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临摹,草根写生

2016-12-16 11:54赵一平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赵一平

摘要:低段儿童的模式化绘画是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碰到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它严重地束缚了儿童原本天马行空的思维,使绘画变成一种整齐划一的模式,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与反复性。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贴近低段儿童生长的地面,巧施方法:用别样临摹f取其局部临摹法、嫁接替换临摹法、举一反三临摹法)告别依样画葫芦的呆板,收获青出于蓝的成效;用草根写生(顺水推舟——以特征为主线进行夸张变形式的方法写生;由此及彼——以外形为基础进行奇思妙想式的方法写生)再创儿童作品的生机与灵性,以此帮助低段儿童破除模式化绘画的硬壳,让儿童的心象在笔尖自由绽放。

关键词:低段儿童 模式化绘画 别样临摹 草根写生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抹色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点燃一个辉煌的梦想。但是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也会不小心钻进模式化的硬壳。在这个模式化的硬壳里,只有统一没有变化,只有死板没有灵性。低段儿童模式化绘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形的模式化,即所画物象的形状模样固定化,如房子怎么画,树怎么画,蝴蝶怎么画,花怎么画,等等:色的模式化,即画画涂色的时候给所绘物象涂上固定不变的颜色,如画树一定是绿色的,太阳一定是红色的,天一定是蓝色的,等等;还有构图的模式化,如有些孩子每次作画,不论画什么,总要在画上添个太阳,连画太阳的位置都一样。

孩子模式化绘画形成的缘由很多,比如学前期一笔一画跟着老师一起摹画,先人为主地输入一些固定模式,致使后来只会照搬复制;再如家长为图方便省事随便买几个简笔画本或填色本丢给孩子,让其跟着本子上的形或色自己进行描画了事……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模式化绘画所产生的弊端显而易见,它严重束傅孩子原本天马行空的思维之花,使绘画变成一种整齐划一的模式。并且模式化绘画对儿童的影响是持续性的,若在低段不加干预,则将一直影响至中高段,甚至更久。

如何使低段儿童走出模式化误区,真正使孩子在绘画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审美的快乐、美好的情感、右脑的活跃和有力的自信。是一句“不可以”便可横加干涉的吗?不是。是用成人化的标准加以拔苗助长吗?更不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在教育中我们应该贴近低段儿童生长的地面寻求破解之道,帮助他们汲取泥土的芬芳,争脱模式化的外壳。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低段儿童的模式化绘画问题的破解之道浅谈一二。

“临摹”和“写生”是低段儿童绘画教学中常用的绘画形式,我这里谈到的低段儿童模式化绘画的破解之道,也从这最平常的这两点人手。

一、别样临摹:告别依样画葫芦的呆板,收获青出于蓝的成效。

临摹是低段儿童绘画教学中常用的绘画形式之一。通过临摹,可以锻炼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学习一些有效绘画技巧,提高儿童的鉴赏能力。但是临摹是把双刃剑,临摹不当,或挫败儿童的画画兴致,或催生儿童的依赖心理,使儿童的模式化绘画雪上加霜。其实只要我们用好临摹这把双刃剑,引导孩子进行别样的临摹,一定能让他们在临摹中消除对绘画的畏难情绪,掌握一些基本绘画技法,使作品不至于千篇一律。

1.化繁为简——取其局部的方法临摹。

多用于临摹名家经典或构图复杂有一定难度的范画。孩子在临摹范画时,可以只临摹范画中的一部分。为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教材在每一册中都安排有多幅中外名家之作,但这些范作常常处于高大上的地位,学生敬而远之。其实我们可以用局部临摹的方法,在教师引导孩子对原画进行整体观察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孩子意愿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加以临摹。如二年级第四册《民间年画》一课,可以让孩子在临摹年画范作中体会年画的特征,但年画多构图复杂,内容繁多,照搬临摹对二年级孩子来讲显然是超负荷,为此可以让孩子自己选取其中一幅年画中的一个局部,或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进行临摹。或选取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临摹。

其意:一方面,通过局部临摹让孩子感受艺术家的风范,汲取经典中的“营养”,锻炼观察力与表现力。孩子选择对哪个局部进行临摹的取舍过程本身也是对范作的一种再创造,如原本在范作中不是主体的东西,通过孩子的局部临摹可能变成画面的主体。另一方面,局部临摹把临摹的难度调节到适合低段儿童的高度,把临摹的时间调节到适合低段儿童的长度,让儿童觉得容易接受、表现,从而易于培养儿童的绘画自信。

2.借旧植新——嫁接替换的方法临摹。

多用于临摹同龄人的优秀范作。孩子在临摹的时候可以保留原作的一部分。再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保留原作的那部分嫁接自己感兴趣的形象,从而完成自己的作品。如二年级第三册《小鸟的家》一课中,孩子可以临摹范作中大树的模样,而鸟巢的样子可以替换成自己想要的造型。

其意:模式化绘画习惯的孩子,绘画表现力方面肯定不及优秀的同龄人,所以用部分照搬临摹以补其表现力不够之短。再通过嫁接替换,让孩子通过在范作中植入自己的思想,唤醒原本沉睡的想象种子。

3.脱胎换骨——举一反三的方法临摹。

即模仿原画绘画方法、形象特征、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可取之处,临其色、临其法,源源不断地翻出新花样。比如一年级第二册《大牛和小牛》一课,范画中站着的牛的形象,可临其牛的形象,举一反三地改变牛的动态特征,改画成蜷曲睡在地上的牛;又如二年级第四册《向日葵》一课中,以书中范作凡·高的《向日葵》为例,可取其色举一反三地画自己的向日葵,感受其用色之道;或取其法,临其色线笔触画自己的向日葵,感受其用笔之道。

