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背景下武术多元化发展研究

2016-12-15 21:32刘小路
武术研究 2016年9期

刘小路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当代武术的多元化发展作了论述。研究认为:当代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格斗技击的弱化,娱乐表演功能的凸显,健身养生的主导特点,这些都是武术多元化功能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求武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力向高水平、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竞艺武术,武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道,身心意的控制和合一,是习武者追求武术之道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当代社会 武术多元化 竞艺武术 武道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9—0015—03

1 武术的技击价值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弱化

在原始社会,武术产生于生产劳动,是以打斗为目的的一种生产活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中,首先面临的就是人少兽多的人与兽之间的搏杀;其次是为了捕杀动物而获取食物,或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人与人斗是武术技击发展的直接联系。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同时以打为主的武术逐渐失去强大的推动力。技击,是武术的灵魂,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赋予的功能使命不同。在古代动荡不安、“乱世”的社会环境下,百姓、士兵们崇尚武术,激发了人们的习武热情,同时增加了民间与官方交流的练武活动,武术的技击性发挥了最大功能。清初著名学者颜习斋,提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的理论,倡导全民习武[1]。武术作为军事训练手段,若国家重视军事问题,也必然会对武术的注重。“中国武术的技击体现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和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武术技击讲求‘贵柔守雌,以柔弱胜刚强,不漏声色,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万钧,一发而不可收拾[2]。”

武术在冷兵器时代主要作用是为战争服务,显然武术的格斗技击价值被强化;而在当代“以人为本,以和为主”的现代和谐社会,强调不以武力、暴力解决问题,更注重的是“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式的“仁”、“和”思想。“以善为美的社会伦理道德,加之人道主义精神的渗入,使得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得以弱化,杀伤力得以隐匿,功力价值得以淡化[3]。”技击格斗是武术的本质,不能丢,只是在当代法制、和谐稳定、向往和平、生活富足的社会环境下,武术的技击功能逐渐被弱化。

2 武术的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溢出光彩

文化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冠之以“博大精深、高深莫测”等不足为奇。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地域文化差异之说;门户林立,流派丛生的各家文化之说,使得中国武术丰富多彩、争奇斗艳。武术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尚武精神,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巩固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武术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技术层面的拳法拳理、技法技巧;文化层面的礼仪、武德素质内涵的培养,更是融合儒、释、道思想,形成了独具匠心的武术文化内涵。

武术谚语是谚语的一种,是习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流传已久的语言艺术形式[4]。武术谚语是总结先辈前人的练武经验、心得体会,以精炼、简洁、形象的言语来表达其深奥的文化内涵。习武者更多用“顺口溜”的口头创作来对武术动作要领的描绘,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人们对武术文化的喜爱与传承,丰富了武术语言,巧妙精辟总结了武术动作。“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这些谚语充分体现老一辈武学家对武术文化精髓的提炼,对武术文化的传承、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有的谚语具有保守和苛刻性,但我们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理解、发展和传承,使武术谚语名扬四海,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武术动作名称是武术文化特色的最大亮点。传统文化动作名称讲究对仗工整,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出“诗情画意”,这些动作名称远远超出了作为特定动作代号的意义,完美地揭示了武术动作的精神内涵。[5]武术动作名称字数虽少、精简,但能生动概况其要义精髓。通过从人、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生动形象描绘出武术动作,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无穷及对自然万物的崇尚与赞美。如手挥琵琶、金鸡独立、双峰贯耳、等动作名称,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述出武术动作逼真、利落、洒脱。这种来源于生活与中国人生活习惯紧密相连的表达方式,不仅把技术动作含蓄表达出来,而且创造了一种委婉含蓄的美的境界,韵味悠长。[6]

无论是武术谚语,还是武术动作名称的出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产物、文化缩影,是武术文化发展的新高度;都展示中国传统社会深邃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研究传统文化和武学文化联系的真正价值所在。武术的技术动作追求稳、准、狠、猛,但是武术文化却极其“内敛”,表现在:其一,武术的抱拳礼;其二,武德;其三,武术发展的最高境界,人拳合一:“人品与拳法相辅相成。拳艺之道,深无止境,得其浅者,一人敌;得其深者,何尝不万人敌耶[7]。”人品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宽容、忍让、谦逊、温情是人最真实的体现,这些品质会在拳术的约束激发下逐一体现,这也是习武的最高境界。

3 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在当代社会功能中占据主导

武术具有养生的功效,素有“外练内养”之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身体的养生保健,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发挥了社会功能的真正价值。“武术养生融健身、疗疾、娱乐、观赏于一体,表现了人对自身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和发展,表现了人对改造自身的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发展[8]。”武术养生中主要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导引术等。其中,太极拳的养生功能最为显著,追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练中养、养中练的精神与肉体的修炼。王宗岳的《太极拳经》中道:“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创编更注重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21世纪,商业经济的繁荣,竞争的激烈,青年人的压力感倍增,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太极拳的养生功能更能被人们接受和利用。

