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高丽使节往来二题

2016-12-17 12:41

王 霞



北宋与高丽使节往来二题

王霞

[摘要]北宋建隆三年(962),高丽国王王昭遣广评侍郎李兴祐一行入宋朝贡。第二年(963)春,宋太祖下诏册封高丽王。高丽王受到册封后随即派出时赞一行入宋谢恩,并在是年年底奉行宋年号。这一过程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高丽首次向宋遣使的时间,史料表明李兴祐一行并非是高丽首次向宋遣使;二是使节时赞的身份,虽然《宋史》记载他是高丽朝贡使,但《高丽史》却记载他是宋册封使。只有弄清这两个问题,才能明了北宋与高丽封贡关系建立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宋丽关系;石曦;时赞;李兴祐

关于北宋与高丽的使节往来,学界一般把建隆三年(962)李兴祐入宋作为开启宋丽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李兴祐入宋并非是高丽首次向宋遣使。同一年往返于宋、丽之间的使节时赞,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对象,因为中韩两方史书对他的记载存在重大分歧。

一 、高丽首次向宋遣使的时间

北宋立国后对高丽延续了自唐以来的友好政策,而高丽也把宋视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央王朝,积极向宋遣使。有关建隆三年(962)李兴祐入宋一事,主要见于以下记载:

1.《宋史》卷一《太祖本纪》:建隆三年十一月丙子,三佛齐国遣使李丽林等来献,高丽国遣李兴祐等来朝。[1]12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一月丙子,三佛齐国王释利耶、高丽国王昭并遣使来贡方物。[2]

3.《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建隆三年十月,昭遣其广评侍郎李兴祐、副使李励希、判官等来朝贡。[3]14036

4.《玉海》卷一五四:建隆三年十一月丙子,高丽王昭遣使来贡。[4]2831

5.《宋会要辑稿·蕃夷》:十二月二十三日,高丽国王昭遣使广评侍郎李兴祐等来贡方物。[5]

6.《高丽史》卷二:(光宗)十三年冬,遣广评侍郎李兴祐等如宋献方物。[6]32

史料记载李兴祐的官职是广评侍郎,相当于广评省的“内侍书记”[7],属国王近臣。广评省在高丽内议、广评和内奉三省中地位最高,高丽王昭遣重要的“内侍书记”入宋,无疑表明了他对与宋关系的高度重视。李兴祐使宋的月份有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和“冬”四种记载。这种具体时间上的记载差异,与出使中的两个时间差有关:一是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差,二是到达和觐见的时间差。如果海上航行顺利,那么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差可以估算,但到达和觐见的时间差较难把握。高丽使节入宋,一般都会携带大批进贡物品。进入宋境后,宋廷遣专门的“接伴使”迎接,“接伴使”会一直护送高丽使节至京城;抵达京城后,宋廷会再派“馆伴使”陪同,“馆伴使”负责高丽使节在京城的一切活动,并且使节需完成一系列的朝见礼仪才能觐见皇帝。因此从使节出发到抵达宋境,再到觐见皇帝,中间有很长的时间差。如高丽派出的礼部尚书崔思齐和吏部侍郎李子威等135人使宋的时间,《高丽史》记载是文宗三十五年(1081)四月,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会要》却记载是元丰四年(1081)十二月,两者相差八个月,这应该就是出发与觐见皇帝之间的时间差。李裕民先生对李兴祐入宋时间的解释是:“疑十月为李兴祐等始发之期,十一月为至东京之时,十二月为朝见之时。”[8]

李兴祐于建隆三年(962)十月从高丽出发,十二月才见到宋皇帝,如果这次是高丽首次向宋遣使的话,时间未免太晚。因为在这之前已有不少政权向宋遣使,如“建隆元年三月丙辰,南唐主李景、吴越王钱俶遣使以御服、锦绮、金帛来贺;九月癸卯,三佛齐国遣使贡方物;建隆二年春正月庚子,占城国王派遣使者前来朝;五月丙寅,三佛齐国来献方物。”[1]5-9高丽是中原王朝传统的友好邻邦,与宋关系是它对外交往的重点,因此在遣使时间上不可能落后。援引史料:

