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中国影子银行虽然有利于增加金融利润,提高资本流动性,但其结构复杂,缺乏监管力度,极易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本文截取2004--2014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估计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改革国家货币政策、加强立法监管、构建银行预警机制等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国家银行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银行体系;稳定性;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gradually expanded. The shadow banking Chinese may help to increase financial profit, improve the liquidity of capital, but its structure is complex,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extremely easy to caus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bring certain financial risks. This thesis takes 2004--2014 years of annual data, estimates of the shadow banking Chinese scale, analyzes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China, the influence of Stationary test and co 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of shadow banking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of China, proposed reform of 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strengthen legislative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ban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so on, to improve Chinas banking systems ability to cope with risk,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Key words: shadow banking; banking system; stability; empirical study
引言
世界范围内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国际金融市场体系随之变化,中国的影子银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影子银行是指一定程度上脱离金融机构的监管,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但从事类似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信用中介机构。其分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其中内部影子银行体系扮演“中间人”及“交易对手”的角色,主要包括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机构;外部影子银行体系包括由经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由政府部门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组织。中国影子银行与国家的银行体系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信用转换、流动性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随着影子银行规模逐渐扩大,其对中国的银行体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为规避风险,对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进行测算,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提出通过宏观调控监管市场,建立全面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等建议,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
由于对影子银行测算方法的差异性和款项的流动变化性,国际上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存在争议。根据我国的测算标准来看,截止2014年底,中国影子银行未偿还贷款的数目巨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接近一半。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发展速度过快,并且存在不透明业务,严重影响了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基于稳健特征指数,测算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性,该指数结果与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测算结果不同,但可以理解。以银行的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的余额总值作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测算指标,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展开研究,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信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和表外业务与国家传统银行体系联系紧密,产生资金规模较大,信用创造能力强,对国家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最大的影响。中国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中的由政府部门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由于国家银行资金投入少,并受到较强的监督管控,因此对国家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中国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中的有企业内部信用合作机制下成立的民间金融组织,虽存在资金断裂、违约现象,但由于国家银行参与度小,结构落后,对国家银行体系的影响最小。笔者基于多项研究数据,在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其银行系统存量,并根据银行的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的余额总值进行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量。
二、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测度和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测算,根据2004--2014年的年度数据,提取因子,分析数据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并测算数据变量的相关矩阵,采用巴特利球体检验和KMO检验方法,得出巴特利球体检验统计值为119.897,相应概率为0,表明存在线性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值大于0.5,也说明该组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根据测算数据的矩阵系数,选择两个公因子,计算出其方差累计率高达92.10%,可充分反映测算数据提供的信息。由于因子载荷的指标与因子具有相关性,求解因子载荷矩阵,得出的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明其对指标的影响力越大。为保证因子分析的准确性,在测算过程中通过最大方差法确定空间坐标轴,为更好的解释因子,将极化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变量。选择的两个公因子有效的反映了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其中一个公因子对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进行测算,得出高于0.79的因子载荷量。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贷款率体现了银行业的资本质量,资本充足率是银行体系中资本的最佳体现,存贷比则体现了银行体系的盈利性。另一个公因子对银行中的存款增长率、信贷增长率指标 进行测算,得出位于0.70--0.79中的因子载荷量,体现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表现了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确定因子后,对中国银行稳定性进行测算分析,将因子方差贡献率进行数据整合,由公式结果得出相应的综合指数,根据测算2004--2014年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指数,得出我国的银行业整体呈稳定发展的趋势结果,但其中存在阶段性的波动,主要出现于如下时间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5年,受国家财政政策影响,投资规模日益加大,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过量的信贷需求直接对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风险产生消极影响,银行体系中的资本流动性及资本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导致银行体系稳定指数出现下降。第二阶段出现在2005--2008年,国家经济增长总值提高,进出口贸易繁荣发展,国家银行体系中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体系安全性增加,流动性因子平稳发展,促使银行体系稳定指数得到较大的提高。第三阶段是2008--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此类消极影响导致银行体系中的资产质量下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缓解了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但经济危机造成的极大影响,导致银行体系的稳定指数逐渐下降。
三、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估计等方法,通过量化关系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一)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以2004--2014年的年度数据为测算对象,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综合指数由银行业稳定性、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表示,将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得出变量为一阶单整。为检验变量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关系,建立模型和检验模型,将行业稳定性作为因变量,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作为自变量,对各类变量采用协整检验法,研究得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中存在三个以上的协整向量,充分证明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与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采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方法虽然证明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与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银行业稳定性、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展开实证研究。根据检验因果检验结果得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在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零假设,说明其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是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三)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首先对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变量和银行体系稳定性变量进行关系模拟,得出二者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并且呈现倒“U”型,说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适宜总规模的阈值。当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达到阈值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上升;超过阈值则出现下降,结果表明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也表示了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影响具有双重效应。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逐渐扩大,其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也干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影子银行具备中国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其规模和应用范围的日益增加,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职能。由于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能力较弱,其限制了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来源。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中国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响了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发展,由于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操作、金融监管规避等特点,在经济繁荣时期,其能吸收流动资金,推动货币价格,导致经济过热的现象频发,极大了造成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由于影子银行的内部体系复杂,其应用面积广泛,包含了大量的社会民众,当贷款资金链断裂时,后果难以想象,严重威胁了社会整体的平稳发展。
四、政策与建议
针对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我国政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实现金融创新,改革传统的货币政策,针对影子银行具有的信用职能,政府结合当前的国家经济实力,不断了拓宽中国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种类,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有效调控货币的传导机制,推动价格型的国家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立法手段强化国家监管职能,促使中国影子银行朝秩序化方向发展,加大对影子银行工作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实现有效的约束管理,运用完善的法律体系规避民间金融机构造成的银行体系风险。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实施全面且具体的传导机制监测。在中国银行体系中建立稳定性的预警机制,及时控制中国影子银行即将爆发的风险,通过有效的预警机制进行实时性的监管和控制,出现问题时,有效的解决,降低影子银行发展中的弊端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冲击,全面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罗玉冰.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银行业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15(01).
[2]刘太琳,董中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2):14-20.
[3]陈丽英,余志鸿.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实证分析——基于影子银行业务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2015(3):27-35.
[4]李春红,徐 奎.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J].商业研究,2014(3):40-46.
作者简介:刘天和(1979-),男,汉族,贵州都匀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