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彬 福建省周宁县七步镇畜牧兽医站 355400
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林巧彬福建省周宁县七步镇畜牧兽医站355400
摘要2015年11月,周宁县七步镇某猪场各种年龄段的猪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笔者根据发病情况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1]。该病以各种年龄的猪消化道感染、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感染,可在2~3 d内快速蔓延到整个猪场。猪龄越大对此病的耐受力越强,而10日龄仔猪染病后病死率高达100%。该病在冬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最高,猪舍卫生、通风条件差以及阴暗潮湿也会增加其发病率。2015年11月下旬,周宁县七步镇某猪场发生该病,现简述该病例的诊治过程。
周宁县七步镇某养猪场存栏135头猪,其中仔猪50多头。2015年11月下旬,猪场各种年龄段的猪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据场长反映,仅3 d整个猪场80%的猪受感染,呈暴发流行。3 d后笔者应邀前去看诊,当时连续多天下雨,天气阴冷,猪舍潮湿,几乎各种年龄的猪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仔猪发病最为严重。
该猪场15日龄以下的仔猪有10头,发病初期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腹泻,粪便恶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6 d后相继死亡;15日龄至断乳前的仔猪染病后出现水样腹泻,吮乳毫无精神,表现出食欲不振,部分躺着也水泻。断乳仔猪发病症状是出现喷射状水泻,粪便呈灰或褐色,没有发生死亡,但是体重下降明显。由于猪场规模限制,母猪没有与患病仔猪及时隔离,导致部分母猪反复感染,出现腹泻、食欲不振、停止泌乳等症状,但场内有2头母猪未出现明显症状。
死亡仔猪明显脱水,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胃和小肠。胃底部黏膜潮红、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含有小气泡和凝乳块,肠壁变薄且无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从纵向将空肠剪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待肠内容物冲洗干净后将其平整铺开置玻璃培养皿上,再滴加少许生理盐水,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见空肠绒毛显著缩短,此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特征。
采集病死猪相关病料送检。采用免疫荧光试验,即刮取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制成抹片,丙酮4℃固定30 min,滴加猪传染性胃肠炎荧光抗体,置37℃温箱30 min,然后用磷酸缓冲液漂洗15 min,自然干燥后镜下检查,可见胞质内出现特异性黄绿荧光[2]。
根据该猪场疫情的传播速度、各日龄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和仔猪高病死率等情况,确诊该猪场暴发猪传染性胃肠炎。
6.1紧急免疫免疫预防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对猪场进行紧急免疫,选在后海穴接种。
6.2对症治疗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可促进患猪加速恢复。全场饮水里加入适量葡萄糖生理盐水让患猪自饮,并供给易消化饲料,少喂多餐,保障饮水卫生[3]。
1)对腹泻仔猪,每头用2%盐酸环丙沙星肌注,首次剂量根据仔猪体重控制在8~10 mL,后续药量维持4~5 mL,另外为抑制胃肠道蠕动再肌注一针硫酸阿托品,剂量控制在0.5~1 mL,并灌服2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 mL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2 d,当仔猪腹泻症状好转时改用口服药物,即每头仔猪灌服土霉素粉1~2 g,同时继续在饮水中添加10%葡萄糖和0.9%氯化钠生理盐水以补充电解质和能量,持续用药5~6 d后患病仔猪基本好转。
2)对腹泻的成年猪,每头肌注2%盐酸环丙沙星,首次剂量可用到30 mL,后续药量维持15 mL,同时配合肌注一针硫酸阿托品,剂量5 mL,每天2次,连续用药2 d,患猪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收敛作用良好。为防止腹泻反复发作,在患猪好转时应该继续巩固用药1~2 d,同时可按1:1 000的比例,在成年猪的饮用水投喂庆大霉素针剂,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让猪食用。7 d后患病成年猪基本痊愈。
1)周宁的秋冬季及早春温度低、湿度大,猪舍空气流通差极易传播猪传染性胃肠炎,因此要加强猪场日常管理,注意保持并调整猪舍内的温度,做好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2)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无特效药,故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对刚出生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可以增强对该病的免疫力,预防发病。
参考文献:
[1]凡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与体会[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100.
[2]江瑞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和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5,32(1):139.
[3]龙清孟,熊胜利,龚菲,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的鉴别诊断及其防治措施[J].养猪,2014(4):1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31(2016)02-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