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6-12-16 21:54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广州511450
北方药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阿托类药物

苏 泳(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 广州 511450)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苏泳(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广州511450)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他汀类药物33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3种用药,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为主。结论:规范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注意适用范围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汀 不良反应 症状表现

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临床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应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3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7.3±6.4)岁。

1.2方法:根据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别,编制量表,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和用药情况,记录药品种类、症状表现及涉及系统等,其中不良反应类型分为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表现为横纹肌纤维变性、肌肉疼痛、萎缩、肌无力)、肝中毒(表现为肝损伤、肝功能衰竭)、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为恶心、腹胀、消化不良)、泌尿系统反应(表现为多尿、排尿困难、肾功能异常)和其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则用标准差(±s)表示。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分析:33例患者中,≤40岁7例(占21.3%),男女比例为4/3;40~60岁18例(占54.5%),男女比例为10/8;≥60岁8例(占24.2%),男女比例为4/4。

2.2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共涉及3种药物,其中辛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389,生产企业: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14例(占42.4%),平均使用剂量(36.0±4.2)mg;阿托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27,生产企业: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例(占27.3%),平均使用剂量(14.5±6.2)mg,瑞舒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82,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例(占30.3%),平均使用剂量(7.7±2.6)mg。

2.2不良反应症状分析:33例患者中,涉及横纹肌溶解症1例次(占3.0%),肝中毒2例次(占6.1%)、消化系统反应21例次(占63.6%),泌尿系统反应12例次(占36.4%),失眠、急躁等其他症状表现10例次(占30.3%)。不良反应在用药3d后出现,经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无死亡病例。

3讨论

3.1他汀类药物功能特点及作用机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均为他汀类药物,此类药物可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两种,前者以辛伐他汀为代表,后者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能够上调LDL受体的表达,降脂效果较为明显,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用药[1]。早在1979年,人们便发现并提取洛伐他汀,这是首个被批准上市的他汀类药物,之后各种新型他汀类药物逐渐被推出,此类药物除了具备基本的降低TC、LDL-C、TG的功能,还能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等非降脂作用,安全性较高,单独应用很少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但是若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在相互作用下可能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从其作用机制来看,此类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的结构与HMC-CoA相似,可竞争性抑制其还原酶活性,通过代偿性增加LDL受体的合成并经受体途径将其排到体外,从而起到降低血浆LDL水平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TG水平,减少VLDL的合成,主要作用部位为肝脏,可被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不同他汀类药物的脂溶性和组织分配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用药不合理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导致肝中毒,由于这一药理变化并不是由药物引起,肝中毒这一不良反应也不具备代表性,再有就是肌肉毒性、神经毒性等,这些不良反应并不常见[2~3]。概括来讲,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或是由羟甲基戊二酸的代谢产物所致,或是因药物直接毒性作用引起,用药前做好检查,保证用药的规范性,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3.2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最为经典的降脂药物,广泛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同时还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延缓AS程度等作用,可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中多数患者可能需终身服用此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时间较长,结合相关研究报道,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并不多,以肝酶增高为主要表现,通常不会引发持续肝损伤,引发的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也基本可耐受,并不影响继续用药,但是对高龄、体型偏瘦或体质虚弱以及合并多系统疾病和合用多种药物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用药风险[4]。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不规范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关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多,如马宝齐[5]对122例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认为有必要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明确此类药物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剂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组研究中,收集的33例他汀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共涉及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3种常用药,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为主,分析认为是由用药剂量控制不当和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合理所致。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常用种类较多,不合理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注意适用范围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对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徐成.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良反应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5):403-404.

[2]张冰,王莉莉.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12(5):560-564.

[3]Kypridemos C,Bandosz P,Hickey G.OP04 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tatins to the decline in population mean cholesterol by socioeconomic group in england 1991–2012:a modellingstudy[J].Journal of Epidemiology&;Community Health,2015,69.

[4]张惠芳,黄淑田.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12(3):930-931.

[5]马宝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5):112-114.

R972

B

1672-8351(2016)08-0160-02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阿托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基于miR-181/NF-κB通路的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研究Δ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