其意:如果前面两个介绍的方法具有基础性与普遍性,相比而言,“举一反三法”的临摹对孩子来说更具挑战性,我把它定位在别样临摹的最高阶段。它建立在教师引导孩子对原作深度赏析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原作的体会、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并进行一定的提取进行临摹,临摹中,绘画方式从照单全收转为安需提取,思维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另外,予以作品一种脱胎换骨的新意。

别样临摹的注意点:关于“度”的问题。一个是范作的难度,一个是临法的难度。教师要根据孩子实际能力和绘画特征选择范画,注意掌控好给孩子选择范作的难度的适宜性和临法的可取性。不同的范作,不同的儿童,各种临法,各取所需。

如此别样临摹,难度和方式都较适宜低段儿童。既可帮助低段孩子在临摹中锻炼出敏锐的观察力,学习一些有效的绘画技巧,又可避免死板临摹催生孩子的思维惰性,让孩子告别依样画葫芦的呆板,收获青出于蓝的效果。

二、草根写生:告别力不从心的窘境,收获自由绽放的成效。

写生是公认的最好的儿童学习美术的方法之一。当儿童写生时,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没有了统一标准。靠自己的眼睛观察,靠自己的脑子思考,靠自己的手表达,使儿童在写生中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但低段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好动,而具有模式化绘画习惯的儿童通常表现力又不够强,若刻意地要求造型规整地加以写生,会让他们感觉力不从心,并产生畏难情绪,进而磨灭他们写生的兴致。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再以固有模式加以复制。所以从更贴近他们心理特点和绘画能力的角度考虑,建议多用“草根写生”。

草根写生与普通写生相比,在形式上从简,方法上从低。写生形式上从简:写生时间与写生对象均无需像普通写生那样刻意安排,可利用课尾学生完成作业后的边角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一什一物(课桌上的一个文具盒、一本书、一支笔、一个茶杯,脚上的鞋,身上穿的衣,旁边的同学……)都可以成为写生对象,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开始操作。写生方法上从低:不同于普通写生力求造型规整、形神肖似的高大上,相反的,可弱其成法,不如实摹写,走低端路线。草根写生,因其形式上从简,方法上从低,而成为改变低段儿童模式化绘画的另一味良药。

1.顺水推舟——以特征为主线进行夸张变形的方法写生。

从低段儿童的绘画阶段看,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主观感觉表现期,在绘画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感兴趣的形象上,对他们有兴趣的形象和部位会表现明显,相对具体。另一方面,他们绘画时,手、脑、眼配合不够协调,可能明明想画直的线画歪了。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有言:“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所以在引导低段儿童写生时,我们可弱其成法,尚其自然。允许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主观上的夸张和变形。造型不受对象的局限,可以不用如实摹写客观物象及其许多特征,仅仅保留其最基本的形式,以写生对象的某个特征为主线,进行夸张、强调,其他形象可以相对简单、概括。

其意:顺水推舟——以特征为主线进行夸张变形的方法写生,对儿童自身来讲约束少、定式少,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能大胆握笔,放手去画。写生出来的作品,既有写生作品直接性、客观性的特点,又具有低段儿童浓厚的天真、自然、纯朴、原始的稚拙美。恰恰这种顺水推舟式的造型和稚拙的线条符合低段儿童年龄特点的表现,比起模式化绘画的整齐划一,我想这是真正散发着浓浓童味的美。

(图解:低段儿童写生讲台上铁树与兰花的作品。前一个作品,抓住铁树小叶对称生长的特征,对叶形进行了大胆变形。后一个作品,透明的盆子,疯长的绿叶,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童味。稚掘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在笔尖自由流淌。写于此形,而超乎此形。)

2.由此及彼——以外形为基础进行奇思妙想的方法写生。

在写生时,引导孩子以写生物象的外形为基础,由此及彼进行合理想象,鼓励写生过程中的想象与突破,写生过程中,思维开放、动作开放、绘画要素开放,使孩子将脚踏实地的写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相结合。所画作品可以“无所不能,异想天开”:课桌上铅笔盒变成了一辆赛车,手中的一支铅笔变成了一个水瓶……

其意:此法写生,力图让孩子在写生的根基上由此及彼进行合理想象。思维开放、动作开放、绘画要素开放。力图以多元的开放,激发被束缚的想象。使作品充满生机与灵性,使儿童的心象在奇思妙想中自然绽放。

草根写生的注意点:主要是“量”的问题。靠“偶尔为之”破模式化的硬壳,其力微乎其微。应使写生步入持续性的道路。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改变,这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图解:低段儿童利用课尾边角时间,分别以手头的铅笔和自己戴的眼镜为基础形进行奇思妙想式方法写生的作品。前者变成了铅笔造型的水瓶,后者的眼镜上不可思议地添加了眼睛和眼睫毛。虽是三两分钟绘就的简单作品,但思维之花从中绽放。)

如此草根写生,既切合低段儿童的实际表现力,又符合他们的情感需要,使写生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像是进行一场有趣的纸上游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画得多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想象力与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在生活中捕捉灵感、积累素材,渐渐地从绘画的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

鉴于儿童的模式化绘画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反复性。今天提醒了,改好了,但明天可能又变回来。所以别样临摹也好,草根写生也罢(当然肯定还有另外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便可了事。我们需要将这些方法细水长流地融于平常教学之中,并视学情而为之,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其慢慢地内化吸收。就像一粒种子,我们找到合适的土壤,还需要耐心等待,让其熏陶泥土的芬芳,汲取足够的养料,终有一日其能从模式中破壳而出,而你我只陪其慢慢成长,静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