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倩,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游曦闽教授治疗痤疮经验
康文倩,黄苏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痤疮;辨证论治;中药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多种损害为特征,易反复发作。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其次是胸背上部及肩部,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自觉稍有瘙痒或疼痛,病程缠绵[1]。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更新、生活方式改变、学习工作压力增大等,痤疮患者与日俱增。
游曦闽教授坐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原为我校中药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余载,擅长采用中医“内调外养”法来养护皮肤,对黄褐斑、痤疮等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多年来潜心于中医药美容的研究,尤其对痤疮治疗有丰富经验。游教授临证施治从肺、脾胃、肝肾入手,运用八纲辨证,审证求因,将痤疮分为肺经风热型、血热炽盛型、胃肠湿热型、脾虚湿阻型、冲任不调型5型。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略有所悟,现总结如下。
1.1 肺经风热型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表现为红色皮疹,或有痒痛,或有脓疱;颜面潮红,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数。治宜凉血清热,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生枇杷叶10 g,桑白皮10 g,黄芩10 g,黄柏10 g,党参15 g,金银花12 g,浙贝母10 g等。
1.2 血热炽盛型平素脏腑火热炽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以炎症性丘疹和脓疱为主,脓疱多发生于丘疹顶端,周围有红晕,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2 g,连翘10 g,紫天葵10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
或选用自拟四紫汤加减:紫花地丁15 g,紫草10 g,紫天葵10 g,紫浮萍10 g。
1.3 胃肠湿热型多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表现为颜面胸背皮肤油腻,丘疹红肿疼痛;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腑,选用茵陈蒿汤加减:绵茵陈12 g,生栀子10 g,苍术10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等。
1.4 脾虚湿阻型多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煎液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症见面色无华,散在红色丘疹,闭合性粉刺,伴痒;大便次数多,时伴不成形,神疲乏力,口干;舌质淡红,苔白厚,脉细。治宜健脾利湿,选用自拟健脾祛湿方加减:苍术10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佩兰10 g,党参15 g,山药10 g,金银花12 g,连翘10 g,白蔹10 g等。
1.5 冲任不调型多因肾阴不足,肝失疏泄,冲任失调,痤疮随月经周期而发。月经前面部丘疹加重,月经后丘疹减少减轻;或伴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不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宜养阴清热、调理冲任,选用自拟三皮汤合四物汤加减:牡丹皮10 g,地骨皮10 g,白鲜皮12 g,当归6 g,赤芍10 g,白芍10 g,熟地黄12 g,川芎6 g,制香附10 g,丹参12 g,金银花12 g,白蔹10 g等。
游教授治疗痤疮善用药对,选方常运用主方配药对加减组合,如:兼脾虚湿盛者,加苍术10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兼湿阻中焦者,加佩兰10 g,白豆蔻6 g;兼面油者,加白花蛇舌草15 g,陈皮6 g,山楂10 g;兼热结便秘者,加蒲公英15 g,马齿苋15 g,紫草10 g;兼大便不成形者,加山药20 g,茯苓15 g,党参15 g;兼痘印明显者,加白蔹10 g,丹参12 g;兼大便不畅者加当归10 g;兼瘙痒者,加白鲜皮12 g,白蒺藜10 g;兼失眠者,加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合欢皮15 g;兼舌尖红者,加生地黄12 g,竹叶12 g,严重者加栀子10 g;兼丘疹伴痛者,加皂角刺10 g;兼胃寒者,加姜半夏10 g;严重结疖者,加夏枯草10 g。
除内服药外,对痤疮明显者,老师常嘱患者在面部均匀外涂芦荟修复胶,脓包处点涂痘立消,炎症消除后可进行面部清理,疏通毛孔,加速痤疮修复。
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女,27岁,2015年11月26日初诊,痤疮反复发作3 a,面部散在红色丘疹,面色无华,口干,大便正常,四肢欠温,乏力,睡眠欠佳,末次月经11月12日来潮,延期1周,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弦。辨证属脾虚湿阻型,处方:苍术10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党参15 g,白花蛇舌草15 g,陈皮6 g,山楂10 g,金银花12 g,连翘10 g,山药15 g,天花粉15 g,酸枣仁10 g,合欢皮15 g。共7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2015年12月6日二诊,药后疲乏感减轻,丘疹减少。续上方,共7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2015年12月13日三诊,辰下面部少量红色丘疹,月经延期,经前胸胀,舌质红苔薄脉细。辨证属冲任不调型。处方:牡丹皮10 g,地骨皮10 g,白鲜皮12 g,当归6 g,赤芍10 g,白芍10 g,生地黄12 g,制香附10 g,丹参12 g,金银花12 g,连翘10 g,浙贝母10 g,茯苓15 g。共7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治疗以调理冲任为主。药后月经正常,痤疮明显减少。
之后每半个月复诊1次,处方随症加减。治疗4个月后,痤疮得到有效控制,面色红润。
按:现代研究表明: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皮肤对刺激物的反应性不同。月经周期与女性痤疮的发生或加重密切相关。《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因此,在治疗痤疮时,女性应分为经前期和经后期两个阶段,经前期以调理冲任为主,注重调节月经周期的阴阳气血变化,结合女性月经周期特点用药;经后期按照辨证分型合理用药。
本文介绍了游曦闽教授治疗痤疮的辨证分型要点及经验用药,尤其对于女性患者,分为经前期与经后期2期进行周期性调理,并列举游教授常用药对。对于痤疮,除运用中医药既病防变外,还应加强预防和调护,即未病先防,从调理情志入手,保持愉悦心情,保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按时作息,饮食有节,少食辛辣甜腻食品等,加强锻炼,使气血畅达,达到预防的效果[2]。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45-148.
[2]刘天骥,吴积华,王会丽.痤疮百家百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2-45.
R758.733
B
1000-338X(2016)04-0054-02
2016-06-03
康文倩(1990—),女,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