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鸿儒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莫扎特奏鸣曲k333旋律特点与演奏诠释
史鸿儒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莫扎特说:我把音乐注进欢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每次倾听钢琴奏鸣曲都会享受欢乐,得到短暂的放松。本文以大家熟知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代表作k333为对象,首先对莫扎特奏鸣曲K333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从旋律安排,旋律线、乐句、呼吸等方面对此奏鸣曲进行了精确解读,再次从音色、触键、力度、踏板等方面对此作品进行了演奏诠释,最后对本文进行了小结。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并进一步推动钢琴音乐的发展。
莫扎特;奏鸣曲K333;旋律特点;演奏诠释
莫扎特奏鸣曲k333又叫莫扎特bB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78年夏,是莫扎特奏鸣曲中期作品代表作,该曲音符里流着欢快的喜悦感,仿佛是花儿在绽放,鸟儿在飞翔,令人向往,仿佛是人间天堂。
研究旋律特点及演奏对于钢琴演奏有着重要的意义。旋律仿佛人的灵魂,将情感隐藏在有血有肉的音符里,尽情地舒展自己的理想,细致地书写着历史精彩华章。作品的演奏诠释好像大海中的灯、黑夜的星星、汽车上的导航对于演奏作品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将从旋律特点及演奏进行详细论述:
(一)对话式的乐句呼应
对话式的乐句呼应是指,在旋律的发展上,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形成对话,有着你问我答的美感,详见谱例1。在谱例1中前两小节用弱起的音阶下行展开音乐,好像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嬉戏中展开打闹“你追我啊,嘻嘻”。第3-4小节先由f2音升到至高音g2,然后下行至最低音a1,之后音乐平稳音阶进行,与第1-2小节形成应答,“我追到你了,呵呵”。第5-6小节在材料上是第1-2小节的变奏,特别是第5小节的切分应用使本曲乐趣持续上升,而且与第3-4小节形成呼应,好像是换了一种玩耍的方式,继续追逐打闹。第7-8小节继续与第5-6小节进行着应答,第7小节“鱼咬尾”的使用使本曲童趣大增,好像在玩滑楼梯。第8小节从低到高的音阶上行将音乐的情绪发展到顶峰,仿佛到了幸福的欢乐谷,洋溢在欢快幸福的笑声中。
谱例1:
(二)“藕断丝连”的呼吸
“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连中有断,断中有连”是“藕断丝连”的呼吸的含义,是呼吸的一种类型,在莫扎特奏鸣曲里非常典型,详见谱例2。在谱例2第1小节的第四拍音好似断,但呼吸”不能断”而是紧密的连在一起,并与第2小节前3音融为一体。第3小节连续运用三次上二度模进,小连线与小连线之间气息不断,在呼吸的持续进行下旋律平稳发展并顺利引向了第4小节。第5-7小节的呼吸与第1-3小节的呼吸步调一致,是同一呼吸的不同旋律应用,效果甚好。
谱例2:
(三)优美的旋律线
旋律线是指旋律的走向,既可以从横向来阐述,又可以从纵向来解剖。优美的旋律线常常变化万千,但却有规律可循,详见谱例3。在谱例3第一小节高声部旋律由f2音级进上行到a2后,旋律整体像从天而降的瀑布之水一样从高向低,从上到下趁势发展,与低声部的上行级进形成反方向对比,音乐具有极大的推动力,旋律线也优美迷人,有着很大魅力。第2小节的琶音上行好像健壮的体育健儿,用耐力及坚持爬到了顶峰,之后用由连跳构成的级进进行放松。低声部与高声部时而同向发展,时而反向对比,姿态万千,旋律线唯美。第3-4小节高声部的旋律模进及重复使用仿佛是在捉迷藏,上上下下,起起伏伏,趣味横生。半音阶下行及重复的运用不但与高声部现成反向的推力对比,而且线条优美,仿佛走进了傍山环水的太行山大峡谷,优美至极。
谱例3:
(三)“你静我动”的合理安排
