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吴 媛(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锦州地区地质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对策研究
王刚吴媛(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2014年,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地质公园榜上有名。锦州必须以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为契机,深入挖掘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并加以整合,推出具有锦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提升锦州旅游品牌的整体形象,扩大锦州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锦州地区;化石;地质资源;旅游
2014年,经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批准包括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地质公园在内的22处地质公园具备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辽宁省共有2家入选(注:还有葫芦岛龙潭大峡谷地质公园)。锦州市在欢庆国家地质公园获批的同时,也应同步考虑国家地质公园资源整合和优势利用问题,以及如何与锦州现有的旅游资源实现良性互动和双向促进。为了更好地迎接2018年锦州国家地质公园全面验收,规划者和建设者应始终铭记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基本原则,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按期高质量完成锦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发布,以及3年内的园区的同步实施——规划和建设,最终实现锦州地区地质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地质文化知识普及,以及为锦州市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概念诠释
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Geopark),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质公园”,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项目进行集中审核与评定,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和授牌。这里所说的国家地质公园,美学观赏价值要相对较高,同时具有特殊地质科学内涵,并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实现水乳交融,这些要素构成景色独特的国家级地质景观带。
(二)构建国家地质公园的现实意义
“保护地质资源、促进持续发展”一直是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亘古不变的唯一宗旨,遵循“保护+开发”的并重原则,依据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有序开发和利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资源,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保护段、保护点或地质公园”[1]。
1.资源保护。地质资源与全体公民息息相关,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行科学、有序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是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不能孤立思维开发地质公园,必须与发展经济实现联动,特别是地区旅游业,如果利用合理得当,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能促进本地居民就业,提高其生活水平,实现一举多得。
2.尊崇科学。建立地质公园,既能尊崇科学道理,又能破除封建迷信。建设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普及地质学相关知识,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起到宣传唯物主义世界观、抵制封建迷信传播的积极作用。这些知识的普及,既有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诠释,又有地质资源的科学解释,对于游客而言,地质公园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大大增强。
3.知识普及。对地质科学界而言,国家地质公园是地质学家和相关科学工作者不断历练和成长的、大自然恩赐的“摇篮”,也是科学探索的最佳基地。对社会各界民众而言,国家地质公园一方面近距离为其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启智教育的“天然”课堂。
4.旅游资源。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旅游业得到重视,稀缺的地质遗迹也得到同步关注。由于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要想不破坏历史遗迹原貌、地质遗迹性质还能持续维护,建立地质公园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最大限度地兼顾地质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利用两大功效。
5.发展经济。发展地方经济,传统上以工业、商贸等各类企业为主导,各种资源利用基本属于粗放型。跳出传统发展经济的思维模式,将建设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实现有效衔接,为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来源。同时,根据地质旅游资源特点,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混合型特色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6.服务社会。传统地质资源工作仅局限于专业的部门和领域,现代观念引领和改变着地质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如扩大服务、开拓新领域,开辟地质资源、利用新市场,是未来地质资源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新出路。地质公园计划等系列概念的连续推出,为地质工作领域的体制改革创新、服务社会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一)世界地质公园的起源
