就随即而来。在为了更强化人脸以及控制黑白关系,在画面的上方,用黑色的细线代表了头发。另外在刘春杰老师作品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图中配字。与黑白木刻的形式特点一样,配字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字,言简意赅。如,此作品中,在人脸庞处,顺着轮廓刻有“为了安全少开口为宜,好好先生宣。”的字样。而在安排字的的位子上,也是值得考究的,既不能随意安置显得突兀和累赘,最好是将字这时候的语言文字融为图像艺术中,是艺术作品构成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作品另一块多余存在。作品即使在以白为底的背景下,也没有完全白化和全部干净,在五官周围有着木刻故意留下来的块状或丝状的黑,但是纵观画面,它的存在并不会显得刻意和做作,反而亲切自然,更加丰富和活力。这就是黑白木刻的木版赋予的独特力量,这些留下来的细节更能吸引人,而干净却会让人觉得无趣和干瘪。在黑白的处理上面,此幅作品主要以线为主,线条有粗有细,有断有整,利用有序中的不规则化和对比性体现疏密与造型,避免了生硬的机械化处理。
图1 少开口为宜│28cm×21.5cm│For safety, better to keep your mouth shut 2007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相机、单反、摄影技术的不断的更新,对绘画艺术的生存是一种相互对抗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绘画原先用于记载生活画面和人物形象、生活环境的主要记录作用早已被取代,因为照相和摄影技术能够更好的更快的达到这种实用功能。因此,更别说是作为一个小的绘画语言方式——黑白木刻,它的未来发展的更加值得思索。
黑白木刻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太多的非专业人士都不能拥有关于黑白木刻的正确基础认识,所以我们要根据当代的审美眼光来对黑白木刻进行革新和传承[7]。那么首先要让大家清楚黑白木刻的基本概念,纵观历史,黑白木刻先是因为传播知识的需要而出现,随着印刷术而普及,随后有知识底蕴的革命家将它作为一种图像宣传工具。而在当今,一方面木刻的印刷功能被打印机等数码产品所代替;另一方面世界相对安定,人民比较温饱的大趋势下,欣赏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有较大的提高,知识阶层越来越壮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也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8]。所以,黑白木刻应该脱离一种教化的目的或单纯的配图功能,要开始往艺术上靠拢,而且是往大众艺术上靠拢,可以作为一种传承的艺术手工上发展,木刻是一种手艺活,它是有温度的作品,不同于机器一模一样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它完全可以纯手工制作;但它又不同于水彩油画,它是可以反复加印的,一边印一边修版。黑白木刻的绘画语言需要融入现代生活中,注入新的时代力量才能焕发新的魅力。
在早期木刻开始的一段时期后,当时的木刻艺术家们遇到了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怎么去运用新的途径使旧的技术和方法适应当今的需要甚至于商业利益[1]。由此,创新者和实验者们开始寻求新的有创意的想法。1830年的美国,艺术家和印刷者们开始实验木刻加色。一种由木刻和有颜色的模板结合的新形式开始出现在壁纸上,也运用到帽盒的装饰上。而在1902年,又有艺术家将木刻和水彩相结合。根据资料显示,许多木刻家们客观的使用照片这种方式进行转化,使木版上的形象更准确,并且排除了作品需要素描原件的必须性。但不幸的是最终木刻还是被花费更少的照片技术所渐渐取代[1]。
所以纵观木刻的发展,无论是在以前还是现在乃至我们的未来,有效创新的艺术家们都是被时代“强迫”着为他们特有的时代所创新的。他们享受着前人的知识积累,又有义务为当代做出创新。就。艺术形式自身而言,在平稳有律持续发展一段时间后,必然需要找到新的突破。那么当代木刻也必然如此,需要找到自己的时代木刻。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的探索。
2.1 黑白木刻的普及方式
在黑白木刻的普及上,需要加大普及力度,如可以进行从小普及,因为制作材料相对健康,可以作为手工课的一个环节进行。早在墨西哥,便曾大力推广群众去接触木刻,主要对象是面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工人群体和受教育较浅的儿童,因为文中作者觉得政府之所以这么做是相信木刻有一种让儿童和工人简单自由的去表达他们自身的力量,不受教育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当然尺寸的可调节性和操作的简单化,工具原料简单易获得,也是可教予他们的原因[9]。同样,他们也大力在中产阶级里面推行,不过掺杂了一些政治目的的原因。虽然,在工人和儿童方面,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功,但是他们对于黑白木刻普及方式探索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当代黑白木刻可以和其他一些当今流行绘画技术和手段相结合,更好地丰富黑白木刻的发展,如在需要最后作品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拼贴和数码版画技术综合完善作品的画面。在动态化发展方面,以黑白木刻的形式制作电影,这样有利于人们更加了解这种及其概括的艺术手法,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黑白木刻在大众之中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在艺术馆才能看到的黑白木刻作品。简单概括的形象,似皮影戏和剪纸的的效果,但是两者又是不相同,因为黑白木刻更具有厚重感。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欧洲剪纸大师米尔欧斯诺的动画,它是以剪纸的艺术手法来完成动画电影。而近些年也有高校学子开始尝试黑白木刻动画电影,想必在动画方面,黑白木刻在未来面还是会有所发展空间的。
图2 竹篮打水Draw water with a basket ― A little but enough
另外有必要提到橡皮章,橡皮章也是黑白木刻演变而来的一种可雕刻的的新型艺术形式[10]。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趣味性浓厚的特点,并且耗时短,自由性较高。富有深厚的生活艺术,因此当代许多人对其有着浓厚的吸引力。从本质上来说,橡皮章是一门复数艺术,有着版画的可复数性。并有着木刻的刀味和人文情怀。橡皮章是典型的向传统黑白木刻的学习,但是又赋予了时代特点的新形式。
