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吗

2016-12-15 01:30黄辉
中学物理·高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行星本质月球

黄辉

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看法.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它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学生提出,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不是只是参考系不同,它们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确实,地心说和日心说参考系变化一下,好像对我们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太阳东升西落,地心说更符合我们的常识.但是,哥白尼打破的正是这种观念,有时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透过表象,深入自然的最精深微妙的核心,人的认识必须在理性的引导下前行.

日心说的建立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纪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当托里拆利看到空气托起一段水银柱时,就会理性去思考.科学的影响,既在成果,更在精神.

1 数学模型的建构

日心说或者地心说的争论,关键在于,我们谈论的对象不再是我们的感官所直接把握的东西.我们没办法“去看看”,认识不再是对感官提供的感性资料的整理和解释,而表现为一种“理性-感觉”的高度综合的过程.

在描述天文现象上,人们很早就知道一年四季不是平均地各占全年长度的四分之一.这就发生了问题,如果星体是匀速运动,那轨迹就不可能是圆;如果其轨迹是圆,那它的运动就不可能是匀速的.要同时照顾到这两端,托勒密所做的,就是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叠加.即本轮-均轮模型,地球处于被称作均轮的一个大圆的中心,另有一个小圆,托勒密称之为本轮,其圆心沿这个大圆的圆周运动,而星体则在这个小圆的圆周上运动.

如果只是太阳和地球两个天体,他们互为参考系,都是在做圆周运动.但是,地球实际上是在做椭圆运动,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且考虑到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用相对运动考虑,对地心说,必须将地球的绕日运动和自转分别加在所有的行星上.这样,其数学描述必然复杂.

随着观测工具的改进,观测的现象也更为精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有快有慢,行星还有一种从西向东的运动,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天文学上称为“逆行”.偏心圆和本轮-均轮模型给出的结果都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做出和现象相合的数据,托勒密任意的改动模型——由匀速圆周到偏心圆和本轮均轮模型,再到偏心匀速点和偏心等距点等复杂概念.

托勒密的模型太复杂,但哥白尼坚信宇宙和自然是美的,而美的东西一定是简单与和谐的.走出困境的办法是赋予地球运动.

2 物理现象的分析

根据第谷的观测数据,木星、木星和火星等行星的运动在远离太阳时是变慢了,而在移向太阳时确实是加快了.开普勒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太阳显然是这种推动力的来源.太阳是整个太阳系运动的源泉.因此太阳作为这个体系的中心更合适.

地球的运行周期是365天,恰好介于火星的687天 和金星的225天之间,和三个行星到太阳的距离远近也对应. 太阳处于这些行星的中心也更加合适.

月球确实是以地球为中心绕地球运动,望远镜的发明,让伽利略发现有四颗星星绕木星运行,同时又以十二年为周期,画出巨大的绕日运行的轨道.原来地球不是唯一的,被特别选中的、拥有卫星的星球.地球连同作为卫星的月球,一同作绕日运动,并不是不可想象的.地球和太阳系的别的行星一样,不是特别的一个,不是中心. 伽利略也发现金星的位相,也是对金星绕太阳运动的一个支持.

在数学推演中,物理意义始终是指引前进方向的标志.对天体运动的物理原因的追寻才是正确的方向.

3 力学机理的探究

为了解释观测到的现象,科学家引入了不同的理论.不能只追求数学模型,而放弃物理本质和物理机制.我们探询自然,就是要问他的根源.物体通过磁力和电场力的吸引而相互作用,除此以外还可能有更多种的吸引力.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使我们能从物理的本质上考虑这些现象.不过当时有些人认为力,看不到,摸不着,不是一件东西,当然不能成为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牛顿看到的是,力的作用和结果,是可以感知和可以验证.

具体计算月球的向心力,证明正是这一个力,使得月球留在它的轨道上,即不飞离、也不落向地球.而且这个向心力和万有引力都遵循平方反比,且指向地球中心.这就证明了月球为地球所吸引,月球绕地球运动.

而太阳系的行星也在适当的轨道上运动.需要的向心力,反比于这些行星到太阳中心距离的平方.也说明正是由于太阳对这些行星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使得这些行星绕太阳运动.即太阳是这些行星的中心.

4 理论的检验-预测现象

要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确立这一学说,必须细致地阐明天体运动的机制,必须从物理上说明天体的运动并给出可以验证的证明.

牛顿建立了一个以力为核心概念的物理学体系,给出了运动机制,解释了从现象中归纳出来的经验定律.理论值和观测值的对比所表现出的一致,强有力地表明,最初对现象的归纳,以现象为基础的假说,对这一假说所作的物理分析,以及整个过程中时时运用的推理法则,全部为真. 如果理论能够提供一种预期,而不只是事后的验证,那就会显的更具有说服力.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对彗星的预测.随着数学的长足发展,更精密地计算土星、木星之类质量巨大的行星对彗星回归的影响.使得对哈雷彗星的回归时间预测更加精确. 所以,1759年当哈雷彗星通过近日点.缓缓移动,俯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感受到的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欣喜.

5 日心说的确立和物理发展

如果不问论证和事实而盲目地接受日心说,恰是以一种信仰代替另一种信仰,以一种迷信代替另一种迷信,在本质上说,并没有把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从本质上推向前进.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你接受日心学说还是接受地心学说,而是你为什么、凭什么接受某一种学说.日心学说最终取代地心学说,本质上不是一种图景替代了另一种图景,而是一种论证手段,分析和实证的方法,取代了以信仰为基础的论证;这一重大的改变,是真理标准的改变,是理性对于信仰的胜利.

这是科学第一次面对一个我们的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对象,这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没有先例.没有人可以看见地球是不是绕太阳转,我们只能想象,这就发生了真伪问题.由感官提供的直接的判断不再是自明的了,对与错不再是一般人依据常识就可以一目了然的了.什么叫“对的”,谁又是最后的评判呢?

先根据现象做出一种假设性的解释,这一解释必须能给出一种可以验证的预期,而如果这种预期在实验中能验证,那么先前的假设性解释即可确立为真,或者说“我们的理解是对的”.

这就构成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方法,这种“观察-假说-推理-实验验证”的模式.

科学所留意的,不仅仅是科学活动的成果,而更加是人类认识的进程.科学探索未知领域,先是星空,再到原子,再到生命,建立理论的过程都很艰难,但也有相似.日心说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所提供的是一种多么深刻的借鉴.

猜你喜欢
行星本质月球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陪我去月球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流浪行星
行星呼救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行星
登陆“行星”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