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育对消除校园暴力的作用探析

2016-12-15 22:04李露田昆仑
武术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武术作用

李露+田昆仑

摘 要:现今校园暴力现象频频出现,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通过分析校园暴力出现的原因和危害,结合武术教育的优势,得出武术在对中学生身体心理的塑造,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并针对校园暴力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武术 教育 校园暴力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9—0074—03

1 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探究

1.1 学生青春期特点

曝光的校园暴力一般是以中学生为主,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叛逆,自尊心强,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不是太强,缺乏社会经验,对外界的新鲜事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一旦同学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就容易情绪过激,做事冲动。这就使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不容易冷静处理,而会拳脚相加,以暴力来解决问题。

1.2 学生道德的缺失是直接原因

1.2.1家庭道德培养的缺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孩子的道德意识首先从父母那里学习。由于父母的素质水平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和给孩子树立榜样方面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在这个靠学习成绩生存的时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全放在考试分数上,而“考名校、挣大钱”成为了父母追求的目标,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思想上的培养。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和偏袒,使孩子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遇事争强好胜得性格,尤其是女孩子,当别人比自己穿得漂亮时会产生嫉妒。

1.2.2除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现在已经偏离了“教书育人”的职责。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严重失衡。一些学校把能带出高分学生、高分班,取得高升学率的老师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使得教师对德育方面的教育明显降低。重智育,轻德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最直接的原因。

1.2.3社会道德的缺失

自从“彭宇案”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相继报道出多次扶老被讹的事件,现在造成很多人害怕去扶老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逐渐丧失,为建设良好道德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心智不成熟的中学生进入到这种社会环境中,他们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不好的意识和行为。

1.3 暴力影视的不良影响

很多电视剧为了追求电视场面炫酷、博得观众的关注和迎合广大观众的品味,大肆出现暴力场面,使各种暴力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打开电脑和电视,都是打打杀杀的剧情,这些暴力文化无疑给这些分辨是非能力低的学生灌输着不好的思想,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这也无疑成了学生寻找刺激的一种方式。海淀法院曾经审理过的比较典型的未成年人受影视出现暴力的案件是2008年的“黑衣帮和太子堂”案。当时由七八十个“90后”中学生组成的“太子堂”团伙在“总堂主”的领导下,报复仇家、随意行抢,涉嫌寻衅滋事罪,“黑衣帮”则在1989年出生的帮主领导下用砍刀木棒将他人打成轻伤,涉嫌故意伤害在海淀法院受审。这两个帮派中,不少未成年人是受到当时电影《古惑仔》的影响。

2 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2.1 对被施暴者造成的伤害

这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发育阶段,校园暴力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不仅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给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他们受到暴力刺激和伤害,会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错误的认识,很容易使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冷落无情,报复社会,走上歧途。

2.2 对施暴者造成的伤害

少数施暴者伤害了同学,也毁掉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有的人的施暴行为延续到成人期这很容使他走上犯罪道路。少数学生在施暴时,手段凶残,行为恶劣常常给受害人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者还会有大量的经济赔偿,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

3 武术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3.1 校园武术教学突出技击性,提高学生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最本质的属性就是技击性。武术是我们祖先为了生存在与野兽斗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厮杀中积累发展而来。从“拳勇”到“技击”,由“技击”到“武艺”,再从“武艺”到“武术”,都未离开技击的本质功能。[1]在古时候经济不发达,武器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作战,较量都是通过武术来进行的,技击性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武器的发展,武术的技击功能逐渐被弱化,人们看到的武术更多的是发挥着它的表演功能,娱乐功能。虽然现在的武术不适用于搏斗,但是,武术中的技击性还是具有存在的价值,技击性强调的是攻击对手和防守对手,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技击性,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卫能力。

3.2 武术“壮内强外”的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2]。暴力活动中被欺负的学生一般都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性格和心理素质较软弱,他们经常表现出懦弱和软弱的一面,对于施暴者的暴行也只是一味的忍气吞声。武术的练功不仅是对人身体的一种锻炼,也是对人精神品质的磨练。武术中的“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肉”首先就表现在对人身体形态的塑造。武术中的拳法,腿法等可以让各个部位的肌肉得到锻炼,并使肌肉韧带更富有弹性,不易受伤,经过长期的练习骨骼也会更加坚韧,身体素质会得到提升,起到很好的健身的效果。王芗斋大师身材虽瘦小,但是长时间的武术练习,使他拥有惊人的爆发力和强健的肌肉力量,能把对手弹飞。其次,还可以通过练内使身体各机能和内脏各器官得到更好的协调和发展,起到健身的作用。最后,武术的练习很大程度是对精神的直接历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的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由于习武者受到了专业的力量、爆发力、敏捷性等方面的科学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胆量,当学生在受到暴力威胁的时候,使得其更从容面对黑暗势力,在校园暴力中受到的伤害也会变小,所以练习武术可以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和降低校园暴力的伤害,对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有积极地影响。