《玉海》卷一五四:高丽国后唐长兴中,王建代高氏为君长,命为玄菟州都督,封国王。建隆二年三月,赐王昭衣带鞍马。三年十一月,遣使来贡。[4]2844

《玉海》的记载为宋、丽间的使节往来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建隆二年(961)三月,宋太祖曾赐予高丽王昭衣带、鞍马。但这次赏赐的前因后果史料中并未涉及。此外史料明确提到了建隆三年李兴祐来朝贡一事,故可以确定此次赏赐的确是在李兴祐入宋前。这条记载除《玉海》外并未见于其他史书,较难做进一步考证。不过《宋史·石曦传》中关于石曦出使高丽的记载,为进一步解释此次“赏赐事件”提供了可能,援引史料:

1.《宋史》卷二七一《石曦传》:石曦,并州太原人,晋祖弟韩王晖之子。天福中,以曦为右神武将军。历汉至周,为右武卫、左神武二将军。恭帝即位,初为左卫将军。会高丽王昭加恩,命曦副左骁卫大将军戴交充使。建隆三年,再使高丽,迁左骁卫大将军,护秦州屯兵。[9]

2.《高丽史》卷二:(周世宗显德六年)周遣左骁卫大将军戴交来。[6]31

《石曦传》记载石曦曾两次出使高丽,第一次是作为后周左骁卫大将军戴交的副使。《高丽史》记载戴交来使的时间是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也就是石曦作为副使随行的这次,那么可以确定石曦第一次出使高丽的时间是959年。第二次是建隆三年(962),时间上与李兴祐入宋的年份相同。李兴祐十月从高丽出发,十一月到达东京(开封),十二月觐见皇帝。如果说宋太祖是在接见李兴祐后才派遣石曦出使的话,那么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并且宋也不可能在高丽使节刚到达时再遣使高丽。所以基本可以确定石曦第二次出使高丽的时间在月份上要早于李兴祐入宋。石曦两次奉使高丽,身份有巨大变化:第一次是以后周使节的身份,第二次是以宋使节的身份。宋太祖之所以选派石曦充当赴高丽使节,肯定是看中了他有先前出使高丽的经验。

既然石曦第二次出使高丽早于李兴祐入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宋丽间的首次往来是由宋主动发起?分析宋立国之初的局势,可能性很小。建隆三年(962)宋新立,太祖怀着同文轨于万方,覃声教于四海的理想,正是以君临天下的姿态接受万国朝拜之时,周边政权纷纷臣附。在这种局面下,宋主动向高丽遣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高丽主动向宋遣使倒是合情合理。再结合前述《玉海》记载的“赏赐事件”,基本可以确定建隆二年(961)高丽曾遣使入宋,目的是祝贺宋立国。这样既解释了宋太祖为什么赐予高丽王昭衣带、鞍马,又印证了宋与高丽首次往来是高丽主动发起的事实。至于建隆二年(961)高丽遣使后,宋为什么没有立即册封高丽的原因,可能与宋刚立国有关。宋太祖当时正忙于稳固政权,对周边国家册封的事情尚未提上日程,不过太祖还是以厚赐高丽国王的方式对高丽的遣使做出了积极回应,并于第二年(962)遣石曦出使高丽。太祖遣石曦赴高丽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回应高丽,另一方面可能与太祖为稳固新立政权,有意远交高丽的心态有关。石曦抵达高丽并转达了宋太祖之意后,高丽王昭便立即派李兴祐入宋,而石曦也因出使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所以高丽首次向宋遣使的时间是建隆二年(961),而不是建隆三年(962)。

二、使节时赞的相关问题

时赞是宋初往来于宋与高丽之间的使节,使节团一行人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浪,时赞九死一生、幸免于难。关于他的记事,主要见于以下记载:

1.《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其年九月,遣使时赞等来贡,涉海,值大风,船破,溺死者七十余人,赞仅免,诏加劳恤。[3]14036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月甲寅,登州言高丽国王昭遣使时赞等人贡,涉海,值大风,船破,从人溺死者九十余人,赞仅而获免,诏劳恤之。[10]

