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
TANG Chaosheng
第5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综述*
唐朝生
2016年5月6~7日,第5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共有355位青年工作者参会。会议结合南京大学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与结构”为主题,举行了20场特邀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深度与广度兼备。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开展讨论和深入交流的一次盛会,对推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与岩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学术纽带、锻炼青年学者的沟通组织能力、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青年工程地质 土体工程性质 土体结构 特殊土
TANG Chaosheng
2016年5月6~7日,第5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协办。在此之前,第1届和第2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共主办了4次青年工程地质学术会议或论坛。
本次研讨会是第3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旨在增进工程地质领域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了解,交流学术思想,碰撞学术火花,创造合作契机,以促进年轻人的成长。
会议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得到了工程地质领域广大前辈的大力支持和各位同仁的积极响应,共有355位青年工作者参会。在大会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汝城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熊巨华研究员分别致辞。
会议结合南京大学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与结构”为主题,举行了20场特邀专题报告(表1),报告人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包括杰青1人,优青3人,青年千人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香江学者、黄山学者、省杰青等多人。
南京大学施斌教授结合自己20多年来围绕土体结构所开展的研究,以“土体结构系统与分析方法”为题做了开场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土体结构系统的特点,认为土体系统不是一个人为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综合体系。土体作为一个系统,应有其层次性,层次划分是相对的,划分的无限性是绝对的。他从宏观到微观将土体结构系统划分为土区、土体、土层、土块、土粒、微粒和粒子7个层次,并进一步介绍了土体结构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观测技术,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土体结构系统研究中的进展情况。最后,他引用沈珠江院士的话强调了土体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沈珠江院士1996年在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一文中指出:现实的土体都具有结构性,土体结构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将意味着人们在深化土体力学特性的认识方面完成了第2次飞跃。不应当再把土体看作是具有固定变形模量和强度指标的材料……土体结构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土力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施斌教授进一步指出,土体结构系统的研究依赖于观察手段的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一些高分辨率观察技术如高空间分辨率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微米/纳米级分辨率的CT技术和测试原状土样微观结构的环境SEM的普及,土体结构系统的研究水平将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熊巨华主任针对年轻人申报基金问题,以“NSFC与你同行,青椒们准备好了吗?”为题,分别从申请NSFC项目攻略、评审NSFC项目策略、NSFC中的工程地质和管理NSFC项目战略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特别强调了青年学者一定要重视学术规范,努力打造自己的学术声誉。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声誉犹如生命一样重要。在申请项目时,他提醒申请者要注意以下4点:(1)申请者要遵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规定,要客观、真实地填报申请材料,保证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严禁伪造个人学历、职称与履历等申请材料内容; 严禁冒替他人签字。(2)申请者要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估与本申请内容有关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学术积累,所用科学数据应注明出处; 严禁伪造、篡改科学数据,严禁抄袭他人的申请书。(3)申请者要依据研究工作实际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提出经费预算申请。(4)申请者提交申请材料后,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送审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评议、评审专家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 严禁攻击、诽谤、报复评议、评审专家。紧接着,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项目申请书各部分的关系和内涵,指出基金申请的要点在于“解决一个问题,讲好一个故事”。除此之外,他还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程序和规章制度,分析了工程地质学科占地质学科基金申请数的年度变化,占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势头良好。根据历年工程地质学科基金申请情况的统计数据,他指出目前本学科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1)学科发展很不均衡; (2)青年科学基金关注的研究领域窄、交叉领域少; (3)重点项目申请数量不大、质量有待提高、申请人年龄偏大; (4)杰出青年基金申请不够积极; (5)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领域有待扩展。最后,他从NSFC人才培养体系角度,分别介绍了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创新群体项目设置依据及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并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做好准备,拿出勇气申报重点项目、杰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
其他报告人也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广西大学梅国雄教授对排水边界时空效应与固结分析、地下水浮力折减与排水减压法中涉及的基本土力学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同济大学冯世进教授基于他在垃圾填埋场水气耦合运移方面所做的工作,分别介绍了垃圾土渗透特性、非饱和特性、抽气/回灌条件下填埋场内气体及渗滤液的运移规律; 东南大学杜延军教授系统展示了他们围绕无机和有机改性膨润土竖向隔离墙材料的防渗性能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杨仲轩教授以杭州江洋畈再沉积西湖泥炭质土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泥炭质土不排水剪切模型; 成都理工大学的胡伟研究员重点阐述了平推式蠕变型滑坡运动机理、滑带土强度速率效应及滑带土非饱和特性; 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冬副教授以三峡库区侏罗系地层滑坡灾害为研究背景,系统分析了侏罗系地层的岩性组合及结构特征、抗滑桩-土相互作用机制及典型滑床条件下抗滑桩抗滑效果的衰减规律; 长安大学庄建琦副教授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和试验数据,系统介绍了黄土高原上滑坡灾害的分布、规模、表现形式,重点介绍了黄土远程滑坡的特征及机理; 同济大学的陈永贵教授围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施工接缝对高压实膨润土缓冲材料的膨胀性和渗透性开展了大量研究,重点阐述了界面水力失效和水力劈裂的发生、发展及愈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澳门大学的周万欢教授介绍了软土一维弹黏塑性固结的模型选取问题,基于1-D固结试验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比较了6个模型在描述原状土样变形方面的性能,对相关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的杨典森研究员以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突破口,阐述了他们在含瓦斯煤解吸附规律、各向异性渗透规律及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守定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滑带土组分与结构演化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大量研究,他们阐明了滑带土物理性质、岩矿组分、微构造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演变规律,并从物理力学与化学角度揭示了黏土矿物转化机制,指出重大顺层滑坡早期识别应注重层间剪切带和泥化夹层; 三峡大学的谈云志教授介绍了他们在石灰改性红黏土耐久性影响因素、耐久性劣化原因、重塑石灰土的性能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的张泽助理研究员以冻土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冻融过程中土颗粒的破碎与团聚特征、土颗粒组成的变化规律、矿物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的叶剑红研究员针对海岸工程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波浪-海床相互作用过程、波浪作用下海床地基的液化过程及近海结构物地震稳定性; 合肥工业大学的查甫生教授汇报了他们在重金属污染土工程性质、污染机理及长期稳定性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国石油大学的王琳琳副教授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页岩遇水膨胀各向异性特性及其在湿润-干燥过程中的损伤问题; 福州大学的曾玲玲副教授通过开展大量的固结压缩试验,分析了初始状态和土结构性对天然沉积土力学性状的影响,并将天然沉积土的压缩性状分为3个阶段:土结构性控制阶段、土结构损伤演化阶段和结构性影响消失阶段。