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文情怀 提高语文素养

2016-12-15 16:04文彩琴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关注人文素养

文彩琴

摘 要:情感的陶冶和引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灵魂,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在语文课中唤醒童声、童心、童趣,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人文;关注;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4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情感的陶冶和引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灵魂,学生不仅要从语文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汲取人文精气、滋养精神家园,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教学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及全面发展的基础。

一、 厚积薄发,注入教师的人文关怀

于漪老师认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积极的个性,构筑丰厚的人文精神世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多、更好地注入人文关怀。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精神偶像。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教师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其次,倡导人文性,更能让教师深刻理解“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的道理。

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帮助他们克服个人的局限,感受人生的伟大,触摸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应用能力,形成厚实的文化内蕴与积淀的语文,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二、启迪交流,体现学生的个性需要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需求,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真正如春风吹绿每棵小草,如细雨滋润每一寸土地,为学生个体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例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时,学生提出了质疑,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花生虽然不像苹果那样外表好看,但是却很好吃,营养价值丰富,我们就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我刚要表扬这位学生,另一个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他们说得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它们不仅好看还好吃,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我觉得它们比花生更好,我们应该做既体面又有用的人。”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也一楞。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种事,多少年来都是赞美花生的默默无闻……面对学生的疑问,我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反思。我这样引导学生:“大家说得也对啊,苹果和桃子就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食品,这没有什么不对啊。所以我们要先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实用的人,然后再做到既体面又实用,不是更好吗?刚才这些同学说得很好,苹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课文里面并没有光赞美花生而贬低苹果和桃子。我们做人,首先要做到花生那样实用,不求外表,然后做到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就这样,我既把一个棘手的问题差不多解决了,又尊重和鼓励了学生,赞赏了他们的独特见解,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他的思维引向深入。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一定要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尊重并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天堂。

三、吟诵体验,关注心灵的健康成长

语文课应体现深厚的语文味,“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之美、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感悟作者情感。如特级教师闫学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在“走进童年记忆,体味童年往事,触摸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走进心灵的故乡”四个渐进的流程中泛着“淡淡的感伤、深深地怀念”,轻叩学生心灵深处的弦,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写作的训练;既是自由的书写,也是心灵的飞翔。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语文的美呢?首先,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他们阅读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反复吟咏文章,细细体味。通过反复朗读、大量阅读,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智慧的感悟,从而触及心灵深处,滋养精神,润泽灵魂。其次,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挖掘教材的艺术性和人文因素,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让学生享受审美情趣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

四、尊重激励,实现课堂评价的人性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可求全责备,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有时还需要适度模糊,看优点用“凸透镜”,看不足用“凹透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鼓励的目光,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振奋、感化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举手最积极”“朗读最动听”“写字最端正”“声音最洪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使学生产生一种乐观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他的发光点,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让每一名学生的亮点得以发光,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得以快乐成长。

教师只有真诚地投入与参与教学,才能引领学生去享受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这也是很多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育,让我们毕生去追求,乘着人文情怀的翅膀,引领学生的心灵快乐地飞翔吧!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关注人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