2.2 黑白木刻的形式探索
对于未来黑白木刻风格的发展,应该重点在于表现主义和思想化上走,在画面上的形象是经历过自己想法改造的,是你对所见事物所想之事经过理性的分析后通过艺术感性的表达出来的,是要在一定的对象型上的,不需要特别的像,但是需要观者可以看出它代表的是什么对象或物体,它可以是扭曲的变形的畸形的,但一定是有特色的,就比如奥地利的著名画家席勒的速写,不似学院派的程式,在稳定基础上进行改变与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方向,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裸体和人物画,但是你看作品还是能够很清晰的明白他画的是什么对象。所以,木版画可以充分利用其简单的画面构成和自身天然的木质感去表达作品的感情。再加上好好利用黑白两色的冲击力进行画龙点睛。
作品最好是一个主题由一个系列的作品来表达。不是急于压迫观者的视觉神经,而是让观者主动走近,接触作品的距离。在构图和画面整体中,应该是删繁就简的,秉持着少即是多的原理,不要陷入花哨零碎,要注重整体的凝聚力。
在表达思想上,不应是好高骛远的乱闯,应该是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紧跟自己所经历的内容。黑白木刻不像其它版画作品,工具厚重麻烦,它只需要几把小刀,油墨等简单的工具,一个小空间一个小思想,就是一个有温度的作品了。所以我觉得它更像一个私人的日记,或者说更适合作为一个私想的日记。因此可以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愤愤不平,还可以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嗤之以鼻,总之一定是有一个自己强烈情绪包裹在里面,是一种情绪的酝酿,重重的击打观者的神经,并不是像很多作品是给人一个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种感悟,而是你能让观者能跟你站在一起,他能明白你的思维,被你的感情所反噬,跟你有着共鸣,甚至是有着感同身受。如果一幅作品没有它的表达思想,创作者就很可能沦为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以当代黑白木刻的刘春杰老师为例,以下是他在自己书《私想着》中的一幅作品《竹篮打水》(图2),这幅作品运用了自己的思想从另一种视角谈论“竹篮打水一场空”全新的理解。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的不同和思想的进步,黑白木刻的未来发展和生存,应当结合当代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含量,拥有当代的艺术文化风尚。正如在上述展望的两个部分所提及的一样,首先,在普及方式上,可以更亲民、更大众化,让更多的文化大众了解并接触黑白木刻,认识它独道的美学形式。其次,在风格的探索上,可以从精致的系列上面发展,注重内在力量。注重共鸣的力量。
[1]Una E. Johnson .American woodcut ,1670-1950.A survey of woodcuts and wood-engra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M].The Brooklyn Institute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Brooklyn Museum Press, 1950.
[2]李春燕. 刀与木的碰撞——浅谈黑白木刻画面的力量感[J]. 青年时代,2015,(3):15.
[3]康宁. 刀木之音——黑白木刻艺术语言随想[J]. 美术,2009,(12):66-70.
[4](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隋春艳.梁平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解析[J]. 美术界,2015,(7):41.
[6]李宗毅. 当黑白遇上光影——探析黑白摄影的艺术价值[J]. 现代装饰·理论,2004,(11):127.
[7]李光华. 当代审美思想对木刻版画发展的影响[J]. 现代装饰·理论,2015,(2):154.
[8]张琪. 新时期黑白木刻艺术创作的语境转换[J]. 安徽文学,2010,(12):74.
[9]Harper Montgomery.“Enter for Free”:Exhibiting Woodcuts on a Street Corner in Mexico City[J]. Art Journal:winter, 2011,27-39.
[10]何萍萍.橡皮章印刻艺术与版画艺术的对比及应用[J].艺术研究,2015,(1):178-179.
[11]图片来源:刘春杰《私想着》.
(责任编辑:胡光波)
The survival of black and white woodcu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KE Teng
(Department of Printmaking,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cts,Wuhan 430000,China)
Black and white woodcut art is a unique drawing art language, it not complication but profound. Black and white woodcut have characteristic woodiness and unadorned way of cutting, artful utilize black and white in the production to create strong impact and infection. Development of black and white is rise and fall, but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in different times have diverse trait and influence.
black and white woodcut; advantage; survival
2016—09—14
柯腾,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生。
J332
A
1009- 4733(2016)06- 0031- 05
10.3969/j.issn.1009-4733.2016.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