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215400)
吴海东●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例谈军事战术思想在高中生物各课型中的运用之一
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215400)
吴海东●
在当前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下,教师如何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是教师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解放军的三大经典战术思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其在高中生物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中的案例运用.
1.概念解析运用策略
穿插是指“迂回包抄,分割包围敌人的前奏,进攻的军队由敌部署的间隙或薄弱部位插入敌纵深或后方的作战行动.”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试题多注重对多个知识点整合应用的考查.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可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了解到位,尤其是关键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那么对整个考题的理解和突破将变得困难,最后只能选择放弃.教师应该在平时的习题讲评课中懂得把不同知识点进行“穿插”运用,然后把难点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2.案例演示运用过程
例题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DNA复制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与染色单体、DNA的关系,要完成此题的解答,必须对这三个知识点都非常清楚,并引导学生穿插复习各个知识点.先请学生画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图解,并总结:一条染色体在没有复制前不含染色单体,含有1个DNA,在复制后含有2个染色单体和2个DNA.其次因蚕豆细胞核中的DNA位于染色体上,所以DNA复制的同时染色体必然发生了复制(即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通过复习DNA复制的过程是半保留复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过程,知道整个有丝分裂有一个间期,DNA复制一次,中期的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和2个DNA.这样就对本题完成了“穿插和分割”,只等“歼灭”了.通过题意可知,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后DNA经过了一次复制,形成的子一代DNA两条链一条含3H ,一条不含3H(见下图),再经过培养至中期,DNA又发生了一次复制.这样DNA经过了两次复制后形成的每条染色体的2个染色单体中1个含有3H,一个不含3H,每条染色体的2个DNA中1个含有3H,1个不含3H,每条染色体的4条脱氧核苷酸链中1条含有3H,3条不含3H.
3.反思评价运用效果
把不同知识进行“穿插”和整合应用,可以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这类高考题还有很多,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14题,把减数分裂过程和生物变异结合进行考查,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把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基因突变多个知识点进行整合考查.本战术在习题讲评课中解决多知识点应用难题时常被运用,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复习了多个知识点又提高了习题讲评课的效率.
1.概念解析运用策略
诱敌深入指:“战略退却,也叫收紧阵地,强调反对先发制人,执行后发制人(一般).”生物作为一门理科,注重的是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生物作为理科的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必修二中某些难点问题教师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教学思路,在新授课中进行讲解或突破,往往很难奏效,可能还会陷入泥潭,不可自拔.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先避开难点问题,转而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推进,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尝试构建数学模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往里剥,变被动为主动,那么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案例演示运用过程
下面以必修二DNA复制一节中涉及到的计算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在学完DNA复制过程等基本知识后,教师先请学生构建DNA复制过程模型图(见下图),然后教师提问:我们知道DNA经过一次复制形成2个的DNA,那么经过n次复制共形成多少个DNA呢?每个子代DNA与亲代DNA是否相同?学生回答:2n个,相同.教师提问:Fn代与亲代相比多了几个DNA?学生回答:2n-1个.教师提问:多出的这些DNA是不是新产生的DNA呢?学生回答:是的.教师提问: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新产生这些DNA需要多少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学生回答:四种脱氧核苷酸.如果知道每个DNA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再乘以新产生的DNA数就是经过n次复制后需要消耗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教师提问:如果每个DNA中总的碱基数和腺嘌呤数分别为a和b ,鸟嘌呤数为多少?教师引导:DNA中共有4种碱基,腺嘌呤数与胸腺嘧啶数相同,鸟嘌呤数与胞嘧啶数相同.学生回答:鸟嘌呤数为(a-2b)/2,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含一个鸟嘌呤,答案为(2n-1)*(a-2b)/2.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就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被解决了,随后教师继续引导:第一次复制后共形成 了2个DNA,第二次复制后形成了4个DNA,请问第二次复制与第一次复制相比新形成了几个DNA?学生回答:新形成了2个DNA.教师提问:通过第n次复制后产生了2n个DNA,通过第n-1次复制后产生了个2n-1个DNA,那么第n次复制后比第n-1次复制后新产生了多少个DNA?学生回答:,第n次复制新产生了2n-1-2n个DNA.教师提问:第n复制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2n-1-2n*(a-2b)/2.教师总结:虽然只差一个字,答案却截然不同,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反思评价运用效果
教师先从学生知道的简单的问题入手,与学生交流互动,逐渐向难点问题挺进,最后在不经意间把难点问题突破了,达到了“后发制人”的效果.本战术在新授课之后进一步挖掘教学难点时被运用较多,运用时注意先不
要把难点问题抛出,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让学生在层层深入过程中体现成就感.此战术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在研究了学情后再实施.
1.概念解析运用策略
运动战是指:“通过不断的机动来寻找战机,在敌人之间穿插迂回,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一股一股的消灭敌人.”江苏高考需要考查必修和选修共5个模块,各模块虽然自成体系,但是各模块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就需要模块间各知识点之间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图解才能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加之生物学概念繁多和易混淆,有些概念在不同模块中会多次出现,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概念能够整合到一起并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达到把各个概念运动起来的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而且建立起的概念体系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由点到线再到面.
2.案例演示运用过程
下面就以必修一、必修二模块中相关的概念如:基因、DNA、tRNA、rRNA 、mRNA、蛋白质、等位基因、氨基酸 染色体、遗传信息、核苷酸、碱基、核糖、磷酸、转录、翻译、逆转录、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显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基因、隐性性状,以基因的结构、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主线为例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通过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见下图).
3.反思评价运用效果
复习中最高境界是用最少的时间,呈现最大的信息量、培养最强的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需要学生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并进行重新建构,最终达到迁移和应用的目的.本战术在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中都可以运用,尤其是高考二轮复习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也最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战术的使用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有能力去把知识进行“运动” 、“穿插”,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分割”和“包围”,最终达到对知识有出神入化的理解,对能力的提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堂如战场,教师如指挥员,教师只要在战略上藐视教材,在战术上重视教学方法,注重教材整合、关注学情变化和研究命题规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就能真正为学生减负,为课堂增效.
G632
B
1008-0333(2016)31-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