3.《高丽史》卷二:冬十二月始行宋年号。宋遣册命使时赞来,在海遇风,溺死者九十人,赞独免,王特厚劳之。[6]32

4.《高丽史节要》卷二:冬十二月,始行宋年号。宋遣册命使时赞来,赞等在海遇风,溺死者九十人,赞独免,王特厚劳之。[11]

中韩两方史书在时赞国籍、身份及使命等问题上的记载存在重大分歧。

第一,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宋史》记载时赞来朝贡的时间是“其年(963)九月”,在此之前宋太祖已下达了册封高丽王的诏书。(太祖)四年(963)春降制曰:“古先哲后……,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昭。”[3]14036按照先册封再遣使的顺序看,《宋史》的记载在时间上合情合理。《高丽史》和《高丽史节要》未明确记载时赞“来册命”的时间,但却把这件事记在建隆四年(963)十二月高丽行宋年号之后,这本身就有欠合理。史料显示,建隆四年除了宋太祖降制册封高丽王一事外,并没有其他关于高丽的册封,也就是说时赞担当的“册命”就是册封高丽王。既然如此,那么他抵达高丽的时间应是在高丽行宋年号之前,而不是之后。

第二,出使所需的时间。宋与高丽的海上往来主要利用季风,基本是按照太平洋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刮西北风来选择航行。朱彧《萍州可谈》记载,“船舶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12]所以去高丽舟船一般于夏季中入海,以乘西南季风,而自高丽还者则多选十一月,以利用东北季风。当时活跃于宋丽海道上的宋商就是利用季风往返,普遍在六、七月份出航,八月份到达高丽,十一月返航归国。

如果按《宋史》和《长编》的记载,时赞一行到达登州的时间是九月份,再算上由于遭遇风浪而可能延误的时间,推测时赞一行最晚是在八月份便由高丽出发了,这与利用季风规律而应选择的出行时间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是逆风而行。但考虑到此次遣使的主要目的是答谢宋太祖的册封之恩,所以高丽在接受册封诏书后很可能是立即遣时赞入宋。这种情况下,不考虑季风的因素也是可能的。时赞一行在宋丽海道上遭遇风浪,九十余人溺亡,这与他们没有按照季风规律在合适的时间出海有关。

如果按《高丽史》的记载,时赞抵达高丽的时间是963年年底,而册封诏书是963年春下达,换言之,时赞此行用了将近一年时间。虽然时赞一行途中遭遇风浪延误了时间,但年初出发、年底才到达的情况还是值得怀疑。《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自元丰以后,每朝廷遣使,皆由明州定海放洋,绝海而北,舟行皆乘夏至后南风,风便不过五日,即抵岸焉。”[13]南宋建炎二年(1128)杨应诚出使高丽,“九月癸未发三韩,戊子至明州之昌国县,仅六日耳。”[14]可见如果利用季风航行顺利的话,从宋到高丽仅需数日而已。

第三,时赞的身份。时赞究竟是为“册命”而出使,还是为“朝贡”而出使,取决于对他身份的认定。如果时赞是宋使,考虑到宋对使节选派的重视,特别是执行代表宋皇帝册封高丽国王的重任,宋史书中应存有此人资料。如宋太宗即位年(976)派出的赴高丽使节就留有记载,“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傅,改大义军为大顺军。遣左司御副率于延超、司农寺丞徐昭文使其国”[3]14307,并且还明确提到了两人的官职。但查宋代人物,均不见有关于时赞的记载。而且对于成功出使的使节,宋廷一般都会有奖励,如石曦回来后升迁至左骁卫大将军;雍熙二年(985)出使高丽的韩国华使毕回来,“天子大喜,拜右拾遗直史馆,面赐五品章服,兼判登闻院”[15]。对于一些原本品阶较低的使节,他们出使回来后也都有晋升的可能。如元丰元年(1078)十月宋球奉使高丽回,“迁一资,充閤门祗候,更减磨勘二年,书状官丰稷和郑晞韩也各循两资,其余第赏有差”[16]。如果时赞是宋使,他遭遇风浪、九死一生,回来后必然会得到宋廷嘉奖,但宋文献中亦没有相关记载。

