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导入设计审美化

2016-12-15 18:02汤晓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残疾人手指情感

汤晓梅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通过审美化教学导入设计,能使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当学生身临课堂审美场,在受到形式美感染的同时,受到道德美的熏陶,从而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发展。

一、游戏导入洋溢无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中,很多老师用游戏导入课程。教学游戏是教学中所采用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等都很有用。

比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手指操”这一环节。正式上课之前,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做操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做了!”“老师今天带你们做一节与众不同的操——手指操,好不好?”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手指操?怎么做呀?”“手指操,真奇怪的名字呀!”接着,我开始边喊节拍边做,学生的小眼睛都盯着我的双手,一个、两个、三个……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开始跟着节拍做起来。操做完了,我说:“小朋友们的手真巧,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这么难的手指操做得有模有样了。不太会的小朋友也不用急,只要你们多练习,一定能做好。大家想一想:这双灵巧的手平时都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顺势引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富有情趣的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活动从以往纯粹的认知活动变成审美活动,带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享受,使教学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二、情境导入体现震撼美

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多选择一些与儿童生命“同构”的素材,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比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时,教者选用了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故事描写了一群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听到隆隆的雷声时,就像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样冲出教室去接水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学生的心一下子进入角色,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回忆停水时的感受,通过观察图表、文字以及生活中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最后将学生的视线拉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自家用水情况的调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明白节约用水要从身边做起的道理。

三、体验导入感受关爱美

体验导入,即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活动,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例如:《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教学中,课一开始,执教老师就选了两名同学到讲台上,“请用这两块黑布蒙住眼睛,然后走到教室门外。”这两个学生按照要求蒙好了眼睛,他们东摸西摸,东碰西撞,费了好大劲,却怎么也走不到门口。座位上的学生看了大笑。哄笑之余,不少学生都在感叹:盲人走路真难啊!

接着,执教老师又让这两个眼睛上蒙着黑布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字。这两个学生伸出手,摸了老半天,也没碰到桌子边,更别说写字了。这时,教室里的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关切的目光和轻微的叹息声。

师:“找不到笔,那么,你们就坐下吧。”

生:“老师,我看不到凳子在哪儿。”说着,他无奈地拉下了眼前的黑布。

师:“是啊!一个残疾人,在衣、食、住、行、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许多不便,如果你是个残疾人,这时候,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吗?”

“非常渴望。”这时候,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将心比心,面对身边的残疾人,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深刻的体验,犹如一个个重锤,叩击着学生的心灵。

……

情感的生成是通过“体验”实现的。冷冰冰的说教、训导,何以打动学生的心灵?而本课的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一种同情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情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没有说教,没有指令,只是凭借着真实而又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真实之美,关爱之美。

当然,导入设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媒体演示体验导入、诗歌入情导入等,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入情中、生活中、真实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着、体味着来自生活的美、品德教育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猜你喜欢
残疾人手指情感
情感
一根手指点点点
手指被“卡”住了
台上
我骄傲
笔穿手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手指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