1989年,“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在美国华盛顿横空出世,计划的组织者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和国际地科联(IUGS),主要目的是将纳入计划的地质遗址,作为世界遗产的备选名录。1996年,计划的组织者又易名为“地质景点计划”。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球性网络计划”——由全球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构成的网络,即从世界各地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地质公园,但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促进地质遗产地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s),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20个,大约25年建完,同时将中国确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建立计划试点国家之一,这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渊源所在。
(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截至到2014年1月,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共分7批进行公布,共240家国家地质公园榜上有名。
(三)国家地质公园在辽宁省分布情况
在对辽宁自然资源进行考察时了解到,目前辽宁省有4个国家地质公园,即朝阳、本溪、锦州和葫芦岛[2]。据调查,时至今日,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一直与辽宁省无缘,这与具有丰富独特的辽宁地质遗迹资源地位极不相符。
1.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为2300Km2,其中地质遗迹面积为207 Km2。主要地质遗迹有地质构造、含化石地层、古生物化石。它由5大古生物化石园区组成,即凤凰山、槐树洞、上河首、四合屯、大杖子,均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产地。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迄今为止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的植物化石在这里被首次发现,“第一只鸟飞起和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是对朝阳化石成就的绝佳赞誉,其稀有性、完整性、独特性是对朝阳化石的顶级评价,是古生物化石宝库中世界级奇葩,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朝阳作为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园内人文古迹随处可见,有最早的东北地区佛教寺庙、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出土女神像、玉猪龙,以及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等古人类活动遗址,它的发掘改写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约1000多年。地质公园是集历史、人文、风景和地质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是理想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综合性基地。
2.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它以地质构造、岩溶地貌、地层剖面、地层接触关系等为主体景观特色,结合风光秀美的山水风光和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通过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科学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于社会,是一处美学价值明显、科学内涵多元、地方特色鲜明的地质公园。它经历了6个鲜明的地质期连续演变而成,即太古代、早元古代、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它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和地域上的组合特点总体布局规划为3个园区:(1)水洞园区。以本溪县为中心位置和构建主体,以桓仁县为东边界,以市区为西边界,包括汤沟、关门山、水洞3个景区,是以水洞为主体特色的科学探险、科普旅游及自然生态观光区;(2)平顶山科考探险区。涵盖南芬露天铁矿在内,以牛毛岭、平顶山及周边区域为边界的园区,是以地质构造、组标准剖面、岩溶峡谷等特色为主;(3)五女山园区。以恒仁望天洞和五女山山城为主体,以及大雅河的部分地段等附属部分,涵盖大雅河、五女山、望天洞等三大景区,以及高句丽山城遗址。
3.葫芦岛龙潭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整个东北地区唯一的峡谷即坐落在这里,“北方小西藏”是对其自然风光赞美的又一别称。整个峡谷总长度为52Km,最宽处210 m,纵深648m,分支峡谷数不胜数,它集“山、水、洞、石、瀑、峡”6大特色于一体。龙潭大峡谷被多种植物所覆盖,主要树种有30多种,丛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和野兽。自然景观有深不见底的龙潭,响彻云霄的金葫芦瀑布(落差36米,宽5米),龙潭瀑布(落差22米,宽达4米),以及鬼斧神工的峰(蛤蟆峰/情侣峰/忘忧峰)、洞(蝙蝠洞/龙骨洞)、石(神龟石/天狗石)、佛(弥勒大佛)、山(卧虎山)等各具特色的景观。在石林峡谷中,千姿百态、争奇竞丽的石林直插蓝天;在历史长河中天然形成的石窟,紧密相连且浑然一体,蔚为壮观;形象神似的凤凰石正欲展开美丽的翅膀自由翱翔。龙潭大峡谷特点主要为“奇、特、险”,例如火山岩、花岗岩,经过大自然独具匠心的精雕细琢,形成了姿态万千、耐人寻味的自然景观。
构建锦州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资源,包括产地资源和展馆资源。
(一)义县〈省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