第四,中韩两方史书的可信度。《续资治通鉴长编》成书于12世纪,《宋史》成书于14世纪,《高丽史》(《高丽史节要》成书时间比《高丽史》晚半年)成书于15世纪,三部书中《高丽史》成书时间最晚。记事的完整性上,《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时赞出使的时间、登岸地点和遭遇风浪的情况;《宋史》仅记载了时间和遭遇风浪一事;而《高丽史》则只有遭遇风浪一事,时间、地点均不详。所以就关于时赞的记载而言,三部书中《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可信度最高,《高丽史》把时赞记载成宋使,很可能是编纂中的失误。此外,《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溺亡人数为九十余人,《宋史》记载为七十余人,应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准。

三、结论

宋与高丽在宋立国后的三年间进行了密切的遣使互动。高丽连续三次向宋遣使:建隆二年(961)遣使祝贺宋太祖建国;建隆三年(962)派李兴祐入宋朝贡;建隆四年(963)派时赞入宋朝贡兼答谢宋册封之恩。宋对高丽的回应是:建隆二年(961)赐高丽王昭衣带、鞍马;建隆三年(962)派石曦出使高丽;建隆四年(963)春下诏册封高丽王,并对来朝贡的高丽使时赞诏加劳恤。古代国家间的官方交涉主要依靠来往使节,宋与高丽封贡关系的确立并非是一次遣使可以完成的,从建隆二年(961)三月高丽遣使来贺,到建隆四年(963)春宋太祖下诏册封高丽王,再到建隆四年(963)年底高丽奉行宋年号,整个建交过程实际长达将近三年。

时赞是高丽被册封后向宋派出的使节,只是因《宋史》和《高丽史》对他的记载存在分歧,才导致其身份的模糊。宋丽封贡关系确立后,高丽遣使入宋朝贡是一种十分自然的政治行为,时赞就是高丽派出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朝贡使。宋初与高丽的使节往来,目的是为了建立双方都认可的封贡体制,这亦可以看作是对唐与新罗关系的一种延续。

参考文献:

[1] 脱脱.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9:75.

[3] 脱脱.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王应麟.玉海:卷一五四[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5] 徐松.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7:7840.

[6] 郑麟趾.高丽史:卷二:世家·光宗[M].平壤:朝鲜科学院,1957.

[7] 郑麟趾.高丽史:卷一:世家·太祖[M].平壤:朝鲜科学院,1957:15.

[8] 李裕民.宋高丽关系史编年[J].城市研究,1997(6):53.

[9] 脱脱.宋史:卷二七一:石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9289.

[10]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9:104.

[11] 金宗瑞.高丽史节要:卷二[M].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73:37.

[12] 朱彧著.李国伟点校.萍州可谈: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7:133.

[13] 徐兢著.朴庆辉点校.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6.

[14]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五(四裔考)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2561.

[15] 张东翼.宋代丽史资料集录:大宋故太中大夫右谏议大夫…韩公(国华)神道碑铭[M].首尔:首尔大学出版部,2000:446.

[16]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9:7151.

【责任编辑李丽】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16)02-0090-04

[收稿日期]2015-11-03

[作者简介]王霞,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赣州341000)

Two Topics of Envoys Association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Goryeo in Early Song Dynasty

Wang Xia

(CollegeofMarxism,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Ganzhou341000,China)

Abstract:There were envoys association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Goryeo as soon as Song Dynasty set up.Goryeo sent Li Xingyou as envoy to Song dynasty at the third year of Jian Long(962).Song Taizu canonized the king of Goryeo in spring of the second year(1963).At the same year,Goryeo sent Shi Zan to Song dynasty and used Song dynasty’s reign title.There are two questions in this course:the first is the time of the first envoy that Goryeo had sent to Song dynasty;the second is Shi Zan’s identity.We have to find answers of the two questions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ties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Goryeo.

Key words:Song-Goryeo relations;Shi Xi;Shi Zan;Li Xing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