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进展

2016-12-17 15:03:55李慧娥贾恩厚康耀霞徐玉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业性病畜布病

李慧娥, 贾恩厚, 林 亮, 康耀霞, 徐玉萍, 岳 军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2.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控进展

李慧娥1, 贾恩厚2, 林 亮2, 康耀霞2, 徐玉萍2, 岳 军2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2.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性全身慢性传染病,该菌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3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1]。由于布鲁氏菌病最初的临床症状易与流感相混淆,所以布鲁氏菌病容易被误诊。迄今为止,布病确定有十个菌属,其中以B.melitensis、B.abortus和B.suis为代表的布鲁氏菌严重威胁公众健康[2]。一般来说,羊种和猪种布鲁菌感染人类更加频繁,导致的疾病比牛种更为严重。B.abortus和B.suis感染通常发生在特定人群,而B.melitensis较其他种更容易发生在普通人群中。这三种布鲁氏菌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潜在的生化武器。由于布鲁氏菌病的高传染特性,及其极易形成气溶胶,而被恐怖组织所利用。研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等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布鲁氏菌病流行概况

布鲁氏菌病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统计资料得知,布鲁氏菌病在20世纪30~60年代在世界上有较严重流行,70~80年代初期疫情趋于下降,80年代中后期起有回升的趋势,布病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虽然据估计,大约每年有500 000例新发生的病例数每年,实际发病数远高于报告例数[3]。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主要分布于地中海、非洲、拉丁美洲、中东、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除布病,其中有挪威、瑞士、芬兰、丹麦、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英国、荷兰、日本、奥地利、塞普路斯和保加利亚。

1905年Boone首次在中国重庆报道2例人间布病病例,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此后,福建、河南、北京、内蒙古、甘肃、吉林、河北、山东等省(区)陆续在人畜中发现布氏菌感染及布病患者,并且从感染的人、羊、牛中成功分离布鲁氏杆菌[4]。研究发现,中国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主要是B.melitensis,其次是B.abortus和B.suis,只有少部分是由B.ovis引起的,但在高发地区,主要是两种以上的混合感染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系统调查人和动物的布鲁氏菌病,统计结果显示人布鲁氏菌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50~1960年代的高发阶段(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疫情较为严重),1970~1990年代初期的低发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今的再发阶段[5]。据报告病例位居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河北、吉林、陕西、辽宁、河南、新疆、山东,共报告172 908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98.95 %[6]。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季节性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羊种布鲁氏菌病主要是在春季流行开始,夏季达到高峰,秋季流行处于下降趋势,牛种布鲁氏菌病夏秋季节的发病率较高[7]。我国北方羊群布病流行高峰为2~4月,这种季节性高发与羊产羔季节密切相关。夏季剪羊毛和奶食多,也会出现小的发病高峰,春节前后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可能与屠宰有关。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出现聚集可能与羊类等牲畜密度及肉类加工业发达有关。

2.2 年龄、性别分布 人感染率与性别无关,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布病患者可从乳汁、粪便、尿液、脓液排出布鲁氏菌,均已得到细菌学证实[8]。因职业性布病相关职业中工作者多为男性,所以,男性病例较为多见,但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年龄和性别在本病流行病学上无特殊意义[9]。

2.3 职业分布 布鲁氏菌对职业人群的危害性极强,凡与病畜、感染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农民、牧民、皮毛工、兽医、制革工和肉食品加工者等高危人群的感染率明显比一般人群高。从发病情况分析,从事山羊贩卖屠宰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典型,病情较重,而肉食品加工、销售感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以隐性感染为主[10],可能与不同种型的布氏菌毒力差异有关。近年来,出现实验室人员、高校学生、布病菌苗生产人员感染布病的情况发生,可能是由于长期、反复多次地少量吸入弱毒布鲁氏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