该区位于锦州市所属义县境内,大部分属于晚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具有四多特征:即类型、数量、产地和赋存层位多,已发现腹足类、鸟类、恐龙类、双壳类、鱼类、介形类、虾类、介甲类和硅化木等化石近20个类别。义县地区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主要产于九佛堂组和义县组,产地达十处之多。依据化石资源布局特点,将资源区分为三个部分:(1)头台乡管辖的白台沟——破台子区间;(2)大定堡乡、杨乡及头道河乡分别管辖的金刚山——王家沟区间;(3)头道河乡管辖的金家沟——谢家屯区间。
(二)义县〈中德〉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博物馆
它位于义县头台镇河夹心村破台子北山,“地质景观旅游”“古生物化石展览”“精美的园林景观”是其展现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除化石特色外,化石馆、巨型阶梯地质刨面、硅木化石林、蒙古包群,以及独树一帜的园林景观,这些是构成地质旅游的主要元素。这里除观赏远古化石标本外,还能进行体验式旅游,如“远古生命的足迹”——地质长廊和恐龙“三纪”时代等展区将史前生活足迹展现给游客,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游人流连忘返。
(三)锦州文雅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它位于锦州市古塔区,由杜文雅先生出资筹建,集展示、观赏和科学研究于一体。早期白垩纪辽西化石是展馆内主打展品,在多年收集的各类化石展品中,化石珍品达数百件之多。这其中包括如龟、矢部龙、鹦鹉嘴龙等爬行类动物化石,在地球中生代时期曾盛极一时;还有两栖类、植物类、鱼类、昆虫类化石,以及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杜氏孔子鸟化石等。
(四)渤海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
渤海大学古生物中心于2011年7月成立,占地60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千余件,展出200余件。其中的精品有世界上的第一条鱼——海口鱼,世界上的第一朵花——辽宁古果,世界上的第一只鸟——中华龙鸟等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接待参观者3000余人,它是辽西地区第一家古生物科普和研究单位,是辽宁省科技平台。中心研究发现的新物种有韩氏——长嘴鸟,韩氏——沼泽丽玲,韩氏——奇异阿博鸣螽,渤大——伪波形脉蜓等,该中心发表多篇学术前沿论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励,并填补了古生物化石管理理论空白。
(五)北镇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
北镇医巫闾山,座落在锦州北镇市境内,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义县和北镇市交界处,方圆达数百里,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是其主要特征。闾山属阴山山系松岭山脉,是内蒙古高原到辽河平原的三大屏障之一。闾山景区资源多姿多彩,大自然赋予的“雄山、峰峦、林海、果园”四大天然元素,构成了鬼斧天成的奇特景观,无污染、纯天然、原生态是其三大特色。整个景区拥有120多个景点,观赏面积达到1482公顷。它于1986年,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建设省级森林公园;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现已开发了包括大朝阳、大石湖、宝林楼和老爷岭等4个主要景区,整体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闾山境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岩奇洞幽,生动形象,如一幅幅立体的画,一首首无言的诗,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陡峭的岩壁如刀砍斧削,奇幻的巧石漫山遍坡,有的像人,有的似仙,有的如珍禽异兽,有的如初绽的花朵,如著名的林海风帆、石猴对峙、骆驼峰、十八蹬、双线天、月牙洞等,完全是大自然精雕细镂,令人称奇。
(六)北镇青岩寺自然保护区
青岩寺分为上下两院,下院位于群峰环抱的山脚下,而上院则选址在北侧峰峦间的一处较大的横断裂石缝中。它上距山顶几十米,下距谷底120米,长度约50余米,宽度约为0.5-9米。在裂缝中部有历史上遗留的人造石洞,洞口高约2米多,洞内高宽约4米,而深度则达5.5米。洞门匾额篆刻“虚无真境”,洞内正中莲花台上端坐一尊神态慈祥的花岗岩石雕头部略歪的观音老母像,本地人俗称“歪脖老母”,十八罗汉簇拥而立,佛堂位于洞侧。因这尊佛像造型奇特,又传言世人有求必应,非常灵验,故名闻省内外。其天然形成的地质特征,是构成锦州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地质地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门。
(一)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树立锦州大旅游观念
锦州景区虽然不像国内著名景区逢节必涨,但是纵观旅游六要素(注:吃、住、行、游、娱、购),锦州旅游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游”要素的收益上,而忽视了其余五个要素的作用,导致锦州旅游业的主要收入来自景区(点)的门票创收。对此,锦州必须树立“大旅游”观念,又称为旅游产业链,也有称为旅游产业集群。主要做法有:(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锦州旅游相关机构改革;(2)整合地区旅游资源,实现锦州旅游一体化;(3)稳步推进区域旅游联盟,逐步进入具体化实施阶段;(4)加大整体宣传力度,开发、包装和经营同步推进;(5)加强锦州旅游业的管理团队和经营团队同步建设。
(二)联建锦州国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委员会
锦州地区各县(市)必须树立统一“大锦州地质旅游”的理念,在锦州市国土资源局和锦州市旅游局的双重领导下,以义县和北镇为核心,构建义县园区和北镇园区两大地质旅游主题,统一组成锦州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领导小组/委员会,全面规划与设计,科学合理整合资源,各司其职,风险与利益同享同担。其运作模式为:由锦州市政府主管部门实现四统一(即规划、投资、建设、管理),采取全民占股形式(当地百姓实行控股收益),国家地质公园的品牌所有权归市、县两级政府所有,园区运营实体则有偿使用品牌经营权[3]。主管部门对品牌统一运作和管理,品牌收益以合同约定方法让各园区/当地居民分享。
(三)发展生态地质旅游
由于“义县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北镇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两大品牌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优先发展已经建成的两大旅游区域势在必行,包括两个阶段:(1)准备工作。包括整体地质旅游资源的形象设计与宣传、地质旅游线路策划与推出、地质旅游客源地的选择与组织。(2)服务工作。包括为喜爱地质旅游资源的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导游服务,并同时注重特殊地质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由于“热河生物群”是辽西生物种群化石区的典型代表,环境与基础设施必须同步跟上与配套,未来的锦州国家地质公园在建设中,尽量减少人为造作之迹,保证纯正原生态是突出地质生态旅游的主要特色,实现在地质生态旅游标准基础上深层次原生态体验。
