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华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 354300
生猪定点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本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354300
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护人畜健康、保障“放心肉”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结合多年屠宰检疫实践,对生猪定点屠宰检疫规范、检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生猪定点屠宰检疫规范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活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生猪屠宰加工和猪肉产品检疫不断完善,肉食品安全生产已经列入政府部门“民心工程”计划。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逐步规范化、秩序化、正常化。为让市民能吃上放心肉,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应从源头抓起,不定期深入养殖场(户)对生猪开展尿检和饲料抽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生猪从出栏到上市的肉品,需要经过屠宰加工程序,这一过程是否能保证上市肉品卫生及安全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屠宰检疫实践,对生猪定点屠宰检疫规范、检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1.1进屠宰场之前 “全面复检”当运送生猪的车辆到屠宰场大门时,动物检疫人员应及时上前检查业主提供的相关票据 (如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车辆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动物准入证明等)进行查验,核对生猪头数,通过“看、听、摸”进行复检,以防患猪进入屠宰环节。
1.2给生猪扫描“耳标号”和“静养”经过进屠宰场大门这一关后,来自于同一养殖户的生猪被关在一起,“每批生猪按耳标号进入微机管理”,可享受被屠宰前的福利环节 (如喷淋浴等)、安心静养12~24 h;静养可以让生猪在屠宰前放松,利于提高猪肉的品质;静养期间,工作人员还可以随时观察猪的行为状态,判断其是否有新的病状。一旦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某猪只有病变,工作人员随时可通过猪耳标编号,找到户主(或业主)。
1.3屠宰环节注重检验部位和手段经过静养阶段后,没有被发现问题的生猪就可进入屠宰生产线。伴着有节奏的音乐,生猪会被自动传送装置传送到屠宰生产线,进而接受屠宰环节的第一道检疫--头部检疫。检疫人员逐一检验每头猪的头部淋巴结(主要检验是否存在“人畜共患”传染病)、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等是否异常以及“旋毛虫”的镜检等。
屠宰环节的检验主要是结合刀、钩,肉眼检疫为主、镜检为辅,从头部、体表到内脏、寄生虫等作一系列检验,全部过程下来需要十几个刀口的检验检疫。检验合格后,质检人员给猪体印上检疫章(条形滚动章)。凭检验检疫章和相关票据,胴体将进入由微机管理的交易大厅。而在屠宰检疫环节被查出有问题的猪肉或内脏等产品,必须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不得上市销售)。整个屠宰检疫过程在"电子眼"监控下进行,有据可依、可查。
1)检疫队伍的管理不够完善,200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兽医干部多被抽调抓中心工作,有的身兼数职,工作精力不足。
2)特别是在乡镇街道办,群众报检意识不强,对动物检疫工作认识不足,多数乡镇无定点屠宰场所,人员配备不足,检疫工作开展难度大。
3)基层检疫基础设施较差,检疫手段滞后,导致对疫病不能快速诊断和处置。
4)公益行政执法职能与技术服务职能不明确,检疫人员忧患意识不强,自我防护能力差,经营业主配合不到位等均造成依法检疫的难度。
1)建议政府部门理顺体制、健全检疫队伍,将管理与经营职能分开,发挥政府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2)加大相关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加检疫设备投入和执法工作人员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素质教育,确保检疫质量。
3)规范报检制度,健全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系统;配全检疫设备,改变检疫手段滞后的局面;逐步推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重检疫工作方式、方法,敢于与违反动物防疫(检疫)的行为作斗争。竖新风、立正气。
B
1003-4331(2016)04-00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