南京大学的唐朝生教授以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为背景,介绍了工程地质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并重点阐述了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的响应规律及灾变过程,提出了采用微生物土体改性措施进行调控的研究思路,并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内容丰富多彩,紧密围绕研讨会主题。在研究对象方面,涵括了多种土体,包括膨胀土、软土、垃圾土、红黏土、黄土、滑带土、冻土、污染土、膨润土等特殊土; 在研究方法方面,涉及室内试验、现场试验、野外调查、数值计算与模拟分析等; 在研究尺度上,既有微观,也有细观和宏观; 在研究领域方面,涉及工程地质灾害、土力学基础理论、环境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地质、能源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等。表1列出了研讨会20位特邀报告人的报告题目。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土体工程地质特性与结构研究越来越依赖新型仪器设备、高精尖观测分析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特殊土问题及非饱和土力学理论越来越受重视,与能源、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并拓展务实合作交流应该是本领域的大势所趋和产生重大研究成果的突破口。
表1 研讨会特邀学术报告信息
Table1 Information of the keynote speeches
序号 姓名 单位报告题目1施斌教授南京大学土体结构系统2熊巨华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与你同行,青椒们准备好了吗?3杨仲轩教授浙江大学杭州江洋畈再沉积西湖泥炭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本构模拟4冯世进教授同济大学垃圾填埋场水气耦合运移规律及导排系统设计方法5杜延军教授东南大学改性膨润土的工程特性及长期防渗性能研究6梅国雄教授广西大学土力学两个基本问题研究进展7胡伟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大型蠕变型滑坡运动机理实验研究8李长冬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侏罗系地层土体与软弱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9庄建琦副教授长安大学黄土远程滑坡特征与机理10陈永贵教授同济大学施工接缝对缓冲材料水-力特性影响研究11周万欢副教授澳门大学软土一维弹黏塑性固结的模型选取12杨典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富含瓦斯煤气体运移规律及模型研究13李守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所顺层岩质滑坡滑带土组分与结构演化14谈云志教授三峡大学石灰稳定红黏土的耐久性研究15张泽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冻融作用与土颗粒的变异16叶剑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近海岩土工程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开发与应用17查甫生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工程性质试验研究18王琳琳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微结构对岩土材料宏观表征的影响19曾玲玲副教授福州大学天然沉积饱和土结构损伤的探讨20唐朝生教授南京大学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响应及微生物调控措施
报告结束后,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丽慧副研究员对本次研讨会情况进行了总结;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凌贤长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石菊松副研究员及南京大学的朱鸿鹄副教授分别对研讨会进行了点评。
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开展讨论和深入交流的一次盛会,对推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与岩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学术纽带、锻炼青年学者的沟通组织能力、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议现场,代表交流热情很高,气氛轻松自由,在碰撞学术火花的同时享受会议过程。此外,通过这次研讨会的规模,可以认定青年工程地质工作者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这与前辈们多年来对学科发展的谋略和青年人成长的关注是分不开的。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将继续努力,继承和发扬工程地质前辈的拼搏精神和优良传统,办好后续系列研讨会,为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搭建好平台。
致 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REVIEW ON 5THCHINA YOUTH’S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GEOLOGY
The 5thChina Youth’s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Geology(CYSEG)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Xianlin campus of Nanjing University from 6thto 7thof May 2016.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the 3rdYouth Committe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in China to organize such a symposium with specific theme. There are 355 participants. The theme of the symposium is “Soi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which is the specialty of Nanjing University in Engineering Geology. A total of 20 keynote speeches were presented. These speeches are rich in content with depth and breadth. This symposium is a grand event for young scholars in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related fields to initiate academic discussions and in-depth exchange.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for promoting academic exchanges between young scholars, strengthening academic tie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with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raining commun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skills of young scholars and nurturing young talents.
Youth’s engineering geology,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Soil structure, Special soils
10.13544/j.cnki.jeg.2016.05.036
2016-08-17;
2016-08-29.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22019), 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415722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青蓝工程”资助.
唐朝生(1980-),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tangchaosheng@nju.edu.cn
P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