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2016-12-15 04:41薛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参人文初中语文

薛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95-01

语文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http://sx.qqwzwpd.com/ quanguo/shanghai/4111.html学科。悠久的传统赋予了它相对的稳定性,方兴未艾的教学改革如春风般又给它灌注了新的生命力。语文教学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考试能拿高分,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学生的全面和终生发展奠基,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阶段,更是至关重要,任重而道远。我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体验、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首先,要抓住语文学科特点,让课堂、校园书声琅琅。人们经常说上学就是读书或者念书,可见,朗读、阅读是多么重要的学习形式。朗读潜移默化培养语感,即接受和储存语言信息,发出和驾驭有声语言信息的悟性能力。朗读语感是是人们在长期的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虽以直觉形式存在,却是建立在有意注意的思维积累之上,建立在丰富的语文知识和大量感性经验之上的。现今的语文课往往鸦雀无声。究其原因,一来是朗读在考试中不考,二来我们的语文教师怕“读”浪费时间,挤占自己讲解时间。所以往往是一篇文章导入很精彩,却没等学生看完就进入了分析;一篇文言文连字音断句没未搞清就总结文章大意;一首诗歌象征性地读了一遍就引导学生往教参的讲解上去靠……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不会声情并茂地读书,读不出意、理、情、趣、蕴的美感,读不出节奏,更不会爱上阅读。古人非常强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特点,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课堂中的朗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情味、有美感,从而得到读的乐趣。

语言学习,听说领先,读写紧跟。在辅导中特别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以课文和阅读材料作为写作指导的例子,点拨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有范可依。讲课要透彻,多举课文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懂得了如何从读过的文章中总结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写作中去。如果我们能充分关注教师与学生、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就会不断绽放因思想碰撞而产生的人文教育的火花。教师要祛除功利心,让初中语文真正走上一条尊重语言规律、关注人的心灵、尊重人的个性的教学之路。努力做到以人为本,让逐渐缺失的人文教育回归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全班几十个人,老师也要尽量做到尊重学生个性,激励学生信心,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不太端正的的学生,更要多些关爱,找到并放大这群学生的亮点,让他们信心十足,自然产生学好语文的欲望。其实,恰恰是这些学生,往往给点阳光就灿烂,往往会带给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教法上教师应不拘一格,不囿于一些名师的成熟教案,允许学生质疑,善于从学生的反应中发现新鲜的思维,生成新的素材。善于倾听学生反成说的见解,也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润物无声的培养与鼓励。无需讳言,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分依赖甚至无条件地服从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这其实也是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愿说话,甚至最终对语文“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很清楚,教参的存在也就基本否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话语权。谁也不能保证在不看教参的前提下,能和教参上的说法一致甚至相同。正是这样一种刻板的教学方式,封闭了学生鲜活的心灵,扼杀了学生鲜明的个性。美国思想家、教育理论家赫钦斯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制造基督教徒、民主党员、工人、农民、商人,而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教育应该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即帮助每个人聪明地、愉快地、像样地活着。”

总之,要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这一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让课堂书声琅琅,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猜你喜欢
教参人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神秘的教参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