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久

2016-12-15 17:03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话语权高通华为

11月18日,在有关5G短码方案的国际通讯会议上,中国华为推荐的PolarCode信道编码方案脱颖而出,成为5G短码控制信道的最终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华为成为5G标准制定者之一。消息一出,“世界5G技术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中国5G彻底终结西方标准”等关于5G普大喜奔的消息立即点燃多少中国网民的一腔热血。

而华为则低调回应各类“捧杀”,对坊间传言作了澄清:第一,5G标准长路漫漫,现在这个成绩只是其中一步,还远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候。第二,这个Polar码既非华为原创,也非华为独有,是中国乃至全行业共同推动的。

一个志向远大的国际化企业,在外最担心政治壁垒和贸易壁垒的“棒杀”,在内最担心被民粹主义“捧杀”。人们关注中国在5G标准上的话语权是好的,但“碾压”“拿下”之类的豪言壮语只会把企业放在火上烤。华为一再央求媒体,请务必不要突出华为,“望理解我们的处境,在这个时候低调,就是保护了华为。”

华为的这一表态与其一惯的谦虚低调是高度一致的,即任正非强调的“乌龟精神”——只管向着目标爬行,无论周围的鲜花多么诱惑,均不要理睬。即“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语)。

与此同时的另一条热闻,就是乐视陷入债务危机。过去几年,乐视一路狂奔,从一个视频网站,变成一个拥有七大生态体系的庞大帝国。市值从2010年上市时的40亿元,到2014年的400亿元,再到2015年1500亿元——但如今又跌去一半。据其内部人士称“2014年高峰的时候,公司有200个总经理,上百个VP”(一个高薪挖来的团队能拼凑出“梦之队”吗?)。乐视如今却债务缠身。

两家明星企业为何会有不同结局?对中国企业界的借鉴和警醒又是什么?

第一,研发。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华为的偏执在于危机意识。所以,唯有加大研发力度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华为的技术研发投入是中国其他手机厂商的总和。

本次华为拿下5G标准部分话语权是其多年对研发巨额投入的自然结果。在手机芯片上的话语权方面,华为麒麟960也替代了高通骁龙821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国际电讯巨头高通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有权威的两个领域,一年之内被华为接连打破。这次华为不是侥幸获胜,而是迟早要进入第一梯队。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5年国际PCT(专利合作协定)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华为申请了3898项专利,较上年增加了456项,连续第二年居全球企业之首。

第二,专注。瞄准一点,只做主业。华为的打法是瞄准一个市场缺口,举全公司之力扑上去,“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只有一心一意做好产品,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华为近三十年的成长史中曾有多次投资金融、房地产轻而易举就赚到大钱的机会,但华为就是不为所动。

第三,模式。把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并购、国际化等,这似乎是当前中国企业成功迈入世界五百强的发展模式。而人们却忽略了一直默默无谓、低调做事、专注如一、不求上市的华为模式。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不忘初心不断积累的结果。

可以说,乐视与华为,两种模式,两个结局,对当下中国企业界颇具启示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集小溪无以成江河。沙漠上的海市蜃楼虽美,但注定是虚幻的。唯有固本培元厚积溥发,挖地三尺夯实基础的建设,才能最终震撼世界。踏实做企业是百年老店长期存活的不二法则,虚假的做大做强恰似烟花,耀眼一时,最终依旧尘归尘土归土。做企业有时候就看谁耐得住寂寞,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做大做强的企业根基才扎实。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面铺得太大,精力能力有限,没有根基,最后沦为空中楼阁,昙花一现的结局。

不同的企业家引领不同的企业模式,不同的企业模式将中国经济引向不同路径。

乐视交的学费应该是给所有的民营企业交的——这笔学费事实上三年前凡客就已经交过了,那就是要把衬衣(产品)先做好再说别的。

如今,做平台的窗口期过去了,做点(即产品)的时代到来了。在经济下行下,企业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久。

猜你喜欢
话语权高通华为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高通、苹果专利案新进展:苹果拒绝与高通和解
历史转折后的高通前执行董事长
华为:畅享8系列
美政府要求高通推迟股东大会 博通并购案再生变数
《福布斯》欧盟罚高通
陈年凡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