(四)发展特色地质旅游
锦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要突出旅游服务特色,处于辽西中心城市地位,具有向传统人文旅游线路延伸/联动的优越条件。从旅游服务内容角度要实现多元化,同时具备代表性特征,避免与周边地质公园同质化。由于朝阳、锦州和葫芦岛都属于辽西地质/化石群区域,趋同性较强,但在建设中要体现差别化特色。其中,“龙故乡、花世界、鸟天堂”是朝阳的代表性特点,如在生态环境复原对生命进化的意义方面,鸟类化石标本作用明显。就锦州国家地质公园而言,义县生态环境复原及对生命进化意义,应该主要体现中生代爬行类、两栖类等珍稀化石标本,这样与朝阳化石产生明显的特色区别。北镇应突出地文景观特色“雄、奇、险、幽、秀、旷”六要素中三要素——“雄、奇、旷”,特别是医巫闾山对于其三大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从以下一些方面展现,如断层景观、节理景观、地层剖面景观、生物化石景观、山地/山岳景观、谷地景观、造型石体景观等,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效果[4]。周边县(市)也应根据自身特点来规划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或与锦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有效衔接。
(五)发展“科考+科普”地质旅游
目前,据调查通过相关政府部门批准,锦州地区已经正式对游客开放的各类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达8家之多。此外,还有一些展现个人藏品的小微博物馆。为杜绝地质资源浪费,锦州地质公园应对上述区域馆园场所进行综合整合,以中德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为核心,同时作为对外窗口和服务节点,串连锦州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相关资源形成地质旅游线路或网络[5]。整个网络是以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公园为旅游产品线,以锦州市、县各级化石博物馆为服务节点,通过节点的联动或牵动作用,带动整个“科普+科考”为特色的地质旅游服务网络,同时科学合理地带动锦州国家地质公园内外联动发展。
(六)重点打造国家地质公园的两大核心区
辽西地区已建/在建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非常多,造成重复性的同质化竞争,由于辽西区域“地质+化石”是其主要产品,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建议在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主持下,锦州市国土资源局和旅游局共同负责前提下,锦州市仅保留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馆,其他馆可以改造成专题馆,如恐龙化石馆、鸟化石馆、鱼化石馆、昆虫化石馆、植物化石馆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石博物馆,从参观游览角度,达到“馆馆显独特,处处藏震撼”的视觉效果,令人流连忘返。现有场馆可以通过标本合理议价后统一交换和交易,统一规划和建设。
通过论证,可以打造锦州国家地质公园的两大旅游服务园区:(1)义县地质公园展区——中德地质公园、万佛堂石窟、义县化石馆,以及辽代奉国寺、大凌河漂流等延伸景区。(2)北镇地质公园展区——医巫闾山、森林公园、青岩寺、北镇庙、老爷岭等。这两大园区主要以化石/地质旅游资源为主导,打造一流美学观赏价值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引领游客参观游览附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总之,作为世界级地质资源品牌——辽西热河生物群,早已享誉海内外,且具有全球唯一性,经过地质资源整合,凸显白垩纪特征的地质公园指日可待。同时,以获批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地质公园为发展契机,为有效提升锦州国内外形象添加浓重的一笔,通过地质旅游提升相对优势,引领锦州旅游业实现多维突破的战略布局。同时,化石产地多为贫困山区/偏远地区,通过地质/化石资源优势实现脱贫致富是有效方式之一。锦州成功获批国家地质公园,对经济、社会、人类发展史和民族文化等各项事业都意义非凡,同时也是锦州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功绩,必将惠及子孙万代。
参考文献:
[1]雷翠丽,董四代.双“世遗”旅游地的区域合作——以武夷山和泰宁为例进行的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4):53-56.
[2]吕俊芳,李悦铮.辽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1):123-128.
[3]毛峰.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刍议[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12):51-53.
[4]梁滨,毛焱,邓祖涛,等.武汉旅游业创新发展:基于市场竞争力、资源整合及空间结构等多重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75-77.
[5]彭蝶飞,夏杰.滨江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湘江西岸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9-93.
(责任编辑单丽娟)
作者简介:王刚(1972—),男,硕士,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区域旅游研究;吴媛(1996—),女,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锦州市2014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关于以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为契机推进我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成果
收稿日期:2015-03-06
文献标识码:中国分类号:F590.31:F127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6)02-0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