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日渐被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是汉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本文从中华才艺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现状入手,通过对已有问题的对策探讨,尝试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兼顾新疆辐射中亚的区域特色调整课程的内容、项目设置、教学方法等并进一步讨论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以期最终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框架结构。
【关键词】中华才艺;课程;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弘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掌握一门中华才艺技能,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中华才艺以直观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但深受国外汉语学习者的欢迎,更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华才艺是能够映射出其软实力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有可能走出国门推广汉语的准教师,中华才艺不但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更能辅助他们从事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交流。
在此有必要对“中华才艺”进行注释。中华才艺即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特色的,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特有风貌的才能、技艺与艺术。大致上可包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中的舞蹈、曲艺、相声、书画、武术、太极拳、中国民间手工艺及中国传统器乐等等——这是刘璇于2012年著作的《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传播》一文中关于“中华才艺”的定义。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如何对各个学科内容进行择优选择并合理分配使其优化组合是当前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中华才艺课程,如何将其归并至专业课程框架中,如何科学定位其课程性质、地位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实践检验理论。
截至2012年7月底,全球拥有387所孔子学院、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亚洲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75所孔子学院,其中在中亚正式挂牌成立的孔子学院己达到8所,涵盖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目前新疆高校中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有五所,其中先后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高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综观其开设的才艺课程项目包含剪纸、书法、武术、国画、京剧等(每一年在安排顺序和项目选择上略有差异)。
在对国际教育专业已修读或正在修读中华才艺课程的学生及任课教师展开调查与访谈后,我们发现:
1.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调查、访谈后,超半数的师生都认为非常有必要,仅有极少数学生表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或不认可中华才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2.在对中华才艺课程项目的选择与开设问题上,学生见仁见智,意见不同
调查发现:包括剪纸、京剧、国画、武术及太极拳、中国结、传统器乐等在内的近十个技能项目都是学生喜爱并关注的。其中,剪纸技能居榜首,其次为国画、京剧、太极拳、武术等项目。从喜好数量多寡可见带有浓郁中国特色风格的技能,特别是能体现中国国粹与民俗文化的项目格外受青睐。
正因为考虑到已开设的课程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还对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做了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开设原有才艺技能课的基础上,还希望校方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在对填报的课程项目归纳整理后,大致分为如下五类:传统文化理论类(如:民俗介绍、中国古诗词阅读鉴赏)、棋类(象棋、围棋)、歌舞类(昆曲、肚皮舞、新疆歌舞)、器乐类(钢琴、二胡、小提琴、葫芦丝)其他特殊技能类(针灸、中国结、中国菜系与烹饪、麻将、插花、茶道、变脸、快板、刺绣、瑜伽、跆拳道)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五大类中的个别技能不属于(具体参照刘璇在2012年著作的《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传播》一文中关于“中华才艺”的定义)中华传统文化才艺。例如:肚皮舞、插花、茶道、瑜伽、跆拳道、钢琴、小提琴等。这些技能虽然是当今时代下较为热门的技能学习项目,但并不属于中华才艺的范畴,本研究不做论述。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对才艺技能渴求的积极性令人欣慰,但什么是中华(传统)才艺?又如何与其他技艺做区分?对于此类问题,学生模糊不清、认识仍显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国粹”麻将作为一项娱乐大众的游戏日渐风靡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和欧洲,人们通过麻将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了解汉语。学生对技能需求的与时俱进性敦促了课程设计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方案。此外,作为毗邻中亚地区的新疆高校学生,掌握具有新疆特色民族文化的才艺技能(如: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意愿之一,这无疑对于中亚地区的汉语推广及中国文化传播具有积极影响。
3.中华才艺课程的教与学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华才艺课程的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对提升汉语教学技能有促进作用。其次,从课堂组织来看: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讲的多,练习少,导致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第三,课下活动是否能与才艺课教学相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调查情况来看,包含讲座、参观、展览、汇报演出等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诸多课外活动比例相当,种类丰富。第四,对课时量的安排:绝大多数学生则认为课时量过少,以至学习技能不精。第五,对授课教师采取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只有极少的学生认同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而而近一半的学生则认为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过程较枯燥。
面对理论大于实践、略显枯燥的课堂,学生又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课下时间多加练习从而掌握中华才艺各项技能呢?调查显示:对课后是否会主动练习巩固才艺课技能操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偶尔练习;极少数选择了临时抱佛脚,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当然也有10%的学生选择了从不练习。因此,不同学生对才艺课程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所需的才艺技能,而三分之一的学生仍然认为这些才艺技能有点难度,尚未完全掌握相关操作性技能。
本调查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华才艺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并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4.结 论
4.1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绝大多数学生日渐明确才艺技能的获得与汉语推广工作关系密切,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是汉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
4.2 对于中华才艺课程中才艺技能的种类与项目,校方应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并考虑实际师资力量,尽可能地丰富技能种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注度。同时,新疆特殊的地理政治因素不容忽视,本着辐射中亚中国西部桥头堡的角色,在中华才艺课程设置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技能也应纳入才艺课程项目的建设体系。
4.3 教师的课堂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具体包括认清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水平,对于操作技能性强的课程需要积极寻找“讲练结合”的平衡点,尽可能多的练习才能够保证技能熟能生巧。此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勿让方法拖了内容的“后腿”。
4.4 课下学练的环节不应忽视。特别是校方应尽可能多的提供能够接触才艺技能的辅助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平台。
中华才艺的学习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学习的技能,更是一代代中国人需要传承与掌握的精髓瑰宝,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终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璇,《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