2.3.1 职业性布病的传播途径 人类获得该疾病的途径主要是:(1)人类接触受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野生动物;动物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舔幼畜,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和胎衣而引起感染;(2)通过摄入受污染的乳制品,及直接接触(皮肤、粘膜和吸入被污染的尘埃或气溶胶)与受感染的动物或生物材料等;(3)从事处理受感染的牲畜或偶然暴露于存在布鲁氏菌污染的环境,例如农场主、兽医、肉检人员是该病的高发人群;(4)人与人的感染可以通过母乳喂养、分娩、骨髓移植、性接触以及输血等途径传播,但这些传播途径通常是少见的。

2.3.2 职业性布病临床表现 职业性布病患者临床报道较少,职业性布病患者除具有布病的一般表现外,还有其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具有明显的职业性:从业人员中以农民、牧民、屠宰、兽医等感染率高;(2)感染多临床症状少: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率较高,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较少,由于当今抗生素广泛使用,患者血清学反应多数属于低效价;(3)由于长期反复接触而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患者起病缓慢病程长,无明显的临床表现;(4)患者临床表现较少并且轻微,乏力和骨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5)全身状况较好,预后佳,多数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3 防控策略

按国内外的作法,对健康牲畜检疫、普遍免疫、淘汰病畜是控制家畜布病发生和向人间扩散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 布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是病畜,动物患病后,病畜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消灭病畜才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因此,控制和清除动物间布病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11]。另外,畜牧部门应加强牲畜的监测及本地牲畜的免疫接种工作[12],并对于检出的病畜应及时的捕杀和无害化处理。

3.2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是疾病流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各种传染源(病畜及其制品等)都是通过各种传播因子传播布病的。布病作为人畜共患病,家畜和人都是易感者,故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有效疫苗的研究与应用[13]。保护易感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调查牲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重点人群的防病意识,消除危害因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预防控制布病的目的[14]。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尤其是重点职业人群,例如农牧民、屠宰、放牧、皮毛加工等。

3.3 加大投入,提升业务水平 政府带头,卫生、畜牧、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牲畜免疫接种率,加强检疫制度,捕杀病畜,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另外,加强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发现和报告并规范治疗,避免误诊及慢性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布病对畜牧业、养殖业以及高危人群的危害十分严重。实践证明,多部门实行联防联控,进行“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以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等对于防控布病蔓延具有积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1] Tiller RV,Gee JE,Lonsway DR,et al.Identification of an unusual Brucella strain (B02) from a lung biopsy in a 52 year old patient with chronic destructive pneumonia[J].BMC Microbiol,2010,10:23.

[2] Atluri,VL,Xavier MN,de Jong MF,et al.Interactions of the human pathogenic Brucellaspecies with their hosts.Annu.Rev.Microbiol. 2011,65:523-541.

[3] Perkins SD,Smither SJ,Atkins HS.Towards a Brucellavaccine for humans. FEMS Microbiol Rev.2010,34:379-394.

[4] 陈丹,柳晓琳,刘孝刚,等.布病流行趋势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1):26-28.

[5] Chen Y,Ke Y,Wang Y,et al.Changes of predominant species/biovars and sequence types of Brucella isolates,Inner Mongolia,China[J].BMC Infect Dis.2013,13(6):1-9.

[6] 李晔,余晓花,贺天锋.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6(1):18-20.

[7] 吐尔洪·努尔,谷文喜,何倩倪,等.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7:86-91.

[8] 施旭光.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6):576-580.

[9] 蒋软文,王清,白羽.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 28(3):228-230.

[10] 罗央努,范飞能,徐菊英.2005—2008年慈溪市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2):143-144.

[11] Ahmed Abdulkadir Hassan-Kadle.A Review on Ruminant and Human Brucellosis in Somalia[J].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2015,5:133-137.

[12] 胡邵谦,黄志刚.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策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84-85.

[13] 杨丽,毕振旺,寇增强,等.山东2005-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4-17.

[14] 胡秀英.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人间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5):896-8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60444);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MS1105)

2015-04-15)

猜你喜欢
职业性病畜布病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兽医导刊(2020年11期)2020-12-28 19:43:42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8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10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 01:16:20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1
布病防控知识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0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