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女性的地位与女性艺术的关系

2016-12-17 20:43陈丽宇刘涛
人间 2016年31期

陈丽宇++刘涛

摘要:纵观历史,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很多以女性为体裁的艺术作品,如原始社会的《维纶堡的维纳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国唐朝《簪花仕女图》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女性形象,艺术史就难以存在。但是我们发现在19世纪以前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品的创作主体多是男性,而女性只是创作的客体,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女性的地位与女性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女性的地位;女性艺术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54-01

在原始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奥林多夫的维纳斯》、《持酒杯的维纳斯》,夸张的乳房和腹部,显示出了生育女神的独特魅力,表达了原始人的理想和愿望。中国的原始彩陶《舞蹈纹彩陶盆》同样也反映出女性的显著地位。不论是在狩猎还在农耕的部落,要获得生存,人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增加人口就成了原始人的普遍愿望,从而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生产力虽发展,中国还是没有脱离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自给自足仍是社会的显著特征,人口仍是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人口的繁殖与女性的数量密切相关,但为什么女性的地位处于卑劣的位置?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儒、道、释三家互相作用而构建起来的。自汉朝起,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被神话、宗教化,于是儒家思想就成为正统的思想,社会的一切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都以儒家为中心。这就决定了女性地位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处于附属的状态。女性的生活只是为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更有甚者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主流思想的统治压迫下,女性艺术一直没有突显出来。然而,在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却可以找到女性平等的思想,但由于男权主义居于统治地位,男性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扭曲了这种哲学思想中体现的平等性,产生了尊贵卑贱之分。在《周易·系辞上》上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在《周易》的取象说、取义说上都坚持“一阴一阳之谓道。”男女是相互平等,不是尊贵和卑贱的关系。

《说文解字》对“卑”的解释:“贱也。”而“贱,贾少也。”相应的也是可以理解“尊”为“贵”。因此,“尊贵”不是表达上下位置的概念,而是价值概念的解释。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历史中,上下也被赋予价值意义,正因此,上之尊贵、下之卑贱、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才确立起来。然而在《周易·象》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君子并不是分别指男人和女人,而是一种泛称,在男权社会中,男人们因自己的优越意识,把君子表示为男人的代称。也正因为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这样的大儒没有从《周易》中解读出男女平等这一思想。却顺势而行,对女性作出了不加以屑、不负责任的解读。正是这种封建的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把中国的女性压在社会最低层,影响了女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也影响了女性艺术的发展。

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对立的,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的老子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方面是对立的,这也就给生活在两千年的黑暗社会的中国女性一丝曙光,在统治者采纳一定的老子思想时,女性的地位就有所改善,如中国的唐朝,唐朝时的袒胸露肩的大袖衫裙,表明女性获得了一定的着衣自由,这与唐朝统治者采纳一定的老子思想。以及接纳外来思想有很大的关系。《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是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举起了“柔弱胜刚”的旗帜。他所崇尚的无为而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其自然为主要特征的。“老子说的‘弱,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生命的底蕴深厚,坚毅不拔,对外力的作用有较大的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强。”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在《老子》那里,柔弱与刚强相对。以此来看男女。女性为雌、为柔,男性为雄、为刚。从表面上看,女性是柔弱的,但恰恰是柔弱如水的女性,成为了世界生殖力量“阴”的象征。因此,《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知其雄,守其雌”等贵柔崇阴的话语比比皆是。道教思想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出发,从尊阳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的鲜明特色。尊重妇女、男女平等是道教最具有人文色彩的亮光。

中国道教所具有的阴柔色调,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正是在老子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也就涌现出凤毛麟角的女艺术家。宋末元初的黄道婆不堪虐待,逃到崖洲学习棉纺织技术,并改进这种技术,在棉纺织的过程中进行艺术创作,可以使普通的棉布呈现出“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的图案纹样,使棉纺工艺成为一只新秀,使用与美观相结合。明嘉庆时期的韩媛,其谙通六法,结合刺绣的特点,装饰味强,刺绣精巧,所绣的古今名画,称为“画绣”。其所绣的花卉、人物、山水、翎毛等,“劈丝胜过发,针如毫。”因而在当时声名大震,为人珍重。

正是在老子以尊阳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思想的影响下,在中国二千年封建思想的枷锁下,中国女性艺术并没有因这种压制而停滞不前。中国纺织业的繁荣,应首推女性的功劳。从汉代起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纺织品,如锦、绫、罗、纱、绢、缣、络等,同时也由于女性的智慧创造出了纺织品的多种纹样,如信期绣、长信绣、乘云绣等。在女性不断的艺术创作下,中国的染织业十分繁荣,出现了闻名世界“丝绸之路”,法国拿破仑时期的女性以穿中国的纱为荣。

作者简介:

刘涛(1982-),男,汉族,山东鄄城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文化遗产专业研究生,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员(文博),长期从事展览策划、艺术管理、文化遗产及美术理论研究。

陈丽宇(1985-),女,汉族,四川泸县人,硕士研究生,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人物形象设计教研室主任、教师,长期从事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及设计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