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2016-12-17 18:41沫沫
学生天地·初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竹管金国小孔

沫沫

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同学应该知道,高俅不仅是宋朝的太尉,还是一名高水平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这三位历史名人的另一个身份你就未必晓得了,一起来看看吧!

苏 轼 是一位工程师

苏轼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学者,又是大书法家、美食家、大诗人。让你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位脑中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曾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北宋绍圣年间,新党执政,作为旧党领袖的苏轼失势,被贬至岭南惠州。他听人说广州城缺乏饮用水,恰好时任广州知州的王敏仲是他的朋友,苏轼便给王敏仲写信,提出一个解决饮水难的方案:“蒲涧山有泉,可在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

王敏仲根据苏轼的提议与设计,真的将这个供水系统建起来了。接着,苏轼又向他提出了一个更细致的建议:“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在每根竹管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塞住是为了方便日后检查哪一根竹管堵塞了。有了这些小孔,发现水管堵塞之后,只要拔掉各节小孔的小竹针,看哪处小孔不出水,便可马上判断出是哪一节竹管堵住了,只要更换那根竹管就行了,不会殃及整个供水网络。凭着广州城自来水工程的设计者身份,苏轼便可当之无愧地做工程师了。

辛弃疾 是一名剑客

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的大剑客。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南已沦入金国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但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是大宋,不是金国。绍兴31年,金主完颜亮攻宋,中原故土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22岁的辛弃疾也拉起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次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地处南方的宋朝,拜见宋高宗,“奉表归宋”。高宗大喜,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辛弃疾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并召耿京归宋。但辛弃疾回到金国时,得悉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的人头投奔金营去了。辛弃疾率领50名勇士,直闯敌营。其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生擒了张安国。然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关羽之勇,也不过如此吧。

朱 熹 是一个“三体迷”

朱熹很小的时候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如果刘慈欣在12世纪就出版了《三体》,朱熹一定是一个“三体迷”。除了儒家经典,最让朱熹心动的书就是《梦溪笔谈》。在与朋友、门人的谈话中,朱熹无数次引用《梦溪笔谈》。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他是这样解释雨的形成的:“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现在我们都知道,下雨是因为受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空气而形成小水滴。而对于雷的形成,他是这样说的:“只是气相摩轧。”现在我们也知道,雷电是因云层的正负电荷相撞击而爆发。他又解释了虹的形成:“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我们也知道,虹是大气中小水珠对日光的折射和反射。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朱熹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解是相当接近科学解释的。

(本栏目编辑 黄亚琼)

Email:875000067@qq.com

猜你喜欢
竹管金国小孔
Interface-induced topological phase and doping-modulated bandgap of two-dimensioanl graphene-like networks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A NONLOCAL ELLIPTIC PROBLEM INVOLVING CRITICAL SOBOLEV-HARDY EXPONENTS AND CONCAVE-CONVEX NONLINEARITIES *
小孔何时无法成像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赵金国 挑战自我担重任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OCr18Ni9不锈钢的微小孔钻削
土豆“气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