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仁辉++韩超++杨凯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仅担负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其心理健康和当今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直接相关,如何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便成为了当今教育界令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学生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41-02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1]。正确疏导辅导员心理,加强辅导员心理保障机制,是构建新世纪大学生健全的必然要素。
一、调解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一)、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高度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主要面向的是大学生群体。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以及经济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外界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要求辅导员老师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进而积极影响身边的学生[2]。
(二)、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表现
国家领导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我们辅导员的重点是学生,调解辅导员心理问题,帮其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刻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最大程度的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是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最重要的体现[3]。
二、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根源
(一)巨大的工作压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不高,他们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对未来职业定位和发展没有合适的价值取向。从而带给辅导员一种无所适从、有心无力、身心疲惫的工作状态。
(二)社会认同感较低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具备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这是由于社会形势和教育体制共同决定的。在辅导员队伍考评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保障体系,社会认同感不强。工资较低,无法最大限度的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微薄的薪水往往会造成辅导员心灵的挫伤从而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
(三)从业心理状态的扭转
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辅导员容易发生心理状态的扭转。这种繁忙琐碎的工作逐渐降低了他们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出现中后期倦怠的状态。
(四)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自我化解、自我舒缓的能力,它是改善内心情绪状态的必要条件。目前辅导员队伍大都缺乏一定的心理调节知识,未曾接受过必要的心理疏导培训,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辅导员心理健康得不到足够的保障,进而也会造成辅导员工作的额外负担。
三、探索解决辅导员心理问题的道路
(一)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首先,推动高校管理层观念的扭转,将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和保障辅导员心理健康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解决。其次,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完善机制,充分认识到保障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的直接联系。明确辅导员心理教育的趋势和发展,共同审议提出保障心理健康问题的文件,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环境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应为辅导员队伍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完善辅导员职业考评和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干预及预防机制,为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认知提供尽可能宽广的平台[4]。组织参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排除隐患因素,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试,强化应对能力。
(三)进一步增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责任认同感
结合高效实际情况,满足多元化的辅导员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化辅导员队伍对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细化、量化考核办法,严把入口关和考勤关,切实以辅导员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护其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使命感、荣辱感以及责任认同感[5]。
(四)优化辅导员资源配置,解除心理压力
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以全面提升心理素质为目的。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辅导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排解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推动我国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而积极影响学生的成长。
(五)打造职业化的高精尖辅导员队伍
打造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符合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是帮助实现职业规划的目的和途径。首先,加强业务培训,增加事例分析讨论的机会这是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次,高职院校应根据辅导员所管理不同学生的特点,鼓励其完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为打造优良的素质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优化人格结构,强化自我调节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我心理阅读能力,塑造健康人格,拓展交际面,正确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6]。不断调整和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达到真正提升自我素质的目标。
总之,高职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鉴于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建立健全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包涵. 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2):34-35.
[2]栾贻福. 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36).
[3]董秀娜, 梁洪振, 孙绫屿. 柔性管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模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2(34):79-81.
[4]李廷树. 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探究[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3):62-64.
[5]田旻佳, 许佳. 崇德尚学德业双修——安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记[J]. 当代贵州, 2011(13).
[6]李红, 庄蕾. 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6(12):109-110.
作者简介:
欧仁辉(1982-),男,湖南宁远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土木系学工办主任
韩 超(1987-),男,河北泊头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土木系辅导员
杨 凯(1979-),男,河北泊头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土木系党总支书记
邮寄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重庆路1号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土木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