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林 邹小娟
(西华大学审计处 四川成都 610039)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江 林 邹小娟
(西华大学审计处 四川成都 610039)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获得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以及作出科学评价结论的重要前提。本文根据现阶段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的需求,构建了以政策执行、规划决策、工作绩效、监督管理、廉洁自律五个维度为基础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以利于引导干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提高审计质量、强化责任认定评价结论和审计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
高校资产管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绩效,客观反映和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和服务国家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客观、公正地作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前提。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事关高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探讨和研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对于其他类似问题的研究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在发展变化。根据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要求,结合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任务、学校经济责任制要求约定的经济责任、2009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2010年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4年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2015年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本文总结出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五方面:
(一)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及遵纪守法情况的评价
主要评价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运营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上级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遵守落实学校决策规章制度情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审计检查情况通报、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发现揭露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二)科学规划、民主决策情况的评价
主要评价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的部门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拟定、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情况,部门决策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情况,部门规划决策遵守落实及执行效果等情况。
(三)绩效管理情况的评价
主要评价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运营过程中的预算及资金计划的编制或调整情况,国有资产采购入库登记情况,国有资产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对学校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管理情况,资产清理清查情况。
(四)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情况的评价
主要评价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以及对学校校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及所属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情况。评价资产管理部门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效果。
(五)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的评价
主要评价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本人遵守党风廉政纪律、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情况,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单位班子成员及职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责任制缺失和责任制执行不力两大问题。责任制缺失是高校经济责任制建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现有经济责任制的制定普遍缺乏可供考核、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约定,没有评价指标和具体问责措施,经济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不具体,这意味着对责任人经济责任的评价、考核缺乏最基本的依据。责任制执行不力,表现为有制度不遵循,政令不畅通,“追究问责”没有落到实处。可见,构建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一)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等级由评价指标及指标分值权重共同决定。评价指标不管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还是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都具有引领导向作用。评价指标的分值权重是对评价内容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指标分值权重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有:科学全面原则、兼顾效率与均稳发展原则、体现重要性原则、保证权责一致原则、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原则、先事后人原则。
1.科学全面原则。经济责任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该科学合理,指标应该能反映出与经济责任的内在联系;指标必须完整,涵盖面要广,提供的信息量要满足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各个方面。
2.兼顾效率与均稳发展原则。在设置审计评价指标分值时要注重投入与产出比,高校资源配置应该符合其发展目标;高校与企业不同,高校的责任是培育国家栋梁,关注产出的时候,应注重均稳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3.体现重要性原则。指标体系要根据重要性原则突出信息的重要性,对于不同考察时期、不同考察区域、不同考察对象和不同的考察目的给予不同的指标,赋予不一样的分值权重和层次,而不是所有指标同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
4.保证权责一致原则。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应当根据赋予领导干部职权的大小,考核其承担的责任,评价责任的履行情况。
5.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原则。建立健全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分析高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定量和定性相协调,指标设置时应关注主观性指标和客观性指标的比例,对有经验的审计师作出的一定的职业判断给予重视。多项指标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可以保证指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先事后人原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先事后人原则可以使我们对事的评价更加客观,使审计师在处理相关事务时可以保证指标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评价要求,为促进和推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政令畅通、科学决策、科学发展、履职尽责,更加有效地揭示问题、强化管理、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腐败,充分发挥对党政领导干部这一特殊公共管理群体的审计监督作用,更好地增加经济责任审计透明度和可比性、指导和规范具体的审计评价、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助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与公开,笔者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政策执行、规划决策、工作绩效、监督管理、廉洁自律5个维度为基础的5 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设置了指标分值,形成了衡量、监测和评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责任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参照表(表1)。在实际运用中,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指标体系能够起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作用。
表1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与参照表
续表1
续表1
(一)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审计评价收集审计证据
无论是审计人员安排与分工、审前调查、审计方案拟定及审计方式方法选择,还是进行审计查证或者事实认定,审计组都应根据高校国有资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分值权重,认真做好审前培训、审计计划、审计查证或事实认证等审计工作。在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完整的基础上,分值权重越大的指标,其对应的审计内容就应审计得越详尽,开展的审计工作就应越明晰,形成的审计资料就应越完整详细。要突出审计重点,增强审计针对性,为审计评价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要避免不分重点什么都审和什么都未审透审彻底现象,以免对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组对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拟定审计评价陈述报告
审计组应对照高校国有资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指标分值权重梳理审计证据、审计谈话记录和审计调查等资料,并按指标级次拟定审计工作底稿,报主审人员审查。审计组主审在与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必要沟通的基础上,拟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陈述汇报材料,报审计组长审查,形成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陈述报告。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小组对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审计评价
为推动和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提交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内部审计等职能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由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审计组组成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小组,在审计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陈述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有关审计评价的依据,对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向和横向的业绩比较、将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或事项置于相关经济社会环境中加以分析等方法,根据审计查证、认定的事实或者书面的律师咨询意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经济责任事件,要对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别评价和责任认定。
(四)根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综合得分评定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级
根据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综合得分,将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从而让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结论更加科学客观公正,更具权威性。90 分以上(含90 分)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好;75 分以上(含75 分)90 分以下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较好;60 分以上(含60 分)75 分以下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一般;60 分以下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较差。被审计领导干部因廉政问题被移送司法处理或已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再进行具体评分和评级。
(一)引导干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简明实用、易于操作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更能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内涵,明确自身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管理意识及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引导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依法依规履职尽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科学有效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明晰与细分,有利于审计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培训,统一审计思想,合理分配审计工作任务,明确审计工作流程,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查证或事实认证效率,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同时,因为审计组要对照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向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小组陈述审计工作开展完成情况,要接受审计评价小组成员的询问,审计人员会更加重视所从事的审计工作、端正审计态度、强化审计责任,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三)强化责任认定评价结论和审计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
根据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小组在审计组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职责分工、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管理等情况作出审计评价陈述的基础上,依法依规评价认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作出合理的审计评价结果。较仅由审计组直接进行责任认定和审计结果等级评定,这样的审计评价更具有科学客观公正权威性,更有利于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反馈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奖惩、后续管理的重要依据,将审计结果反映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参考依据,更有利于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1] 江林,蒋玲芝.基于内审视角的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绩效管理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1).
[2] 王亚荣,冯民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11(5): 119-123.
[3] 王奇杰.高校财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9(3): 47-49.
[责任编辑 杨 瑜]
2016-07-02
本文系四川省审计厅2015年研究课题“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01C)。
江林(1969—),男,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
F239.47
A
2095-1124(2016)04-0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