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冬友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的德育普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较多,家长的德育意识也比较淡薄,言行随性、重智轻德等问题比较突出。现笔者结合日常管理,谈谈对农村小学“行德合一”项目实施路径及有效开发的一点思考。
一、依托平台,校园规范落实到位
“行德合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了建设人文校园,学校坚持将“行德合一”项目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依托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环境陶冶,自主参与提升意识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学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行为规范与德育认知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文明、社会礼仪、社会公德教育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阶段,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和父母都是百般呵护,致使这部分的学生很少能体验到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爱。特别是中午在食堂就餐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去打饭,你推我挤,互不相让,很不安全。对此,学校在食堂的各个楼梯口都悬挂了警示标语,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监督各个班级的就餐纪律,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在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一分钟的安全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文明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2.共拟制度,各显其能自主管理
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好时机。针对学生的文明就餐问题,学校专门安排了以“文明就餐我能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学生舞台重视了两名学生在中午就餐时因为互相推挤,饭菜撒了一地,一名学生还磕掉了一颗门牙的情景,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拟定公约,有的学生提出“女生优先”的措施,有的学生提出设立“班级小小监督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提出了“黄金搭档”互相监督法。
在拟定公约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团结互助,同时也明确了“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行为准则。
3.以点带面,扩大应用彰显特色
当文明就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学校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地方优势,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特色化体验活动。活动开展前有方案,活动开展时有指导,活动开展后有记录。学校依托国家4A级风景区长屿硐天、果蔬基地、羊毛衫厂等单位开展了文明小导游、快乐小果农、创意小制衣等活动,这一系列文明活动俨然成了学校的一个品牌特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学生都能在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按照文明规范要求来做,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二、齐抓共管,贴近社会相互配合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新一代接班人。对此,学校以“非常体验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1.非常体验日——开启自信之旅
“非常体验日”让学生的文明素养在活动中由自主体验到自动生成,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文明小导游”经过培训学习,挂牌上岗后,每人“承包”一个小景点负责讲解。这是对一位合格小导游独立能力、应变能力的考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小导游开始进行模拟讲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自己。到了“非常体验日”的那一天,多数小导游都能够落落大方、得心应手地介绍好自己负责的小景点。
学生不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收获了自信,“非常体验日”给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相信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之路上会越来越好。
2.非常关爱日——开启自立之旅
每年五月,学校都会开展“非常关爱日”活动,让学生尝试单手穿衣,体会残疾人的不便,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
活动中,学生有的直接摔倒在地上,有的急得满头大汗,有的对同伴的及时帮助表示感谢……渐渐地,学生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感受到了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很多学生表示以后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自立的孩子,吃饭、穿衣不再依靠父母,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时,一定要伸出援手,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在“非常关爱日”体验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并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对于一直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的“小皇帝”“小公主”是非常有益的。
3.非常劳动日——开启自强之旅
“非常劳动日”以“感知生长,分享阳光”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快乐小果农”是学校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动之一。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每年都会选出50名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果蔬园地”参观实践。管理员会详细地为学生介绍果蔬的大棚种植和管理方法,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活动后,要求学生写活动感悟,学生写得都很精彩,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们对小果农活动的热爱。
“非常劳动日”开启了学生们的自强之旅。
三、潜移默化,家校合力共同参与
“行德合一”活动开展初期,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1.扎根阶段时——“家校课堂”助力
家长课堂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重要平台,也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推动力。有了家长的保驾护航,“行德合一”活动才能底气十足。
学期初,学校组织了“快乐出发,赢在起点”一年级家长课堂活动。学校向家长汇报了学校以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对一年级新生“行德合一”养成上的要求,又请三位家长分享了在家进行德育的成功经验。家长课堂让家长们明白了要求孩子“行德合一”的重要性,使他们由学校教育的“旁观者”逐渐变成了学校教育的“监督者”,同时也成为“行德合一”活动开展的策划者和建设者。
2.感恩进行时——“成长菜单”助力
只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行德合一”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形成了一套有计划、有规律的“成长菜单”。
“成长菜单”能够切实解决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成长菜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行德合一”的良好习惯。有了携手共育的亲密“伙伴关系”,多数家长纷纷表示在家庭“行德合一”教育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了直接的引导者,这对他们和孩子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成长菜单”的助力下,家长与学校产生最大的德育合力,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3.成果收获时——“积分评价”助力
“积分评价”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评价体系。
“行德积分评价”是以积分的形式评价孩子的日常表现,使学生在有形的数据记录中看到自己及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行德积分评价”由小组、家长和教师三方一起,从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学生一周的行德表现进行评分。分工明确、监督及时、记录详细的“行德积分评价”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行德积分评价”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的表现上更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种学生手头一张表,家长手头一张表,教师手头一张表的积分评价方式,让“行德合一”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滋有味。
农村小学“行德合一”项目的实施,不一定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前程似锦,但一定能引起他们心中的共鸣。行为的德育酿造了诗,德育的行为美化了人,让我们共同追寻充盈的“行德合一”在“行德合一”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市长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