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区域模拟
国际贸易对全球气溶胶气候强迫的影响
北京大学林金泰与清华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合作者揭示了国际贸易相关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气溶胶污染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强迫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研究揭示了全球多边经济贸易活动与大气输送过程的耦合导致的全球化气溶胶污染对大气层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东亚地区(主要是中国)是最大的产品出口地区,2007年东亚地区的消费引起的二次无机气溶胶(SIOA)和一次有机气溶胶(POA)的全球辐射强迫(RFc)比该地区的生产引起的辐射强迫(RFp)小18%,而该地区的黑碳RFc比RFp小10%。西欧作为产品的净进口地区,其SIOA+POA的RFc是RFp的2倍,其黑碳RFc是RFp的1.7倍。发达地区是产品的净进口国,其RFc远高于RFp,而发展中地区是产品的净出口国,其RFc小于RFp,辐射强迫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已接近承载力阈值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发现,目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已接近该地区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的阈值,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2000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被恢复工程,其中又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增加和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高最为显著,但同时观测也发现该地区流域产流和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目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已接近该地区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的阈值,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该承载力阈值在383~528克碳/平方米·年间浮动。这对指导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霾污染导致粮食减产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铁学熙团队研究了区域霾污染对我国水稻、小麦产量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霾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利亦有弊。一方面霾悬浮于空中,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热量,使绿色植物失去了所需要的光照,使光合作用减少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减产。持续的重霾天气,会造成日照不足,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另一方面重霾天气可使地面的水汽不易蒸发,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发。在冬季,因为有保温作用,作物不易遭受冻害。采用对流层紫外—可见光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区域太阳辐射受气溶胶影响减少辐度的最高值可达28%~49%,由此估算的水稻和小麦作物减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2%和4.5%~8%。
我国未来会有更多骤发干旱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袁星团队的研究显示,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的骤发干旱次数增加了1倍以上,人为变暖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中加重我国的骤发旱情,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传统干旱发生缓慢,且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时间,但骤发性干旱往往是由一波热浪导致的,发生迅速,且伴随土壤水分含量低和强蒸散作用(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研究者利用中国2474个气象站从1961年到2014年的每日地面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表明骤发性干旱更有可能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发生,比如中国南方和东北地区。此外,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骤发性干旱的发生次数增加了109%。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增加主要是长期变暖造成的,但与土壤湿度下降和蒸散作用增强也有关系。
2007年主要地区的RFc与RFp的差异的水平分布
2007年全球各地区的RFp(上柱)与RFc(下柱)
题记:
近年来我们多次对北京西边太行山古道及其语言文化进行了调查。2016年9月下旬,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组成的教授考察队专门对京西古道进行了考察。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京西古道上保留了很多古道遗迹,古道上的“蹄窝”深浅交错,显示了延续时间很长。蹄窝形状多样,有的深达30厘米,是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古道蹄窝之一,古道沿线的语言和北京话很接近,显示了古道和京城的密切关系。京西古道在中国古道类型学和语言地理学上有重要价值。京西古道网络的繁荣为跨越欧亚大陆的草原茶马古道提供了必要条件。京西古道是草原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连接网络。endprint
科学中国人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