3.3 武术教学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交流,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礼仪之邦”著称,“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知礼懂礼,尊敬师长,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都是传统文化得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的养身之道。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尊师重道尤为重要,荀子曾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就将尊师重道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了。武术中的礼节也颇多,如抱拳礼、鞠躬礼、持械礼等,它所表达的会友礼、谢礼等都蕴含了习武之人所必须的谦虚恭让、友好相处的武术修养。“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天下武林是一家”表现出了习武者之间深厚的友谊。武术教学中重视这些武术礼仪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尊重他人素养的提升,教师对武术思想的讲授有利于学生之间团结意识的建立,对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3.4 武德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影响

所谓武德是指习武者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德道规范及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品质和情操。常言道:有技而无德,则有违伦理之道,为世人唾弃;有德而无技,则无以立身。强调德技相互依存,兼容并蓄。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技法的同时,亦得到道德品质的修炼。从而以崇高之品德制约武术行为,达到指导用武之目的,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教育学生习武应以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和健体强身为宗旨。决不可恃强凌弱,以技欺人。身怀武功要含而不露、谦和含蓄,具备宽厚忍让的博大胸怀。进行比武时须有“手德、口德、身德”,充分体现武技中武德之内涵,发挥武德在武技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获得“自强不息”的同时,展示出“厚德载物”的德性[3]。武术不仅肩负着对传统武艺的延续,更多的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武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培养学生道德品格方面也是具有很大的作用。

3.4.1武德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

武术要求习武者要崇尚以身行道,以技显德。第一,“习此术者,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强调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去达到自己在武术上的更高的境界;第二,“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让,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第三,“穷则独善其身,则达兼善天下”当自己的能力处于弱势时,要刻苦练习,努力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武艺;当自己变强时,也不要狂妄自大,不要仗着武力欺负他人,应该懂得谦虚,富有同情心。第四,武术中所体现的“侠义”精神,劫富济贫,惩奸扬善,仗义执言,乐于助人等思想,有利于对学生正义感的培养。

3.4.2武德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个人修养,通过自我修养来完善自身人格、提升道德意识。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强调自省和自律,这对现在出现的各种道德问题,信用问题等都可以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法。完整的武术练习是一个“德艺双馨”和内外兼修的过程,在不断地提高自己身体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太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精华,可谓说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法。不管是它“松、柔、慢”的练习方法,还是博大的的拳理,相对于西方运动对外形的塑造,更多的是对人思想层面的修炼,《十三式行功心解》云:“心为令,气为旗;先在心,后在身。”强调太极拳对练心的运用。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庄子提出“抱神以静”,其实“心静”,不仅是一种修身的方法,更是长生之法。所以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尤其是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能使他们精神境界得到一个提升,还会使学生学会以礼待人、懂得谦虚,以宽大的胸禁去对待一切事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事物的态度、做事的原则。

3.4.3武德对学生身体行为习惯的塑造

中国武术用武要求要有“手德、口德、公德”。手德讲究“点到为止”,“枪住人喉而罢”,强调“拳打人不知,出手不伤人”。 古时训练兵勇或教习徒弟,都特别讲究武德,不恃武伤人,乐于助人。武术有“八打八不打”的说法,《罗汉行功短打·序言》竟称点穴术是为了“不得不打”但又“不致伤人”才创立。口德是不以言语诋毁他人,污蔑他人。公德即遵守社会秩序,同时要反对恃强凌弱、贪生怕死,而是要建立武术的较量并不是将对方置于死地,也不是一味地蛮力相拼,而是在交流中感触对方技艺的深浅,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武术提倡“以武会友”,通过武艺的切磋来扩大交流,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这对中学生来说也是认识朋友的一种方式。这种武术思想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做事的行为意识,就算遇到暴力事件学生也不会下手凶残,危及他人生命的。

4 结语

(1)道德的缺失是发生校园暴力的直接原因,道德意识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2)武术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自卫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3)武德思想可以对学生道德意识、自身修养、行为习惯有一个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巧飞. 初中校园学生暴力的学校原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咏春时代——关于习武[EB/OL].网易新闻,2014-09-23.

[3]张长思,娄健,张长念. 道德缺失与校园暴力:论武术精神的当代教育价值[J]. 中华武术(研究),2015(Z1):74-79.

On the Role of Wushu Education to Eliminate School Violence

Li Lu Tian Kunlun(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2, 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phenomena of school violence have become a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ion, does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harm of school violence,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Wushu education, to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ushu ha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hap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in the excellent qua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provide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the solution of school violence.

Keywords:Wushu education School violence role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武术作用
中华武术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