不单纯注重身体外在的形态而更加看重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太极拳,首先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其次培养的是精力,即耐力,做事情的兴趣。强调练中养,不仅是武艺的修炼,更是品性的修养、气质的提升。从技术动作上看,太极拳以慢、柔、缓等特点形成一种内外兼修、轻柔缓慢、松静自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运动;从理论上看,太极拳融合儒、释、道文化,结合各家文化学说展现出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只是辅助性的训练,其最终目的是培养正确的养生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态、饮食、睡眠、运动等,真正从拳术中受益,养成一种乐观豁然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心态。

4 武术的娱乐表演价值在媒介作用下人们对武术的审美需求日益倾向个性化

4 1 竞艺武术:武术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商业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武术的格斗技击作用逐渐弱化,健身养生被更多人熟知和推广。时代不停变迁发展,需求武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跟紧时代步伐,所以面对体育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于武术需求朝着高层次、高水平的方向转化,一种新兴的武术文化产品诞生—竞艺武术。顾名思义,竞艺武术就是竞技武术与表演艺术结合。

“竞艺武术的艺术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举措,是开辟武术发展的新篇章,是满足异质文化审美的明智之举,是合乎人类审美规律的大同走向[9]。”2004年,为了“武术进奥运”的需求,修订武术新的竞赛规则,规定武术竞技套路演练必须配乐,凸显了武术的审美功能,满足东西方文化对美的追求。2012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暨第一届武术竞艺大赛,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在高校开展武术竞艺的比赛,对弘扬民族精神、尚武精神,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借助舞台表演,运用高新技术、灯光、音乐、服饰、人物角色、舞台效果等,以武术小品、舞台剧、话剧、歌剧等形式融于情感、情境之中。有创意、有故事、有情节、有鲜明主题内容,思想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一场视听盛宴。“在内涵上以文化贯穿整个表演,融人剧情后进行再次创编,使得在表演主题上更加活灵活现,把历史情境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展现其独特的表现形式[10]。”

竞赛是一种推广、交流的形式,其目的是检验教学成果,提高运动技能,走出去开拓眼界,推动武术运动发展,增加武术人口和观众群体。有关注、有需求群体就有市场,就能带动武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武术竞艺大赛就是突破口,以全新视角、创新创意融合武术,将武术传统文化通过表演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即技术性和观赏性并存,使观众感受到表演者的勇敢睿智,斗志昂扬的拼搏精神,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

4.2 武道:身心意的控制和合一

“技进乎道”和“由技入道”的观点是庄子技道观的核心部分,至今对每一位习武者追求“得心应手”的至高武术境界有着深刻的启示[11]。武术之道体现为技艺的最高境界,更表现为通过习武练拳而获得的一种超越性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以及对天道自然宇宙的生化之理的体悟和体验[12]。随着社会的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武术的最终发展不再追求生存、解决矛盾的手段,亦或是健身强体的实际需求,而是成为一种对自然、天人合一、自我精神的不断领悟,从而达到武道对人的高层次自我实现。武道不是突然灵感的自我觉悟,而是经过拳术的千锤百炼,技法的百般折磨,持之以恒、克服种种困难后所得的心悟。这里的“道”不是成文规定,不是命令式的规章,亦不是口口相传的,而是指一种外在的要求,由身悟到心悟的过程,强调一种内心的强大与修炼。这种心得体悟使习武者渐去躁性,静心气,平和中正,谦逊礼让地处事待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操的升华。武术之道的至高境界:一是心性和修为;二是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力;习武的目的不单是强身健体,磨练心智,更是由技术到理论再到思想的体悟,是对武术技术的提升,武术文化素养的升华。

5 结语

当代社会尤其是西方体育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武术为适应其发展不断更新、创新,要以多元化发展为契机占据时代主流。社会的发展对武术的功能及使命要求不同,决定了武术多元化发展方向不同;武术娱乐健身方式的多样化,舞台表演的艺术化,竞艺武道的个性化为武术多元化发展注入鲜活血液。当代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格斗技击的弱化,娱乐表演功能的个性化,健身养生的主导特点,这些都是武术多元化功能自身发展的需要;大众的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定武术发展过程的艺术性、美学性的必然趋势。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也是激活东方人积极进取,催人奋进的最佳手段;提倡尚武精神,弘扬武术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激发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武术的多元化发展适应潮流所趋,也是武术的现代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华 博,编著.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2] 邱丕相,著.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王 岗.吴 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技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21-23.

[4] 郑同刚.中华武术谚语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4:1.

[5] 施 芹.论武术动作名称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J].体育文化导刊,2007(9):92-93.

[6] 单建新,郑 勤.传统武术动作名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64-66.

[7] 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整理.逝去的武林 1934年的求武纪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8] 郑兆云,朱宝生. 对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关系的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3):116-117.

[9] 马文友、邱丕相.论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51-53.

[10] 吕福祥.太极拳舞台表演艺术化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65—68.

[11] 林北生,周庆杰,卢兆民等.庄子技道观与武道修炼的境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558—561.

[1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62.

On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Wush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Liu Xiaolu(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discusse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Wushu. The study suggests tha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background showing the weakening of fighting techniques, highlighted entertainment function, 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 fitness regimen, these are Wushu diversified functional need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wushu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to a high level, high level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ompetitive wushu,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Wushu; Wu Tao, united the body and mind and control, is the highest realm that wushu practitioners pursuit.

Keywords:contemporary society Wushu diversity competitive Wushu Wu 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