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的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2016-12-16 09:52吴婉玉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切入点文本课文

吴婉玉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

如何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中主问题的设计。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下面我结合几个课例,谈谈如何巧设问题,优化教学。

一、问题设计要找准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解读文章的最佳突破口。它可以是文章的题眼、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人物、文章的情节或者文章的背景,等等。

切人点的精准把握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潜心研读和对学情的深入了解,凝结着教师静心的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的智慧。

《背影》这一传统篇目,切入点很多,如“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的五句话”等,但这些中规中矩、波澜不惊的设计完全是不顾学情,不了解学生的疑问,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然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激活他们的思维,更谈不上引发他们的探索活动,在思维和探索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有一位教师独树一帜,选择了“沉重的生活,沉重的父爱,沉重的表达”作为该文的切入点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品读和赏析,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研究,“祸不单行的境况下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自然能深人人心、产生共鸣,父爱的体会更是水到渠成。这样新颖精准的切入点,这样的课堂才有吸引力,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教学才更有活力。

二、问题设计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主问题的设计要简单明晰,不能细碎,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能达到“以一抵十”的效果。如果一个课时安排七八个环节,那么可以肯定,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在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时,课前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短短几分钟不仅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更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铃声未响,学生就已走进了文本。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浑然不觉地完成了三个主问题的探究:柳宗元如何登西山、游西山、赞西山。春风化雨,自然生成。

余映潮老师在教《散步》这一课时,设计了三个主要问题:

1.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的“情味”;

2.体味从课文中传神的词语、优美的句式中表达出来的“韵味”:

3.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倾向,体悟评析文中透露出来的“意味”:

“情味”“韵味”“意味”三个环节涵盖了情节、主题、语言、写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层次清晰,覆盖全面,能力训练充分,真正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对于课堂教学中成串的提问,简单应答的“碎问”和学生随意的追问,其成效是明显的。

三、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如果一节课设置的问题有一组,那么这一组问题之间一定要有梯度,要能环环相扣,逐层推进,深入文本。

我看过一个案例:有一位老师教学《囚绿记》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绘一幅绿的多情图——给“绿友”取名字:

2.谱一首绿的赞颂曲——讨论作者喜爱赞美“绿”的原因:

3.赏一场绿的反击战——品味语言,读出“绿”绝不屈服的精神:

4.忆一个民族的抗争史——象征向往光明,绝不屈服的中国人:

5.读一篇绝代的散文学——知人论文。

这五个主问题处处围绕“读”这条主线,抓住“绿友”形象的理解与把握挖掘文本的主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文本到文心,不仅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且学到了语言,懂得了作者构思的巧妙。这样有梯度的螺旋式教学,可谓步步为营,精彩无限,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余映潮老师说:“几个主问题层层深入,从不同角度深化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科学有序的主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走进文本,研读文本,探究文本,极有利于实现课堂的丰富生成。

四、问题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主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班上所有学生都能亲历“实践”,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一位语文界前辈说:“只有学生的长时间的课堂实践活动,才能让教师的不厌其烦的碎问停止下来。”余映潮老师曾说:提问设计的最高境界——将提问“变成”训练的任务。

有这样一个课例。《邹忌讽齐王纳谏》设计者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2.请自选内容,用“比较”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

3.这篇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词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三个环节,三次深入的研读活动,三次课中的交流,因为没有教师的碎问,学生需要独立地进行读背、思考与动笔,就有了真正属于每位学生的课中实践,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主问题的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精巧的问题设置改变了以往陈旧的讲课习惯,代之以学生的有效训练,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谓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共赢。

猜你喜欢
切入点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