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勇海
建雾霾净化塔不如多下治理功夫
文/何勇海
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
据报道,雾霾净化塔每小时能净化3万立方米的空气,可捕捉收集空气中至少75%的PM2.5和PM10雾霾颗粒。有专家据此计算,在严重污染条件下,PM2.5浓度为200微克每立方米,该塔每小时吸收PM2.5总量为30000× 200×0.001×0.001×75%=4.5克。按照该数据,该塔每小时吸收的雾霾量还不到一勺盐的重量。也有专家认为,雾霾净化塔每小时净化3万立方米的空气,最多相当于一个中型餐馆油烟处理的量。因此他们表示,这个所谓的治霾“神器”只能起到实验作用,对周围环境并不能产生什么实质作用。
即使抛开这些数据不谈,还有一个基本常识要普及:空气净化器只有被放置在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内,才能充分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而雾霾净化塔这个空气净化器却被放置在空旷的室外,对缓解雾霾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即使它能在净化塔周围制造出一个环状的清新空气区域,这个区域也不是独立封闭的存在,对整个空气质量的改善不过是杯水车薪,大风一吹,岂不是又让净化了的空气与没有净化的空气重新混合在一起,既不治标,也不治本。要论这个“将环保与艺术融合”的雾霾净化塔的具体作用,或许只会对公众产生一种警示,提升公众的危机意识。
一言以蔽之,雾霾净化塔似乎只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据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少,如今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有人预测,随着“减霾在行动”越来越迫切,与雾霾净化塔类似的装置将会在一些地方大增。事实上,与其争相建设雾霾净化塔,不如在雾霾产生的源头上多下治理功夫,如下大力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工地扬沙和渣土车洒漏的整治。※
▲袁艺摄