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清
(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 365400)
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黄惠清
(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 365400)
介绍荬菜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食用价值,并从培育壮苗、整地移栽、菜园管理、采收、留种等方面总结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蔬菜种植结构也随之调整。蔬菜品质、种类的要求逐步向鲜、嫩、珍、稀、特等方面转化;同时要求其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荬菜本身具有特殊香辛气味,不易发生病虫害,很少使用农药,是名副其实的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为解决春、夏季蔬菜淡季时鲜菜价格较高的问题,同时满足消费者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蔬菜的需求,笔者多年从事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荬菜别名氨基酸草,又称山莴苣、良麻,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原为野生植物,产于我国华中地区,是家畜的优质青绿饲草,经多年驯化培育,成为广泛栽培的优良保健蔬菜作物。荬菜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再生性好,在我国华东、华中、西南、东南等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福建省宁化县栽培的荬菜为苦荬菜改良品种,株高100~150 cm,开展度40~60 cm,茎粗1~3 cm。叶绿色、披针形、长30~50 cm、宽5~6 cm,无明显叶柄,叶面平滑有光泽,叶肉较薄,叶质软。下部叶为根出叶,丛生;中上部为茎生叶,互生。直根系,主根纺锤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成熟前全株含乳白色乳汁。头状花序,花黄色,蒴果纺锤形。种子黑色、细小而轻。生育期90~130 d,单株产量1.0~1.5 kg,每667 m2产量6000~10 000 kg。
荬菜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和耐热性强。当土温5~6℃时,种子即能萌发;15℃以上生长加快;25~30℃时生长最快。对水分要求较高,既怕旱又怕涝,久旱影响生长,并易抽薹;渍涝则根部容易死亡。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在排水良好的肥沃砂壤土中生长较良好。较耐阴,可在果林行间种植。苗期生长极缓慢,之后平缓生长,一般维持日生长5 cm左右,以6月底7月初为生长高峰期,生育期长短因地区和品种而异。
荬菜主要食用部位为绿色的叶片及嫩茎。新鲜茎、叶含有乳白色汁液,有促进食欲、助消化、祛火、消炎等作用。鲜嫩多汁的茎叶矿物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等。当叶长30~50 cm时,脆嫩多汁,富有营养,味微苦,商品性最佳。叶片可爆炒、炝拌、蘸酱生食、做汤等,味道清新鲜美,风味独特,颇受欢迎。
4.1 合理轮作
荬菜的适应性较强,但不宜连作,连作会加重病虫害及杂草滋生;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会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连作田土壤中会不断累积有毒根系分泌物,引起作物自身中毒等。所以宜选择谷类、豆类、瓜类蔬菜等为前茬,合理轮作。
4.2 培育壮苗
4.2.1 苗床准备 播种前3 d准备好苗床,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为1∶5。要求畦面宽1.0~1.2 m、沟宽0.4 m、畦高0.3 m。在高畦面苗床的四边筑一道土埂挡水,浇透底水,让水在畦面上存留一段时间,以10 cm以上的畦土变成泥泞状态为宜。
4.2.2 精细播种 以春播为主,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采用条播、穴播或撒播。可将干种子直播,也可催芽后播种。播种前,先将畦面上均匀撒盖一层过筛的干细育苗土,然后用细土或细沙把种子充分拌匀后均匀撒在畦面上,覆盖0.5~0.8 cm的细土层,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注意调整土壤墒情,保证出苗齐全。
4.2.3 苗期管理 播种后苗床保持畦面湿润。荬菜的种子出苗是两片子叶同时出土,7~10 d时小苗真叶露出,当长出2片或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温度控制在10~25℃,并适当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徒长。苗期生长缓慢,不耐杂草,要注意及时除草。
4.3 整地移栽
4.3.1 田地选择 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水质优良,排灌条件良好,远离交通干道和大型工矿企业污染源,具备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田地种植。
4.3.2 深翻整地 整地时结合施基肥,每667 m2施有机肥、土杂肥1000~1200 kg,或草木灰、林间腐叶土1000~1300 kg,并根据土壤酸碱度采取适当措施调节pH值,以增加养分的有效性。施肥后即可起畦,畦面宽1.0~1.2 m、沟宽0.4 m、畦高0.3 m。
4.3.3 定植移栽 荬菜苗长出4片或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移栽。宜密植,过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会使茎秆老化,品质及适口性降低。以株行距35 cm×35 cm为宜,一般每667 m2种植5000~5500株,定植深度4~7 cm。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4.4 菜园管理
荬菜无公害栽培应多施有机肥,不施或少施化肥,不喷或少喷农药,使产出的荬菜保持原生态的味道。
4.4.1 肥水管理 荬菜速生、再生力强、采摘次数多、鲜菜产量高、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定植后5~7 d施1%尿素肥液促进幼苗生长,以后每隔7 d或每采收1次进行叶面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用沼液或腐熟农家有机肥液500~750 kg淋施效果更好。水分管理注意雨天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渍涝;遇旱则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4.4.2 中耕除草 荬菜主要靠地下根茎吸收营养,为促进根系扩展和植株生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多次中耕除草,且要除早、除小、除彻底,不得留下小草。为避免伤根,第1次中耕除草可稍深,以后宜浅不宜深,在畦面上用刨锄在苗间刨耕,垄间用镐刨耕。
4.4.3 病虫害防治 荬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为蚜虫,宜采取无公害防治法。蚜虫喜在幼嫩的生长部位聚集,造成生长停滞、叶片蜷缩,严重减产。其防治的难点在于虫体小,早期不易发现,因此要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发现,在发生高峰前及早防治。防治方法:一是消灭虫源。彻底清除菜园附近的枯草、蔬菜收获后的残株病叶和邻田受蚜虫为害的作物残株,或在早春对蚜虫的主要越冬寄主进行喷药防治。二是植物驱蚜。有些植物对蚜虫有驱避作用,搭配种植,可减轻危害程度。如韭菜挥发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与其搭配种植可降低蚜虫密度,减轻危害。三是用银灰膜避蚜。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较强的忌避性,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植株或发现蚜虫在田间悬挂银灰色胶膜条。
移栽1个月后, 当苗高8~10 cm、有7片或8片真叶时开始采收脚叶,逐级往上掰叶采收,有利于延长生长期,之后每隔5~7 d用手掰取外叶数片,保留足够的内叶和心叶。当植株越长越高、叶片越来越小时,可整株收割。需注意的是:采摘荬菜叶时要随身携带一桶水,以备摘叶后立刻洗去叶梗断口处流出的白色汁液,若清洗不及时,叶梗断口处变黑影响其商品价值。
荬菜种子寿命较短,隔年种子的发芽率会明显降低,因此要每年采种。采种时期以大部分果实的冠毛露出为宜。采种时将植株收割打成小捆,放在避风向阳处晾晒3 d或4 d,再轻轻敲打脱粒,收下的种子及时晒干贮藏备用,注意通风换气、防潮、防虫、防鼠。
(责任编辑:林芸青)
Pollution-fre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Lactucaindica
HUANG Hui-qing
(NinghuaAgricultureBureau,FujianProvince365400)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dible value ofLactucaindica, and summarized its pollution-fre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strong seedling cultivation, field preparation and trans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harvesting, seed reservation, and so on.
Lactucaindica; pollution-fre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6-06-03
黄惠清,女,1974年生,高级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