“你静我动”是指一方静止,另一方则运动,这里的静和动都是相对的,参考对象是同一时间进行的高低声部,详见谱例4。在谱例第1-2小节低声部用长音及休止符“静”来衬托高声部由十六分音符为主构成的活跃的“动”,形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似静非动、似动非静”的效果。谱例4第3小节高低声部都在动,但是对于高声部的第二三拍的四分音符来说,低声部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却显得那么精神抖数,仿佛是训练有素的一线战士,敏捷迅速。第4小节高声部的动(旋律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及三十二分音符构成)与低声部的静(旋律由附点二分音符构成)是“你静我动”的完美展示,是动静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与第1-2小节在动静上进行了完美融合。
谱例4:
钢琴演奏离不开美好的音色及正确的触键,钢琴演奏离不开情感的完美呈现及踏板的合理巧妙运用,钢琴的演奏离不开音乐的强弱表现,音乐的完美展演,下面将详细论述:
(一)音色与触健
音色美是所有钢琴演奏者都想拥有的,然而钢琴音色也有很多种,音色美不是特定的,是相对的,与音乐的整体感受。美好的音色也与正确的触键有着直接的联系,详见例5。在演奏例5第1小节第一音时左右手同时用自然的臂力下键,声音清晰明亮,之后高声部的第2-4个音用高抬指慢下键的方式将音乐弹得连贯而优美,轻松而自然。第1小节的跳音我们可以采用贴健弹琴的方法用“玩蹦蹦床”的反弹力轻松弹出轻巧自然的跳音音色。第2-3小节低声部用提的抬键方式将弱拍四分音符轻轻提起,音色介于弹和跳之间。高声部小连线的最后一音都用提来触键。第4-6小节高低声部每小节前都用吊指来换气,之后用高抬指的方式将音乐连贯弹出优美迷人的钢琴音色。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弹奏完一个音后,手指要彻底的放松(我们走路时手臂的状态),弹出自然优美好听美妙的音色来。
谱例5:
(二)踏板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首钢琴作品都将作者特有的情感隐藏在灵动的音符里,我们需要借助指尖将内心那份真挚的情完美表现出来。踏板的合理使用无疑会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增加音乐的感染力,提高乐曲艺术魅力,详见谱例6。谱例6第1小节小连线的运用在低声部四分音符的帮衬下,勾勒出了俏皮、有趣、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第2小节高声部颤音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流畅性,音乐的欢快也随之增强。第1-2小节以每拍为单位将踏板浅浅的踩下,来美化音色,增强音乐的感染力。第4-5小节高声部固定音型(一个八分音符+六个十六分音符)的连续应用加上低声部的强拍衬托形成了轻快的优美背景,仿佛是在世外桃源,美不胜收。
谱例6:
(三)强与弱
强与弱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强弱都是相对的,如f与ff相比就弱,与p/mp相比就强。有时谱例并没有强弱标记,但音乐确是有强弱的,如谱例7就没有外在的强弱标记,我们在演奏时就需要把隐藏在曲谱里的强弱还原出来,进而完美展演音乐的内在艺术魅力和特有的音乐内涵。谱例7弱起小节处于弱拍,我们要用弱的力度来弹奏(不要将声音弹虚,弱与虚完全不同),用重心转移的方式将音乐推送到下一个音。第1小节高声部强拍强位要强一些,弱位要弱些,本小节第4-6个音虽是弱位,但此处的上行渐强更加符合音乐的表现。第5小节的装饰音要轻巧的一笔带过,将重心迅速转移到主要音(附点八分音符)上,之后音乐上行进行渐强处理,下行进行渐弱处理。低声部用固定的节奏型(一个八分休止符+七个八分音符)来衬托旋律,低声部力度要弱,形成弱弱的音乐背景,进而来完美表现音乐的至美,使更多朋友来体验这种用心来展演的精彩表演。
谱例7:
莫扎特奏鸣曲k333的旋律是古典旋律的光辉典范,是后人借鉴的精神食粮,是快乐的源泉。细腻的谱面标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使后人更加怀念古典、演绎古典,并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精神的给养。
[1]莫扎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
[3]E.格林菲尔德.霍洛维兹谈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J].钢琴艺术,1998,(4).
[4]佩基·伍德福特著.莫扎特[M].程秋尧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