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梅
(朝阳县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系统建设
孙玉梅
(朝阳县林业局,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对朝阳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组织省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现已得到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朝阳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防控技术人才短缺,防控技术落后,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危害发生次数频繁,面积不断扩大,现已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病虫害严重的林木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导致现有林分的质量、功能和效益不断降低。经过省市县林业部门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提出了朝阳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1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现状
1.1防控任务艰巨
朝阳地区总面积196.99万hm2,现有森林面积88.31万hm2,近3a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近10万hm2,发生过松毛虫、杨干象、天牛、沙棘木蠹蛾和松材线虫病,朝阳市是辽宁省唯一没有美国白蛾发生的城市。而我市与疫区锦州和葫芦岛毗邻,美国白蛾侵入的可能性非常大,严重威胁着我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
1.2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该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地带,办公室少而且简陋,没有固定的监测站,缺少固定和临时的监测设备和除害处理设备,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将无法进行防控。
1.3防控人才短缺
由于该地区比较贫困,经济相对落后,工资较低,很少有森防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愿意到该地区工作,由于防控基础设施落后,即使有一身技术也无法施展才能。各乡镇林业站和国有林场几乎就没有森林病虫害检疫人员,各县森林病虫害检疫站也就只有3、5个真正懂技术的检疫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1.4防控技术落后
各县林业系统都有森林病虫害监测机构,但重视程度不够,监测设备陈旧,监测点和专业监测技术人员较少,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信息,缺乏林业有害生物的疫情鉴定和风险评估体系。
1.5防控资金紧缺
多年来,向上级林业部门申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比较困难,每年拨付的资金数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全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需要,又由于地方财政资金非常紧张,没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拨付,只有少量的地方配套资金。由于资金有限,致使我们防治的面积受限。大量的病虫害进一步蔓延,给我市的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主旋律,以提高减灾能力实现持续控灾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林业有害生物体系建设,强化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提高森防工作科技支撑力,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全面实现“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要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生物防治率达到30%以上,综合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监测覆盖率达到98%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松毛虫、杨干象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得到有效控制。要使我市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工作得到彻底改善,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建立固定监测站
根据朝阳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固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站35个,新增加监测点130个,才能更准确地对我县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测预警,从而制定出正确、针对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方案,做到准确预防、科学防治、即发现即消灭。
2.2配备先进监测系统、电子设备和防治器械
积极做好松毛虫灾情和其他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对原有监测点的设备进行更新,增加监测点数量,增加监测的辐射面积,从而提高了测报的准确性。认真做好小班虫情调查,综合测报点和监测点的调查材料,应用先进的预报技术及时做好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趋势预报。同时,对杨干象、天牛、沙棘木蠹蛾也做出预报,采取科学防治措施。
2.3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业队伍
每年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之前,根据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信息和本地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及预判,聘请省内有丰富经验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家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做到早培训、早准备、早监测、早预防,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立起有经验、懂技术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业队伍。
2.4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鼠(兔)害调查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的全面普查,全面补充林业有害生物实物成虫、生活标本及电子影像标本,详细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和对我市森林资源及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对我市的影响,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
2.5要加强宣传工作
加强宣传森林病虫害对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宣传“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防灾、减灾和可持续控灾意识,明确地方政府和森林经营者负有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责任,宣传及防治知识和防治技术,引导广大群众科学防治。对鸟类加以保护,如1只灰喜鹊1天可捕食越冬松毛虫300~400条,在林间平均一只灰喜鹊可保护667 m2松林。为了增加林木鸟类的数量,在林内可设置人工巢箱和招引木,为益鸟的栖息、繁殖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2.6防治检疫性病虫害发生和预防有害生物入侵
我市是辽宁省唯一没有美国白蛾发生的城市,但我市对松材线虫病传播和美国白蛾入侵防控工作纳入了重要日程。工作中采取了具体有力的措施,一是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检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二是加强调运木材的复检力度,经常主动出现场,重点木材点、场重点检查。实施调运木材及产品申报制度,即调入木材前向森防站申报调运内容;三是对苗木、种子、林产品和木材进行调入调出检疫制度;四是实施森林监测制度,在多个乡镇场设立监测点,在布点上做到重点突出,责任到人。
3结论
在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和专项资金投入,使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被重视,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和防空能力。维护我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促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早日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豫西南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现状与建设目标[J].现代园艺,2013(7):112-113
[2] 赵兰生.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建设[J].林业科技情报,2011(3):3-36
[3] 冯春枝.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J].吉林农业,2015(5):133-134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3.039
作者简介:孙玉梅(1963-),女,辽宁朝阳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25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3-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