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的结合

2016-12-17 12:41林建华
关键词:中国化成果马克思主义

林建华 聂 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的结合

林建华聂鑫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重要的内在契合,这主要表现在二者均具有政治性、现实应用性、导向性以及创新性。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推进二者结合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不断增强促进二者结合的观念,不断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以及不断创新相关方法,才能有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不断积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而开创出来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将我国新生一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许多内在契合之处。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1]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关系到中国青年一代能否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幸福生活的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以及能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具有重要的内在契合。

首先,从根本性质上来看,二者均具有政治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总结了国内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了各方面的发展共识,有助于破解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新期待。”[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的最新成果,这充分说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与实践心血的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维护着全中国人民的权益,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意识形态鲜明、时代感强烈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3]从根本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其带有的政治性也不言而喻。

其次,从基本特征上看,二者均具有现实应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空洞的理论阐释,而是与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其中每个观点都是服务并用于解决中国现存问题的,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实践性特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空洞、教条的政治说教,也具有理论与现实结合的特点,其所开展的每一次教育活动均带有现实针对性,都与中国的现实发展及学生成长密切相关。

再次,从核心功能上看,二者均具有导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要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开,都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不断推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导向功能。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核心功能就是育人功能,即前面所谈到的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这种功能一方面要求高校培养出能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另一方面则要求高校一定要培养出符合中国发展方向的政治过硬的可信之才。这些都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最后,从发展动力上看,二者均具有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理论教条,而是随着中国的实践发展不断创新的“活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从其内在构成来看,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实践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习近平主席就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这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特点。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体现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理论方法时刻表现出与变化着的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特点,在这种结合中,通过不断的方法创新来适应变化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

虽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但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看,仍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脱节或相互结合不紧密、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长远看来,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相脱节。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直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已经被列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但有些高校仅将讲授这一内容作为政治任务完成,并没有侧重引导学生领会这一内容的实践价值。相对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虽然重要,但其实践价值要远大于其理论价值,真正让学生能从切身角度通过一定的实践形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价值则更为关键。另一方面,随着转型期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稳定问题的显露,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偏重于对学生日常教学与生活秩序的管理,甚至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定位于维护校园稳定,认为“不出乱子就行”。在这种方针指引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现出管理方式单一、政策执行僵化、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直接导致了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全脱离了育人的核心功能,同时也直接造成了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两层皮”式的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随意性强,缺乏规范运行的保障机制。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问题属于学术研讨范围,那么学术研讨中不乏会出现许多争鸣现象,这是正常与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要将这种结合应用于高校实践并指导高校实践,就必须建立促进二者结合的现实保障机制,并根据高校实践不断对这些机制加以完善。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有的高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工作完成得并不好,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使二者的这种结合随意化、任意化,而缺乏相应的机制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推动二者的结合缺乏顶层设计,计划性与目标性不强,往往是学校相关领导“拍脑袋”想出一个点子,然后没有任何论证,就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造成了“当时热热闹闹,事后冷冷清清”的情况。其二,推动二者结合的相关政策缺乏协商讨论与沟通,许多政策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论证,各级执行者更是 “跟风走”地僵化执行这些政策,收效甚微。其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由于有的高校缺乏事先的规划与论证,也不做改革试点分析,刚提出来政策就匆匆推开,使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只能“撞大运”。这些政策如果碰巧执行顺利,就会取得一些成绩,如果执行不畅,也只好“半路夭折”。第四,缺乏对推动二者结合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这也极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有序发展。

第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过于单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最主要力量,而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无法脱离有效的工作方法。从目前我国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过于单一与传统,这些都不利于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比如,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使用生硬的政治说教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这种不讲究方法而试图强行将理论灌输进学生头脑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激起处于青春期与逆反状态学生的消极抵制。再比如,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仅使用课堂面授等传统教学形式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没有考虑到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已经极大拓展了大学生接触外界的渠道,这种对新兴媒介视而不见的做法错失了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机会,也不利于用新媒介提升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积极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那么,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概括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应该主动增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观念。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做好定位,尤其是有些高校应该改变过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单一地设定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做法。这种做法只是侧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应该通过相关政策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并在这种观念的导向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进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与工作中,也应该主动增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识,具体则表现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而且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诠释力,进而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学生的感染力。

第二,应该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应该不断完善以下四方面机制。

首先,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顶层设计机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需要顶层设计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讲到改革开放的经验时指出:要实现“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5]顶层设计是整个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规划与导向,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是政策运行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与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样,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时也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高屋建瓴的预期规划,这会直接影响到相关政策执行的成败。具体来说,一方面,应该确保高校制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时,充分考虑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并确保推进二者有机结合的政策能够常态化发展,而非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应该确保高校在制定有助于二者结合的政策时多方了解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妥当,而且也应明确相关规划出台的程序,确保一切有助于推动二者有机结合的政策形成于制度的框架内。

其次,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讨论协商机制。一方面,讨论协商机制有助于及时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建议,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优势,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这些都有益于实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相关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另一方面,讨论协商机制也有助于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征求大学生代表的意见,直接了解学生对相关政策的不同反应,能够对相关政策的预期执行效果进行前期预测,这实际上也是推进二者结合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应用机制。由于直接全面推行促使二者结合的相关政策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也不符合程序规范,因此,高校应该在学校部分院系通过教学改革形式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具体而言,应该先在高校内选择部分院系设立试验点,小规模地尝试开展教改实践,测试相关政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则加以调整完善后再行试点,如果收效较为明显,则再逐步推广。

最后,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反馈评估机制。这一机制主要用于评判相关政策执行的好坏,进而有助于对推动二者有机结合的政策进行完善。其中,反馈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比如,可以采取问卷法或访谈法等了解师生对活动开展的态度与感想,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考察预期的目标是否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评估,最终考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效果,并及时对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第三,应该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以下仅结合个人的教学工作实践介绍三种。其一是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法是通过对教育客体进行身临其境的情景渲染而感动他们,使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停留在内容的表面,而真正能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到个人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空洞的教条,其中观点都是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建设的实践,这些实践与中国在各个阶段发展的时代背景具有密切关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足迹尽可能寻找具有感染力与代表性的事例,借助这些鲜活的事例来感染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所在,并自觉加以消化吸收,进而指导个人的行动。还可以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涉及的内容,组织学生编排情景剧,营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境,重新演绎历史重要时刻与重要事件,这些都有助于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感染力。其二是新媒体互动法。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学生了解外在世界平台的多样化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而应该积极大胆探索应用其他的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兴趣。目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与更新换代层出不穷,这些平台绝不仅仅包括计算机与定点网络,还包括新兴的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形式,这些新媒体平台是伴随着移动网络的兴起而逐渐被大学生们接受的。“高校党委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开拓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引导渠道。”[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三是角色互换法。这一方法是指教师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谈及这些理论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相关问题与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时,自然会增强学习与应用相关理论的兴趣。

综上所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全社会、各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必将越来越紧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升,进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 蔡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光明日报,2015-11-05(06).

[3] 吴贵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48-50.

[4]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J].求是,2008(4):3-4.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3-11-06(01).[6] 李明堂,贾凌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100-103.

【责任编辑李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16)02-0131-04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政课结合问题研究”(ZS2013012)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辽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构建研究”(JG15DB210)以及2015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 加强辽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策略研究”(2015SZ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建华,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政治思想史、海洋政治研究(大连116029);聂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抚顺113001)。

□ 思想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化成果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